Re: [轉錄][ ] 毛治國:高運量捷運 不再興建

看板Policy作者 (文亞南)時間16年前 (2008/06/13 12:39),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2/34 (看更多)
※ 引述《hsufrank (松韻之聲)》之銘言: : ※ 引述《JJLi ()》之銘言: : : 就像永遠擠爆了的木柵線一般。(嘆) : : 大致如此,以上。 : 關於JJLi這篇文章,之後居然都沒有繼續回應,真是令人訝異... : 當然,我個人的想法跟JJLi很接近,所以才希望繼續補充這篇,引起大家討論。 : 這一連串的討論下來,明顯看到大家較為關注在解決現有問題, : 也就是以評估現有交通能量,來決定某都市是否興建捷運。 : 然而,若考慮到長遠規劃,而不僅只是當下的需求,是否才更能解決問題呢? : 有人說,等某都市的公車有擠爆的情形後,再來考慮興建捷運; : 這顯然是台灣近年來交通建設的寫照,總是等到現有交通設施無法負荷,再來解決。 : 另外,也有人說其他都市大眾運輸通勤人口不足, 關於這個討論方向 我當然心中知道如果對某些地方有感情 可能會希望支持所謂的多核心發展 我也不想破壞他人心中的情感認同 不過就現實來講 都市的發展, 其實跟底層的交通, 科技的發展都有關係 有玩過文明這款遊戲應該會知道 下水道, 污水處理系統, 醫療系統, 大眾運輸系統 這些都是跟都市的規模有關係的 當科技能支持一個多大的都市, 哪個都市就會發展到多大 而代價就是週遭人口受到磁吸效用會減少 所以當網友質疑, 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口 到底能不能支持超過一個的大都會 這是合理的, 因為假使雙核心的經濟縱效比較高 那台灣早就會變成雙核心了 而不是現在的台北獨大的局面 換句話說, 以前台北高雄還算是台灣的兩個主要的都會區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 大台北都會不斷擴張, 高雄卻停滯不前 很多產業由於科技的出現, 都是集中到北部 事實上集中到南部的產業很少 竹科當年若是不設在新竹, 改設在台南 哪不久之後也許桃園的某某工業區就會興起, 價值超過了台南科學園區 這道理就像內科超過竹科一樣 所以台灣要發展多核心都市, 一定要是底層的經濟型態, 科技條件發生了改變 都市生活的綜合效果退化, 才會退化為多核心社會型態 比如說現在的油價高漲, 食物與燃料連動性增加 或是水源之類的生活條件出現大幅變化 那台灣發展多核心才不是逆向操作 否則, 除了主要的台北都會, 其他的地方應該都是 以一些台北無法取代的特色為基礎的都市 比如說高雄有高雄港, 桃園有機場 台中反而比較尷尬 以台中來說是適合發展為跟台北一樣的綜合型大都會的 但是真要發展台中, 還是要有底層的經濟與科技條件相配合才有可能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210 ※ 編輯: LORDJACK 來自: 140.112.21.210 (06/13 12:40)

06/13 15:59, , 1F
科技總是在北部而必然發展成大都會?科技宿命論?.......
06/13 15:59, 1F

06/13 16:07, , 2F
科技的出現是世界性的, 比如說人發現火, 火的科技很快的
06/13 16:07, 2F

06/13 16:08, , 3F
傳播, 但是群聚在一起的人, 火的縱效比較大
06/13 16:08, 3F
文章代碼(AID): #18KVeK-z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2 之 34 篇):
文章代碼(AID): #18KVeK-z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