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 毛治國:高運量捷運 不再興建

看板Policy作者 (松韻之聲)時間16年前 (2008/06/10 17:2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0/34 (看更多)
※ 引述《JJLi ()》之銘言: : 稍微看了一下前文。 : 本板另兩位朋友的爭論,主要是聚焦在台灣『到底有幾座城市』的論調上。 : 到底台中和高雄有沒有經濟規模可以支撐高運量? : 你不知,我不知,沒有人知道-- : 高雄會是個指標,但要至少等待一年作為結果。 : 台中?那更會是一團謎--從來沒有任何官方把通勤矩陣的研究完成發表過。 : 唯一一個比較堵定的是,台北是可以支撐的起高運量的。 : 也就因此有人認定,桃園台北就是未來台灣唯一可以建捷運的地方。 : 這個是答案嗎?在鄉民眼中和沒有實際証據的研究裡面,這只會是羅生門的爭論。 : 最終還是會回到一個問題: : 到底,到底台灣不同的城市的需求,會到哪裡? : 這不止要考慮到現在,也要考慮到未來。 : 在未來,台灣到底會出現多少城市? : 是一個超大的北北桃都會帶,新竹是工業區,其他地方都是中--小型城市? : 還是會是一個多核心的, : 擁有台北台中高雄台南花蓮馬公等多個可以上國際檯面的先進島嶼? : 我個人是支持後者,也才相信南北平衡是可以達成的。 : 更因為這樣,我個人認為,不應該只有台北才有自已的意識可以發聲。 : 台灣不應該只有台北才能擁有自已的公眾發聲平台。(即『媒體』啦…) : 不過這個已經是題外話,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好好談談了。 : 總之,在確實數據出現,明確的告訴我們哪裡有多大的運量需求之前, : 任何一個人的政策或個人發言,都只代表一個政策施行的風向球。 : 它和任何施証的合理性,公平性,或任何的支持反對論都扯不上關系。 : 它只是宣誓了要做--至於是不是真的有那個價值能做? : 在結果出來前,這會是個『永遠的羅生門』。 : 就像永遠擠爆了的木柵線一般。(嘆) : 大致如此,以上。 關於JJLi這篇文章,之後居然都沒有繼續回應,真是令人訝異... 當然,我個人的想法跟JJLi很接近,所以才希望繼續補充這篇,引起大家討論。 這一連串的討論下來,明顯看到大家較為關注在解決現有問題, 也就是以評估現有交通能量,來決定某都市是否興建捷運。 然而,若考慮到長遠規劃,而不僅只是當下的需求,是否才更能解決問題呢? 有人說,等某都市的公車有擠爆的情形後,再來考慮興建捷運; 這顯然是台灣近年來交通建設的寫照,總是等到現有交通設施無法負荷,再來解決。 另外,也有人說其他都市大眾運輸通勤人口不足, 也很難評估未來是否能達到高運量,貿然興建風險較大; 然而,若大眾運輸建設無法考量到未來的需求,是否也未免過於短視? 台灣現在的問題,在於大部分的交通能量,過度集中於以台北市為中心的北台灣。 因為我有在跑高速公路,常常會發現越接近台北、車流量越大; 若再以南北向分別討論,更能發現每週末固定的返鄉車潮, 總是會在週五晚上擠爆南下,而在週日晚上擠爆北上。 我認為,更好的解決方式,應該是帶動台北市以外,其他都市的提前規劃。 想像一下,若台灣變成多點都市發展,那麼這些長程運輸車流, 將會相當程度的分散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甚至新竹、嘉義等區域中心。 當長途運輸的車流量減少,高速公路的塞車情況將會改善,(五楊:咩咩咩咩咩~) 不只是週末假日,平常上班日也會改善,因為大部分就業人口不是只往台北擠, 而相當程度的分散到其他都市啦。 若上述成真,則各區域中心都市的大眾運輸需求,將會顯著提升, 因此,這些都市的大眾運輸就可以開始進行預先規劃,以免未來擠爆時再求改善。 以上多點都市發展的可能性,取決於就業機會能否逐漸分散到各區域中心都市。 一旦多點都市的概念開始發展後,就業人口將逐漸離開大台北地區, 那麼,大台北地區的擁擠程度、以及迫切急需解決的交通問題,也將會逐漸改善。 或許很多人可能會對這樣的改善方式不認同。 然而,這總比過去一直以來,以台北發展為優先、大量工作機會吸引大量就業人口、 大台北地區的人口及交通負荷越來越重、以致於交通改善也以大台北地區為優先。 這樣的循環不斷下去,大台北地區不斷膨脹、經濟規模越來越龐大, 相對其他地區人口逐漸流失、經濟規模越來越萎縮... 差距越拉越大,對整體國土的發展和規劃,必然不是好事。 以上為個人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70.234.167

06/11 19:22, , 1F
大推
06/11 19:22, 1F
文章代碼(AID): #18JaUaaY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0 之 34 篇):
文章代碼(AID): #18JaUaa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