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替代能源取代核能

看板KMT作者 (new)時間13年前 (2011/04/07 23:34),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29 (看更多)
※ 引述《shaka1aka (Por Una Cabeza)》之銘言: : ※ 引述《ryannieh (new)》之銘言: : : 哈哈哈哈,好好笑,由這篇就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洋流發電用的 : : 槳葉的轉速就在那邊胡亂腦補。搞宣傳好歹也請個像樣一點的 : : http://tinyurl.com/3vne4vo : : 「海流渦輪機的轉速很慢,每分鐘約十幾轉。陳發林說,這種裝置 : : 會吸引魚群聚集,未來也可以進一步發展遊憩功能,讓遊客坐船欣 : : 賞數以千計海流渦輪機的壯觀景象,以及附近的魚群。」 : 原文是這麼說的... : 目前世界上的海流渦輪機錨固技術,都是放在淺海,以潮汐發電為目標來設計,但是陳發林 : 指出,在比黑潮更強的墨西哥灣流中,石油公司的錨固技術可以固定海面下三千公尺的平台 : ,所以深海錨固技術並非不可行。 ↙ : ↙ : 渦輪機的缺點是會有像是貝殼之類的海中生物附著,需要利用無人潛艇以高壓水柱清理維護 : 。 : 所以,你的無人潛艇預備潛多深去清除附著的海中生物? : 英國的發電機(可升降式),是可提至水面上來清理;相對簡單且便宜。 : 但是,它的深度約在「25-40公尺」。( http://ppt.cc/M0l0 ) : 麻煩找一下台灣週遭40米水深的穩定洋流點可好? ( http://ppt.cc/NOz3 ) : 否則拿「淺海」的成本來凹成是深海的...是有點不妥當。 : 台灣的構想是在千米海底喔XDD ( http://ppt.cc/F;K4 ) : 更別提鑽油平台需不需要清理「附著的海中生物」這件事了.... 見鬼,那個記者寫錯了 渦輪機根本就不用到一千公尺深,所謂一千公尺指的是錨的深度 為何?同一篇聯合報的文章也寫了,「黑潮洋流寬約100到800公里 、深200到500公尺,是強勁穩定洋流。」如果黑潮本身沒那麼深, 那要去那深的地方發電幹嘛? 而且也不一定會深到幾百公尺,綠島附近的洋流就只有五十公尺 而已http://blog.xuite.net/pheta/warm/12275637 而且,本來就不一定要用潛艇或ROV下去清,把渦輪機用鑽油平台 吊到海裡去,要維修護時再吊起來就可以。可以這樣做嗎?當然可 以,一般鑽油平台就是這麼做的(不然那些鑽頭管線要怎麼維修?) : : 實驗型:數量少,單價高,總成本低 : : 量產型:數量大,單價低,總成本較高 : : 你不只沒工程概念,連國小數學也不好 : 連商轉都沒的事,你在這邊當成是萬靈丹;這恐怕不是數學的問題而已... 誰當萬靈丹了?石化和核能負擔不起是早晚的事,本來就什麼可行的方法 都要研究 : : 同前面所附之網址: : : 「如果技術成熟,一台海流渦輪機的發電裝置容量約一百萬瓦,廿四 : ^^^^ : : 小時運轉,一年可以工作約三百天,初步估計一台海流渦輪機的成本 : : 要數千萬元。」 : 如果嘴砲發電的技術成熟,光靠一個人在這邊胡扯就能供應全台發電了唷XDD : ^^^^ 總比你唱衰一切啥也不做好 : : http://catlovebeer.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1623.html : : 「他說,而且台灣還有蘭嶼、花蓮及蘇澳等共計4個地方都是發展 : : 洋流發電的好場址,如果技術可行,乾淨的電力將足夠全島所需。 : : 不過,溫暖的黑潮在赤道北方往西流動,在亞洲由菲律賓轉向台灣, : : 流經台灣東部再到達琉球、四國及本州,為何說台灣擁有最佳優勢? : : 張楨驩說明,黑潮寬度約110至150公里,但只有在流經台灣時是如此 : : 「緊密相近」,以台東、綠島為例,黑潮距離台東約20餘公里、距離 : : 綠島則約3公里,相較之下,黑潮距離日本則因擴大至100公里以上, : : 被形容是像「蛇」一樣,今天在這裡、明天則在那裡,洋流穩定性表 : : 現較差。」 : 深度? : 還是要繼續迴避自己拿25-40m深度的「潮汐流」當成是千米深度的黑潮機嗎? : ( http://www.autodesk.com.tw/adsk/servlet/item?siteID=1170616&id=9844362 ) : : 人家都說夠供全島使用了 : 人家也有說「如果」技術成熟啊... : 那,技術是成熟了沒? 都說了,抓住一個記者寫錯的東西就當成寶,真是司馬昭之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6.238.155.126

04/08 00:29, , 1F
那這樣的話你平台打算怎麼蓋?
04/08 00:29, 1F
文章代碼(AID): #1DdTbl1L (KM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5 之 29 篇):
文章代碼(AID): #1DdTbl1L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