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清朝算是殖民台灣嗎

看板historia作者 (萬變蛾)時間6年前 (2017/09/12 11:45), 6年前編輯推噓7(7032)
留言3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8/46 (看更多)
首先呢 殖民狀態下的宗主國國民與殖民地原住民 其各種權利義務十之八九會有差異 而且這個差異從常識想應該是殖民地原住民吃虧 但只要有差異 就能得證這是殖民嗎? 我目前不這樣認為 我認為關鍵應該是 原住民有沒有機會破除這個差異? 如果沒有機會 不管原住民怎樣努力 因為其出身 就是無法得到與宗主國國民一樣權利義務 (至少法律上啦。實際上的歧視排擠大概很難從日常生活中根除) 那麼我認為這是真不平等 即真殖民 ------------------------------------------------------ : goenitzx: 跟從軍無關 平埔族每年有強制勞役 g版友的這句話 引起我好奇 開始google資料 想知道史實是否真是如此 不過從昨晚到現在 都沒找到能說服我的資料 (我昨晚躺床上了還在划手機 Q^Q) 事實上 我還看到可說完全相反的說法 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5.htm 摘要 台灣人不肯漢化者徭役重 徭役,番人更重,10倍於閩客。 雍正2年「藍鼎元與吳觀察論治台事宜書」說, 「土番頑蠢無知;鳳山以下,諸羅以上多愚昧渾噩,有上古遺意。 然皆供辦車輛,策應兵役,以及差徭絡繹,走遞公文,勞苦較民十倍」。 我解讀作者文義是 如果你是生番 不肯漢化當熟番 那麼你工作量會變十倍 https://goo.gl/1bcJdx 摘要 熟番」的定義 清廷領有台灣以後,將台灣的原住民分為「熟番」和「生番」。 所謂「熟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遵從教化,服從官府政令,子弟進入私塾接受教育。 2.服徭役:如遞送公文、搬運、抬轎、工事勞役等。 3.納番課:清廷對熟番徵收的丁口餉, 如果熟番子弟能到鄉塾讀書,則免其丁口餉,以示鼓勵。 我解讀作者的文義是 如果你是生番 反倒不用服徭役。 -------------------------------- 為什麼會有幾乎相反的說法? 我是不太想當伸手黨的... 但這次沒辦法 請教有沒有比較實在的資料能分享? 尤其網路上不少討論滿清對生番/熟番在賦稅制度上的差異 但卻看不太到漢人/原住民在賦稅制度上的差異 請強者指點一下 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25.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05187937.A.206.html ※ 編輯: moslaa (140.112.125.14), 09/12/2017 11:51:17

09/12 13:50, , 1F
這的番全都是熟番, 生番就是治外的, 本來就沒任何義務
09/12 13:50, 1F

09/12 13:51, , 2F
會繳丁稅跟服徭役都是熟番
09/12 13:51, 2F

09/12 13:52, , 3F
漢人跟熟番的主要差別是漢人早期有丁稅, 後期是攤丁入畝
09/12 13:52, 3F

09/12 13:54, , 4F
熟番因為耕種能力跟漢人不同, 所以從明鄭時期開始, 熟番就
09/12 13:54, 4F

09/12 13:54, , 5F
是只繳丁口稅跟服徭役, 不繳土地稅, 清代也是承襲同樣的制
09/12 13:54, 5F

09/12 13:54, , 6F
09/12 13:54, 6F

09/12 13:56, , 7F
熟番歌: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服勞役的
09/12 13:56, 7F

09/12 13:56, , 8F
應該是熟番,譬如大甲西社抗清,還有大港口事件,都是
09/12 13:56, 8F

09/12 13:56, , 9F
勞役過重引起,維基百科有「原住民抗清」的條目
09/12 13:56, 9F

09/12 13:58, , 10F
生番住山上會亂砍人,之前看傳教士的清代台灣遊記,
09/12 13:58, 10F

09/12 13:58, , 11F
其實你上篇文章的推文就講得很清楚了
09/12 13:58, 11F

09/12 13:58, , 12F
平埔族都會勸告沒事不要去生番的地盤
09/12 13:58, 12F

09/12 14:06, , 13F
這裡的漢化,應該是指像乾隆賜姓政策,並改變髮型服
09/12 14:06, 13F

09/12 14:06, , 14F
飾,徹底變漢人,戶口怎麼改我不清楚
09/12 14:06, 14F

09/12 14:10, , 15F
生番在清末都算化外之民 叫他服一萬倍繇役也沒用 又抓
09/12 14:10, 15F

09/12 14:10, , 16F
不到人服繇役
09/12 14:10, 16F

09/12 14:21, , 17F
主要就是徭役讓平埔族不能接受,平常要免費出公差,稅
09/12 14:21, 17F

09/12 14:21, , 18F
的話,若不考慮物價,漢番應該是沒差別
09/12 14:21, 18F

09/12 14:34, , 19F
番地不收土地稅 哪會沒差別
09/12 14:34, 19F

09/12 14:34, , 20F
丁稅是差不多
09/12 14:34, 20F

09/12 14:36, , 21F
基本上就是漢人的稅跟徭役都攤到地稅了, 熟番不收地稅所以
09/12 14:36, 21F

09/12 14:36, , 22F
要收丁稅跟服徭役
09/12 14:36, 22F

09/12 14:43, , 23F
熟番的丁稅另有繳納方式與稅率,與漢人不同
09/12 14:43, 23F

09/12 14:46, , 24F
我比較過臺灣通史上的紀錄 每丁折銀是差不多的
09/12 14:46, 24F

09/12 14:48, , 25F
已乾隆二年為例, 一丁基本上是200釐, 少數地方有一點出入
09/12 14:48, 25F

09/12 14:53, , 26F
總之, 熟番服徭役的原因是因為番地免土地稅, 所以沒有得攤
09/12 14:53, 26F

09/12 17:34, , 27F
我看到的資料是如果沒完全漢化是三倍稅 不確定真假
09/12 17:34, 27F

09/12 17:53, , 28F
把資料來源寫出來就知道了啊
09/12 17:53, 28F

09/12 17:58, , 29F
不好意思 我都是翻網路上資料 通常看過就算...
09/12 17:58, 29F
也不用不好意思啦... 我也只是google... 這算歷史版的先天缺陷 這裡發文再多 一沒學位拿 二沒錢拿 難免沒啥動力衝圖書館 翻紙本文獻 多半只動動滑鼠 網路找找就算了 不過我是這樣看 反過來說 只有紙本的東西 網路完全查不到的 我還要擔心是不是被斷章取義 網路資料的好處就是大家一起來驗證 ※ 編輯: moslaa (140.112.125.14), 09/12/2017 18:23:16

09/13 10:40, , 30F
呵呵 拿不出資料否定別人網路資料最強啦
09/13 10:40, 30F

09/13 17:02, , 31F
事實上 我光google"平埔族 3倍"就能找到不少東西
09/13 17:02, 31F

09/13 17:03, , 32F
不會要我一條條貼來吧 就算貼來我相信一堆人會找出雞毛
09/13 17:03, 32F

09/13 17:03, , 33F
蒜皮說不可信
09/13 17:03, 33F

09/13 17:06, , 34F
或試試看這個才對"平埔族 三倍稅"
09/13 17:06, 34F

09/13 17:09, , 35F
我已經記不得當初是在哪看到的就是了
09/13 17:09, 35F

09/14 16:10, , 36F
好歹你也找一個出來啊 光是 "平埔族 3倍" 是甚麼三倍?
09/14 16:10, 36F

09/14 16:11, , 37F
第一個連結就是人口三倍
09/14 16:11, 37F

09/14 16:11, , 38F
還有, google出來的東西甚麼都有, 不是甚麼都能證據的
09/14 16:11, 38F

09/14 18:59, , 39F
粉紅薩克一定是平埔族
09/14 18:59, 39F
文章代碼(AID): #1PjrXX86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PjrXX86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