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解] 八分地與一台貨車 (台灣農業政策)

看板Policy作者 (Rejoyce )時間16年前 (2008/03/14 01:30),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3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見解] 八分地與一台貨車 時間: Fri Mar 14 01:20:39 2008 溪底遙學習農園 http://www.befarmer.com/main/2008/03/post_1264.html 八分地與一台貨車 馮小非 那天去代書那邊和房東簽約時,剛好一個阿伯帶著孫女來找麻仔叔, 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 阿伯打算買一塊地,總面積八分(2400坪),正在和原來的地主喬最 後的價錢,地主最低只肯賣100萬,阿伯希望買90萬。買了地之後, 他想要買一台中古的貨車,將倉庫的柳丁直接車出去中興市場小賣, 因為倉庫堆滿了柳丁,從去年到現在都還沒賣出去,囤在那裡也不是 辦法,如果自己載出去,只要嘴巴勤一點,人家看順眼,多少會有點 收入。 就算是100萬,坦白說,以8分地的面積來看,也實在是匪夷所思的便 宜。麻仔叔說那比較陡,所以比較便宜,如果是平地,以我住的這個 村莊來講,一分平地(300坪)也差不多30-40萬,以台灣的土地行情 來看,這實在算是「無價」,也就是「失去了價格」了。 聽到那60多歲又重聽的阿伯,打算買台貨車自己去賣柳丁,我很想勸 他放棄這個念頭,就像好多鄉民總在經濟困窘的時候,又買了小貨車 出去賣小吃,結果越欠越多。我猜阿伯一定會想說,總是有人要吃柳 丁吧,既然販仔不來收,那就自己推出去賣,但市場上已經有太多的 柳丁了,還不包含在整個中寮鄉的各家倉庫裡,等著出清的果實,收 成實是一種負擔啊。 很好奇,在滿倉庫的柳丁之餘,他還打算再買八分地,阿伯的打算是 什麼呢?也許想種些短期作物,如香蕉一年可以收點零錢,兼著插些 檳榔,過幾年可以讓人整山包去,或者.....,但無論是什麼,大概 都得投入勞力,在陡峭的山坡上繼續和生活搏鬥。 麻仔叔說,他現在就是跟地主再喬最後那10萬,然後,那塊地本來是 要賣150萬的,但是地主缺錢,所以就一直落,落到130,到120,現在 到100,落得地主很不甘願,說他要不是很欠錢,哪裡願意賣。 之所以會想把這個故事寫出來,是因為昨天有人打電話來問我,關於 馬謝兩組候選人的農業政策比較。 坦白說,我覺得兩人都沒有政策可言。他們僅是遵循著所謂的「全球 市場機制」,認為台灣的「農業競爭力」會是在「育種與其他的生化 科技型農業」,頂多加上部分特色水果,以及養殖,(而後者其實也 逐漸的成為可投資的行業,將生產基地轉至他國)。 也就是說,台灣被認為適合的是培育優秀種苗及高科技農業,例如生 化基改之類的,然後生產移轉到其他國家,例如中國。至於目前實際 還在耕作的老農們,坦白說,早就被默默的放棄了,只是沒有人願意 承認。 去年底在立法院通過一讀的「農發條例修正案」,預計要將最小分割 面積從2分半下修到1分,也就是每300坪就可以分割來蓋房子。將來 這個法案如果通過,幾乎所有的農地都將成為房地產的商品,等著被 炒作行情。 地價被炒作的結果,就是想務農的一般人買不起地來耕作,而多數的 農地會蓋房子,大資本的生化型農業,或者大面積栽培的農業,則將 在特定的「農業區」工作,就像現在特定產業去科學園區上班一樣。 但是農業真的就是一種「產業」而已嗎?如果我們失去了生產糧食的 基本能力,失去了全面性與自然的連結,會變成如何呢?而在全球暖 化的時刻,如果大面積的農地變成了水泥,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又更大 了。 當政府的既定政策是這樣的方向時,就更不會有心思去調節不同蔬果 的供銷失衡問題(雖然本來就沒有被處理,但是全球化後更嚴重), 類似中寮這樣的傳統耕作區,就會變得更辛苦,因為被默默的放棄了 ,就等著老農逐漸的凋零,這裡就不再有「農業的問題」了,因為這 裡將不再有人務農,比較幸運的話就是變成「住宅郊區」,不幸的話 就是變成「荒廢的聚落」。 想要為自己生產糧食,也提供給別人健康的食物,這應該算是基本人 權,在這個時代卻變成奢侈的夢想。 如果有一天,「耕作」成了要到特定區域才能「參觀」的一種「文化 遺產」,「土壤」被放在盒子裡供人參觀,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時代呢? 當天災地變發生,貨幣失效的時候,面對著有80種顏色可供選擇的基 改文心蘭,恐怕會比較想念地下挖起來就可以吃的蕃薯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50.13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50.136

03/14 01:40, , 1F
也只能往觀光農村 收購補貼 上著手上吧 工業革命後 手工品
03/14 01:40, 1F

03/14 01:41, , 2F
就只能往「工藝」「傳統(文化行銷)」的路線發展 很難說為了
03/14 01:41, 2F

03/14 01:42, , 3F
還有人要手工作 就抵抗工業革命 ; 農業全球化也如此吧
03/14 01:42, 3F

03/14 04:21, , 4F
沒有手工品有什麼不好嗎?
03/14 04:21, 4F
文章代碼(AID): #17sMIqI1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3 篇):
文章代碼(AID): #17sMIqI1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