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見解] 八分地與一台貨車 (台灣農業政策)

看板Policy作者 (bxdfhbh)時間16年前 (2008/03/14 11:3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23 (看更多)
呃,我覺得農業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個是實現糧食的自給,保證自己不會因為一些原因而餓死。 這個是戰略性的,政策性的。 固然糧食可以從國際市場購買,但是一旦發生戰爭,發生長期封鎖和包圍,就買不到糧 食了。而且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一直在上漲,將來什么價格也難說。 德國因為糧食不能自給,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餓的夠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吸取教訓,多 儲存了大量的糧食。 一個是作為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產業,為社會生產農業產品。 這個是大家平常最關心的,也是農業生產的最普通的意義。 既然是一個產業,就要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 一塊土地,如果生產糧食可以為整個社會獲得最大的收益,就該種植糧食。如果種植花 卉為整個社會帶來的收益大于種植糧食,那么就該種植花卉,要吃糧食就去買。如果在 土地上蓋房子為整個社會帶來的收益大于種植花卉,那么就該蓋房子。 也就是說,作為經濟活動,就必須讓這個土地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社會作出最大的 貢獻。 而政府的事情呢,則要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平衡兩個方面。 美國西部地廣人稀,非常適合機械化大農場,這么做會讓土地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同 時也保證了美國的戰略需要,所以美國這么做。 我覺得,如果大家覺得臺灣需要糧食保障,那么政府就應該補貼農業,發展糧食種植, 用納稅人的錢來保證糧食供應。 但是如果大家覺得這么做太虧本了,而且臺灣人口不多,完全可以從國際市場購買足夠 多的糧食儲備,那么完全可以把耕地改為建筑物。 但是我覺得,把耕地蓋上房子,如果前提是工業高速發展,土地供不應求,那么才能為 全社會帶來最大的效益;如果工業發展不景氣,產業外逃,那么商業開發就僅僅是開發 商自己獲得最大效益,全社會并沒有得到收益。 而且我覺得無論怎么開發,必須要留一些基本耕地不能動,否則抗風險能力太差。 此外,我覺得種植糧食未必要用耕地,完全可以在海里種植海藻。臺灣周邊海域面積廣 闊,完全可以大量種植可食用的海藻來給大家當口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87.170.101

03/16 12:49, , 1F
最大的問題?海藻的口感!
03/16 12:49, 1F
文章代碼(AID): #17sV6e4d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23 篇):
文章代碼(AID): #17sV6e4d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