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見解] 八分地與一台貨車 (台灣農業政策)

看板Policy作者 (風之過客)時間16年前 (2008/03/17 12: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23 (看更多)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我覺得如果單純要發展農業,還是以現代化的方法為好。 : (如果要發展觀光農業,或者保留傳統文化的話,那屬于旅游業的范疇了。那樣只要保 : 留很少一部分用為旅游就行了。) : 現代化的方法,無論是土壤氣候,還是種子,還是耕種方法,都按照現代科學的方法來 : 進行處理,所有作為都有科學依據,自然可以獲得效益最大化。 : 農民不知道土壤科學、育種科學、氣象學,只會用傳統經驗,這是沒有前途的。 : 現代科學可以看穿一切,分析一切,把前因后果都分析出來。而傳統經驗什么都不知道 : 。 你把科學神話了 不同的科學有不同的角度 假若從生態學來看明顯的就和化學不同 : 我不認為傳統方法可以比現代科學方法能更好地保存地力。 你用基因改良培育種子,在用化學肥料栽培,並用農藥除草,之後再用農藥防治害蟲 所製造出來的物品在化學加工 先不管生產所需的器具,基因改良也是進十幾年才有後遺症為何不清楚 化學肥料主要成分是氮磷鉀,好一點的還會加上鈣鎂硫 其中的氮在空氣中佔了78%,但氮氣無法直接被利用,需要轉化成別種化合物才可以 雙子葉根部會和固氮細菌行成共生關係,但當氮太多時固氮細菌自然消失 現在的氮肥是用哈柏法製造硝酸(金安),也是一種炸藥,其實尿就是一種有機的肥料 在來看磷,磷肥主要的來源是磷礦石,早期的農業磷肥的來源是動物的骨骸 在來看鉀肥,鉀肥的來源是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鉀是水容性元素(也不能算是水容性, 1A族的都很容易和水化合,而且不太穩定),容易被植物吸收 在來看鈣,其實磷酸石也可以製造鈣,鈣的來源也很廣,鐘乳石就是碳酸鈣 但就以肥料這部分來看其實替代品很多,並不一定需要人工肥料 可以用大自然本身生物圈共生一起來維持 比較有問題的是農藥 農藥有很多種 但都是以抑制或殺害病蟲害和作物的競爭者為主 但有的會傷害到人類太多 所以但近幾年的主流則是用天敵和費落蒙 但是引進天敵可能會造成另一場生物災難,使用費落蒙生物則會跟著演化 以生物累積來看的話農藥雖然會讓其他物種無法掠食人類作物但生物累積 則會讓所有灑的農藥回到人類的身體 況且人類大量單一種植作物會造成環境改變,若沒整個環境一幾共生的現象則會 造成人類要單獨維持這個環境,假如整個環境共生根本不必要用到農藥 舉野生麥為例好了 野生麥已經快要絕跡了,野生麥種絕跡對人類現在是沒多大差別,但他抗病能力和 適應能力遠比現在麥種來的高,基因庫更多樣,家麥已經適應人類給的環境反而不利於 單獨生存 假如造人類的現在方法持續下去可能這些東西都會不見,聽說聯合國介入保護 : 就算傳統上有極好的經驗,我們也可以用現代科學方法對之進行分析,吸取其中科學的 : 部分,然后用機械化的方法來實現。 : 實際上,在西方國家,經過幾十年的機械化種植,該發現的問題都已經發現了。而在東 並沒有,新的問題不但產生而且越來越嚴重 要不然技術不可能一直更改 而且很多都還是無法處理才改變技術類型 : 亞,無論是哪國,都對農業科學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 : 實際上,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歷史上是極為肥沃的地方,現在是沙漠。就很能說明問題 : 。 : 傳統方法,是慢性自殺,雖然幾千年才殺的死,但這種死法沒有救的。現代科學方法即 : 便有問題,也是急性病,有科學做保證快得快好。 您可以轉到環境或地科版去問 : 而且科學方法的勞動生產率極高,少量農民就可以創造大量的價值,對整個社會來說也 有機並不是不科學,而是用一種科學,從到選地(例如稻米本身就不適合 種在溫帶草原氣候,這時候就不種),選種(不用基因技術), 培育(用生態工法,和環保有機結合) : 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可以用于工業,同時讓單個農民創造的價值極大地提高。 用這種方式可能解省人力也可能不行,但至少能讓環境不致改變太大有辦法恢復過來 環境恢復不回來人類也就無法利用更甚者要用更大資源和能量才能利用 : 要知道,農民從事種植業,人均GDP是極低的!大概是工業人口的十幾分之一。會拖累人 : 均GDP或人均GNP的。 荷蘭的農業僅次於美國和法國,就只看怎麼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8.156.242 ※ 編輯: kuopohung 來自: 220.228.156.242 (03/17 12:59) ※ 編輯: kuopohung 來自: 220.228.156.242 (03/17 13:04) ※ 編輯: kuopohung 來自: 220.228.156.242 (03/17 13:07) ※ 編輯: kuopohung 來自: 220.228.156.242 (03/17 13:14) ※ kuopohung:轉錄至看板 GreenParty 03/18 22:57
文章代碼(AID): #17tVaAWh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3 之 23 篇):
文章代碼(AID): #17tVaAWh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