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青年參政的障礙

看板politics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3/27 01:34),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5 (看更多)
:   台灣的選制,一直受到外國概念的影響, :   我漸漸發覺「選制是什麼」在台灣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選出怎樣的人? :   我們不斷考慮「政黨」因素,但其他因素呢?譬如,「代表性」問題 :   我沒上過比較政治,只看過相關的書而已,也常常只考慮「聯立」與「並立」, :   如果,是分區域的比例代表制呢?會不會比目前還好呢?而且更簡單? :   又或者成立另一個院,將「單一選區」與「比例選區」分開, :   至今沒改變的唯一論點是,將比例代表制的「門檻」調低到可以分配一席即可, :   並將席次調整至150席或200席,或者分為兩個院調整結構 其實,分區比例代表制和我所說有部分相似之處。 我先就我所記得的講一下德國的聯立制如何計算席次。 假設總席次為500席,某政黨在政黨票獲得50%的選票,而在區域席次獲得200席,則該政黨 總席次為250席,扣除區域席次不分區為50席。政黨是以政黨票來決定席次,當區域席次少 於該獲得的時候,才以不分區填滿。當然也會有個問題,前提假設同前,但該政黨如在區 域席次獲得300席,則該政黨並無不分區席次,多出來的50席則為補償席,因此德國的總席 次並不固定。德國是以邦做為不分區的母體,因此政黨是提出各邦的不分區名單。因此, 德國的聯立制讓在區域立委獲得比較多席次的政黨,則在不分區的席次比較少。因為他們 的代表性已經在區域席次獲得足夠的代表,我認為這樣的制度比較保障小黨。 而聯立制很簡單,區域和不分區是分開算的,因此假設某國總席次為500席,區域和不分區 各半,而某政黨在政黨票獲得50%而區域獲得200席,則該黨總席次為325席。 我認為聯立制較能保障小黨的原因是,通常在單一選區部分是由大黨獲得,而大黨獲得政 黨票的機會也較高,以台灣這次選舉來說,台聯算是獲得高票的政黨,但仍難以和同一政 治光譜的民進黨的票數相比,聯立制比較能保障讓大黨在區域立委獲得較多席次後,保障 小黨在不分區的席次。 至於,像該作者所提純粹分區的比例代表制,或者我之前所提的分區聯立制,都會面臨到 一個問題,國會所涉及的議題有許多是全國層次,在全國層次這部分沒有代表性。 另外,所提分為區域和不分區的兩院,則權責該如何劃分,當然或許可以仿效美國的 參眾兩院,或是其他國家的兩院,但是這樣的憲政改革相當大,如何達成政黨間的共識, 這個問題應該相當難處理。 最後,我附上我自己以聯立制算我們這次國會選舉的席次。只計算得票率過5%的政黨,政 黨票得票率依照中選會的第二階段得票率計算(即不計算未超過5%的政黨得票數),並以四 捨五入法算席次,所以最後總席次是114,另外我將原住民席次算入區域立委的席次。 國民黨總席次為54,扣除區域席次48,其不分區為6席。(64) 親民黨總席次為7,扣除區域席次1,不分區席次為6席。(3) 民進黨總席次42,扣除區域席次27,不分區15席。(40) 台聯總席次為11,無區域席次因此不分區為11席。(3) 括號內的數字為該政黨在本次選舉總席次,很明顯地這樣的選制是小黨親民黨與台聯較有 優勢。 原文作者有提5%的限制,在德國為5%或直選3名的限制。主要用意是避免小黨林立有礙內閣 的形成,但是在台灣並無此問題,台灣是明顯偏總統制的混合制,因此5%的限制的確值得 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7.69.118

03/27 01:56, , 1F
我自己提的全國分區聯立制還有個問題即是
03/27 01:56, 1F

03/27 01:57, , 2F
台灣並不像德國一樣是大國是否有必要分這麼多
03/27 01:57, 2F
※ 編輯: c615 來自: 203.77.69.118 (03/27 05:44) ※ 編輯: c615 來自: 203.77.69.118 (03/27 05:45) ※ 編輯: c615 來自: 203.77.69.118 (03/27 06:07)

03/27 11:11, , 3F
除非廢除二讀政黨協商制度, 不然反對聯立制
03/27 11:11, 3F
文章代碼(AID): #1FSAYNj7 (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SAYNj7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