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青年參政的障礙

看板politics作者 (鯁在喉)時間12年前 (2012/03/27 20: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5 (看更多)
※ 引述《c615 ()》之銘言: : 其實,分區比例代表制和我所說有部分相似之處。 : 我先就我所記得的講一下德國的聯立制如何計算席次。 : 假設總席次為500席,某政黨在政黨票獲得50%的選票,而在區域席次獲得200席,則該政黨 : 總席次為250席,扣除區域席次不分區為50席。政黨是以政黨票來決定席次,當區域席次少 : 於該獲得的時候,才以不分區填滿。當然也會有個問題,前提假設同前,但該政黨如在區 : 域席次獲得300席,則該政黨並無不分區席次,多出來的50席則為補償席,因此德國的總席 : 次並不固定。德國是以邦做為不分區的母體,因此政黨是提出各邦的不分區名單。因此, : 德國的聯立制讓在區域立委獲得比較多席次的政黨,則在不分區的席次比較少。因為他們 : 的代表性已經在區域席次獲得足夠的代表,我認為這樣的制度比較保障小黨。 : 而聯立制很簡單,區域和不分區是分開算的,因此假設某國總席次為500席,區域和不分區 ^^^^^^ 並立制 : 各半,而某政黨在政黨票獲得50%而區域獲得200席,則該黨總席次為325席。 : 我認為聯立制較能保障小黨的原因是,通常在單一選區部分是由大黨獲得,而大黨獲得政 : 黨票的機會也較高,以台灣這次選舉來說,台聯算是獲得高票的政黨,但仍難以和同一政 : 治光譜的民進黨的票數相比,聯立制比較能保障讓大黨在區域立委獲得較多席次後,保障 : 小黨在不分區的席次。 : 至於,像該作者所提純粹分區的比例代表制,或者我之前所提的分區聯立制,都會面臨到 : 一個問題,國會所涉及的議題有許多是全國層次,在全國層次這部分沒有代表性。 : 另外,所提分為區域和不分區的兩院,則權責該如何劃分,當然或許可以仿效美國的 : 參眾兩院,或是其他國家的兩院,但是這樣的憲政改革相當大,如何達成政黨間的共識, : 這個問題應該相當難處理。 : 最後,我附上我自己以聯立制算我們這次國會選舉的席次。只計算得票率過5%的政黨,政 : 黨票得票率依照中選會的第二階段得票率計算(即不計算未超過5%的政黨得票數),並以四 : 捨五入法算席次,所以最後總席次是114,另外我將原住民席次算入區域立委的席次。 : 國民黨總席次為54,扣除區域席次48,其不分區為6席。(64) : 親民黨總席次為7,扣除區域席次1,不分區席次為6席。(3) : 民進黨總席次42,扣除區域席次27,不分區15席。(40) : 台聯總席次為11,無區域席次因此不分區為11席。(3) : 括號內的數字為該政黨在本次選舉總席次,很明顯地這樣的選制是小黨親民黨與台聯較有 : 優勢。 : 原文作者有提5%的限制,在德國為5%或直選3名的限制。主要用意是避免小黨林立有礙內閣 : 的形成,但是在台灣並無此問題,台灣是明顯偏總統制的混合制,因此5%的限制的確值得 : 討論。 聯立制對台灣有幾個問題, 雖然不算太嚴重的問題,但是否為選民所接受 首先,即你所說的「超額當選」,民眾可以接受這部分嘛? 還是反而會不懂自己在投啥呢?當初並立制有一個原因是選制簡單! 再者,名單是否讓同一人同時在單一選區與複數選區出現呢? 如果可以,基於什麼理由可以?如果不行,又基於什麼理由不行? 其三,就算是偏總統的混合制也不是要降低門檻的要求, 因為一般小黨是根本無法組閣的,如果未來改變體制了真的變成內閣制了呢? 應該是因為113席,倘若又有所限制,那麼會讓小黨代表性不足, 因此最好讓小黨「至少能有一席」就能分配,才能合理反映! 台灣不比德國,反而更像日本、美國、英國,這種兩大政治聯盟輪流執政, 我並認為,就算改變體制,就會改變台灣目前的樣子 -- 神秀曰:身似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而我只能說:身非菩提樹,心非明鏡台,何必勤拂拭,難免惹塵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218.36.2
文章代碼(AID): #1FSR963k (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SR963k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