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問什麼東方的數學...這麼爛

看板gallantry作者 (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時間14年前 (2010/01/13 17:42), 編輯推噓7(709)
留言16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8/41 (看更多)
※ 引述《bx (bx)》之銘言: : ※ 引述《testishard (Testishard)》之銘言: : : 我想在中國文明文化中無法自行的發展出像傳承自希臘文明的現代數學,最主要有 : : 幾個點:第一,不力求系統的內在無矛盾化(一切自己說不清的就,道可道非常道,反正 : : 就是玄之又玄,搞不好自己也不懂只好唬爛別人說「不要問,很恐怖」) : : 第二,對於顯而易見的問題不去追根究底,想說「阿不就是這樣嗎?有什麼 : : 好問為什麼的」(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 : : 第三,過度的訴諸於權威,權威不容挑戰和懷疑,不然就是大逆不道 : 這麼一大篇文章,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你真的知道中國的數學和思想是怎麼回事嗎? : 不要因為我們學過一些粗淺的相關課程,就預設我們了解中國, : 然後議論中國哪裡哪裡不對,這在清末民初就搞了很多,但愈到後來, : 我們愈發現,中國是一個有著多樣性的廣大地域,不能由官方教條來理解中國。 : 我常提到宋朝,因為那是中國最接近現代的一個時期,可以由此思考中國文明, : 可能發展成什麼樣貌,而不是以那一個已經失去文化和思想根源的明朝, : 以及更加倒退落後的清朝。 : 當我們想用文化思想的理由,而不是基於歷史發展的現實, : 來論斷中國的哪個方面不能現代化,請先了解宋朝。 : 例如中國的思想,在宋朝理學之時,已經是拚命在搞系統的內在無矛盾化, : 不管是哪一個學派,都在搞理論的一致性,無論那個理論的核心, : 是道、理、氣、心、事功還是什麼,由此想統攝一切的方向是很清楚的, 閣下弄錯了「內在無矛盾」的意義 所謂的系統內在無矛盾,指的就是邏輯學上的形式邏輯 什麼叫做形式邏輯?概念有二:1. 若p則q 2.非q則非p 亞里士多德在哲學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建立了形式邏輯體系 明確地告訴大家什麼叫做形式邏輯,並創出了著名的「亞里士多德三段論證法」 若p則q,若q則r,故知「若p則r」 因為文化的不同,中國從來不重視邏輯學,所以形式邏輯學沒在中國誕生 墨家與名家頂多只能稱作「擦到形式邏輯的邊」 從沒重視過邏輯的儒家與道家,其學說不可能達到「系統的內在無矛盾化」 我這樣講大家可能不明白 下面我用若亞里士多德三段論證來說明宋代理學思想缺乏形式邏輯 朱熹的《論語集注》:『盡己之謂忠。』 1.盡己之謂忠 (若p則q) 2.南宋一嬰兒叫做小明,該睡得時候睡,該吃得時候吃,可謂盡己。(若q則r) 3.結論:嬰兒小明是忠心的 (若p則r) 可你問問南宋理學家與明清文人,那一個人會認為一個該吃該睡的嬰兒就是忠心的 你跟皇帝說嬰兒小明忠心,不被當成瘋子才怪 這種缺乏形式邏輯的言論在儒家典籍裡非常多,這裡只是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罷了。 西方文化屢屢強調理性精神,而理性精神跟邏輯學是密不可分的 理性精神對日後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有多重要,大家都背誦過歷史課本 不可能不知道吧。 : 並且私人書院大量發展,並已經有接近現代的學術交流體系。 : 這種追求系統完善概念,並不是只體現在思想上,例如當時相對發達的醫學, : 就有國家成立的「校正醫書局」,集中當時的名醫和學者,校對辨正過去的醫書, : 並提出醫為儒者的概念,嘗試將醫學和人文思想結合,醫學由此得以朝向學術化發展。 : 此外在建築方面也明顯,將所有建築元件標準化程序化的「營造法式」, : 也是一項由國家發行的規範,並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從此建築學開始得以發展, : 並跟藝術、思想、數學有所結合。 同上所述,閣下這邊完全誤解了testishard板友所說「系統的內在無矛盾」 所以這回應跟t板友講得無關 : 並且,中國的數學在這個時期也開始定理化,而不只是停留在解題和解題技巧的研究, : 在方程和幾何方面都有不小的成果。 : 也就是說,這種具有普遍性的規範化體系化的嘗試, : 已經可以證明那些喜歡說中國沒有抽象思想、學術體系、標準規範... : 等等使得中國不可能現代化的原因,都是不了解中國的輕率言論。 這邊我只談數學,因為話題原本就是數學 中國數學家能算加減乘除,但中國能搞得出分配律、交換律、結合律嗎? 中國數學家能算圓周率,但中國能定義出什麼叫做圓嗎?能把圓的性質講明白嗎? 中國能解雞兔同籠,但中國能把方程的定義與幾個衍生概念講明白嗎? 問題不在於中國能比西方早算出什麼或發現什麼 問題在於系統架構、邏輯一致與抽象化符號,差了這一步,成就天壤之別 東西方數學在系統建構與抽象化,西方是遠遠勝過東方,這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沒有邏輯學,這一步當然跨不過去 : 這還不要說那些契約法制,在宋朝也開始成形,法學思想也有初步的發展。 : 明清時期的中國,固然是形成近代中國樣貌的主要關鍵,但由明清時期的社會, : 就推論中國文化在根本上就不可能現代化, : 全然忽視現代化是根源於發達經濟的需要而逐漸累積形成的, : 而現代化所必需的學術思想,也是在穩定的社會經濟上自然形成的, : 不是西方文化所專屬,重要的是這樣的社會經濟條件,是極為稀有而困難的。 : 韋伯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提出了文化對於資本主義的促進性, : 但到東方卻成為論斷當地文化不可能現代化的攻擊武器,這是有嚴重問題的。 : 其實邏輯的一致性,是一種人性的自然追求,特別是社會安定,經濟活動日漸複雜, : 就有足夠的管理需求,並使得相應的思想得以發展, : 而一個能夠建立發達經濟的文化,必然有其適合發展精密抽象思想的文化條件, : 社會思想並不統治社會,而是不同的社會形態需要有其相應思想。 : 中國有著強烈的實用主義傾向,但一樣也有天人合一的抽象觀念, : 是社會形態才決定哪一種觀點佔上風。 : 特別是儒家是一個大雜燴,從來都是配合社會和政治形態發展的, : 它並不規制整個社會,而是提供管理階層用來穩定和統治社會的思想工具, : 仍然是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動的,那些說儒家如何所以中國如何的, : 恐怕對於儒家只是一知半解。 : 實際上明末經濟發達之時,一樣有新思想的出現,只是隨之而來的社會崩解, : 使得這些思想並沒有發展下去,不然又是一種有民主思想的新儒學了。 : 總之,若要談論思想如何影響現代化(或科技、商業、學術等等), : 卻繞過經濟和社會這一個層面,我想,這必然是一種錯誤的推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57.32.7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57.32.72

01/13 17:45, , 1F
你舉的例子根本上邏輯就有問題了ˊˋ
01/13 17:45, 1F

01/13 17:49, , 2F
那個例子不好,因為朱吸的"盡己"本身已有一套標準
01/13 17:49, 2F

01/13 17:57, , 3F
朱西的那段應該是沒有well define的問題吧 哈哈
01/13 17:57, 3F

01/13 17:58, , 4F
中國這一步跨不過去..倒不是沒邏輯學之故..
01/13 17:58, 4F

01/13 18:00, , 5F
中國沒足夠刺激及需求....明代只因實用需求發展珠算
01/13 18:00, 5F

01/13 18:02, , 6F
宋元時中國沒感受到沒有邏輯學無法進一步發展算學
01/13 18:02, 6F

01/13 18:02, , 7F
那一步很重要…但為什麼西方跨過了中國沒有才是重點啊
01/13 18:02, 7F

01/13 18:04, , 8F
其實是可以自圓其說啦 若是忠=非不忠
01/13 18:04, 8F

01/13 18:04, , 9F
那嬰兒的確沒有不忠 XD
01/13 18:04, 9F

01/13 18:08, , 10F
樓上不能把人單純的分為忠和不忠,這樣考慮會有問題
01/13 18:08, 10F

01/13 18:21, , 11F
所以我說"若是" 這要看"不忠"的定義囉
01/13 18:21, 11F

01/13 18:47, , 12F
「專氣致柔 能嬰兒乎」要談嬰兒也是講得通的 只是這就偏道家了
01/13 18:47, 12F

01/13 18:49, , 13F
要不要擴充解釋 要看學派主張和背景 只是請先注意一下語境
01/13 18:49, 13F

01/13 18:50, , 14F
那不是讓你隨便抓一句話就亂批一通的
01/13 18:50, 14F

01/15 11:10, , 15F
為什麼用自己錯誤的邏輯 來證明別人邏輯錯誤 XD
01/15 11:10, 15F

01/15 11:13, , 16F
朱熹例子 的第2步 原PO可以好好解釋是怎麼推的嗎?
01/15 11:13, 16F
文章代碼(AID): #1BJPLuv8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8 之 41 篇):
文章代碼(AID): #1BJPLuv8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