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什麼語言最難? 精通32種語言的歐盟翻譯官這樣說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6年前 (2017/09/13 13:09),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50 (看更多)
※ 引述《owlonoak (深邃光輝)》之銘言: : 雖然也許讀這篇文的人不多 : 但這篇似是而非的爆文 : 真的很多地方是需要商榷、討論的。 : 不然鄉民很容易對語言學產生錯誤認知 : 不過還好,鄉民知道台語客語不是一種方言 : 這不是什麼政治正確的說法,而是在語言學的概念或是定義中。 : 普通話和台語、客語、廣東話就是不同的語言。彼此不是方言關係。 : ※ 引述《triumphant (走る南風に乘って...)》之銘言: : 原報導的用詞就有點小錯了 : 第二外語已經可以說是「第三語言」了 : 這裡記者想講的應該是「第二語言」 Second language : : 即使是不從相對的角度來討論語言的難度, : : 中文也是數一數二難的。 : : 歐洲語言都是屈折語,有複雜的文法變化, : 芬蘭語和匈牙利語就是黏著語。 : 不過這算比較少數的語言,被忽略也是很常見的.... : : 但是文法從來都不是語言困難之處, : : 因為很快就可以「習慣」。 : : 學會文法以後,只要常用就可以精通, : 所有語言只要常用都會精通,包含文章之後提到的用法。 你錯了,其實目前 「還沒有人精通過一門語言」。 證據是: 「沒有一個人知道所有『專有名詞』, 所代表的涵意。」 而且語言的涵意會隨著時代而變化, 產生出新的意思。 比如:「升旗」這個詞, 原本是國旗升起的意思, 後來比喻為男性O起。 所以說,語言其實不是一門固定的學問。 : 至少有些專門研究語研習得的學者,最後研究的結果是這樣, : 可以參考這位的說法: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ydia_White : 她甚至認為幾歲開始接觸第二語言也不是一個關鍵。 : 有置身在目標語言環境中長時間並使用它,就可以達到接近母語者的程度。 : 對了,「精通」並非學習第二語言的終極目標。 : 終極目標是「自然」。 : : 片語背一背,就能使用到連母語者都驚訝的程度。 : : 然而,屬於分析語的中文, : : 「文法」不難,「用法」卻難如登天。 有的時候看見的不見得是事實, 中文看似(結構)簡單, 那是因為背後存在著「隱喻」, 日文也有這種玩法(笑)。 : Syntax語法 : Pragmatics語用 : 這在語言學上面是不同的範疇,同一個語言沒辦法比較誰難誰簡單。 : (不同語言也難以比較,不過相近的語言就比較能夠對比出來誰比較複雜) : 就像你不能說化學領域裡面,有機化學一定比物理化學難 : 硬要比較也是因人而異,因為難的層面不同。 : : 中文裡面有一些沒辦法解釋清楚的字, : : 例如「把」、「就」等。 : : 打開電視,把電視打開。 : : 掃乾淨房間,把房間掃乾淨。 : 你確定「掃乾淨房間」這個句子語法正確嗎? : : 看書,把書看。 : : 打籃球,把籃球打。 : : 每一句的文法都很正確,但不是每句都通順, : : 有些甚至語意奇怪。 : : 中文裡面最難的, 這一點也不難,純粹是狀態的變化。 「把電視打開」, 以及「把房間掃乾淨」, 這兩句話都會產生狀態上的變化。 把電視打開->代表電視目前 是處於「關閉」的狀態, 打開後,就會變成「開啟」的狀態。 把房間掃乾淨->代表房間目前 是處於「髒亂」的狀態, 打掃後,就會變成「乾淨」的狀態。 把書看完->代表書本目前處於 「尚未完全翻閱」的狀態。 沒有「把籃球打」這句話, 是因為籃球並沒有「被打完」這個狀態。 : 這全部都是語法的問題,並非語用的層面。 : (如果你覺得語意很怪,通常都是語法已經有問題了,干擾你的理解) : 把字句在語法規則上有要求,把字之後的句子必須是完整的。 : 例如:把書看,這句話就不符合把字句的語法,必須是「把書看完了」 : 不過的確中文許多語言現象,還沒有辦法找到最完整的規則統合解釋。 : 即使到今日還是有很多中文的語法問題被研究以及被討論。 : 這可以另外專文解釋。 : : 就是這類「用法」幾乎沒辦法一刀兩斷切清楚的字。 中文是多邏輯語言,並沒有唯一的解釋。 : : 日語裡面也有一樣的問題, : : 還要專門出現一個叫做「語學」的領域, : 應該就是 Pragmatics語用學 : 不過因為日語有敬語系統, : 有些地方複雜到連母語者都會不能確定如何使用。 : 當然就會需要好好加以研究。 : : 來研究這類文法以外的用法問題。 : : 中文在文法上過於簡單, : 我們可以直接說,文法上一樣是有難點的。 : : 但用法卻困難到非母語者終生都無法精通的地步。 : : 有時候連「的」這麼簡單的字,要不要用? : : 尤其是連續出現好幾個「的」的時候, : : 省略那些單字間的「的」,會比較通順? : 這個問題,母語者也未必能夠精準判斷。 : 最好的例子就是: : A: 美國留學生 B: 美國的留學生 : 請問A和B哪一位是美國人?都是?都不是? : C:中國留學生 D:中國的留學生 : 請問C和D哪一位是中國人?都是?都不是? : E: 日本留學生 F: 日本的留學生 : 請問E和F哪一位是日本人?都是?都不是? : 這已經不是通不通順的問題了,一個「的」就可以影響文意理解。 : 然後比較一下就會發現母語者的語感也不一定可靠。 : 按照正式的「的」語法,密不可分,屬於性質材質等等絕對的屬性 : 就不會用「的」。 : 所以A:美國人 C:中國人 E:日本人 : BDF則是在當地留學的學生,哪國人都有可能。 : 有些人可能覺得AB這很容易混淆,那是因為一些人誤用的關係。 : 但看到CD EF 這個狀況,大家應該就可以理解。 這問題要從多方面來看: 「美國留學生」其實有多重的解釋。 1.美國(來的)留學生-> 大致上可推論是美國人,但也不排除是 「其它國家的學生」去美國念書。 2.(旅居在)美國(的)留學生-> 哪國人都有可能。 3.(他是個)美國(人)留學生->就是美國人。 : 所以如果有外國人寫了這個句子 : 我買一塊牛排,當作我的家的狗的飼料 : 那就必須告訴他以上規則,請他再想一下這幾個東西彼此的關係, : 然後做出正確的判斷 : 我買一塊牛排,當作我家狗的飼料 [自然] : 我買一塊牛排,當作我家的狗飼料 [精通] (這是因為牛排一般不帶有狗食的屬性) : 我買一塊牛排,當作我的家狗飼料 [須修正] (狗飼料離「家」的概念很遙遠) 最好的說法其實是[精通]的那句: 「我買一塊牛排, 當作我家的狗,(其)飼料。」 這之中的「其」字指那隻狗,可省略。 所以才會演變成: 「我買一塊牛排,當作我家的狗飼料。」 或者是說: 「我買一塊牛排, 當作我家『那隻』狗的飼料」 句意上會比較通順。 : 如果有足夠的語法知識,就不會總是用「不通順」來回應這種句子。 : 這也是中文老師的重要任務。 : : 如果不是從小就使用中文的話, : : 寫出來的白話作文,母語者一看就知道是外國人寫的。 : : 不少老外都覺得白話中文很難, : : 尤其是作文, : : 常常會被改來改去, : : 理由通常都是「不通順」, : : 但明明文法上沒有什麼錯誤, : 通常都是文法有錯誤,不唬。 : 看上面的例子就知道了。 : 不過重點原因還是在,很多中文母語者將「語法」這個概念想的太狹隘。 : 甚至很多人以為中文是沒有語法的。 : 這種時候我只能說: : 如果中文沒有語法,那麼 : 你好嗎 = 嗎好你 = 你嗎好 = 嗎你好 = 好嗎你 = 好你嗎 : 三個字六種排列方法應該全等 : 但事實上大家都知道並非如此,你可以輕易判斷出有一種是完全合乎語法。 只有「你好嗎?」可以。 全文是:「你(的身心狀態還)好嗎?」 : 而且你有沒有想過: : 為什麼是「你好嗎?」不是「你好呢?」 : 嗎 和 呢 如果是完全一樣的問句語尾無意義的助詞,為何不能互換使用? 這裡我打個比方好了: 「你好」->類似於「早安」,禮貌用語。 「你好嗎?」->「嗎」這個字 表示疑問語氣。 然後是「呢」字的用法: 「請問你媽在哪裡?」 「請問你媽在哪裡呢?」 可以看出,「呢」字有加強語氣的效果, 但是它本身並沒有任何的疑問語氣。 : : 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改呢? : : 這都已經涉及「語學」的範疇。 : : 文法擔當的任務越多,用法就越簡單。 : : 日語屬於黏著語,文法有一定的屈折變化, : : 都還有一大堆的語學問題要討論, : : 何況是文法沒有任何屈折變化的中文。 : : 用法上的難度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 : 「用法」方面的難度,常常是一生也很難完全掌握的。 : 其實文章到此還沒有真正的觸及到語用上的問題。 : 都還是語法問題。 : 語用的部分可以看本文最末附上的另一篇文章 : : 這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 : : 語言學家多半認為語言的難度是相對的, 有個絕對的比較方法,就是「資料量」。 資料量越大的語言越是難以精通。 : : 這種看法,是只考慮「文法」而做出的粗淺結論。 : : 事實上,「文法」對於人類而言,永遠不是最難的, : : 何況是對一個語言很有天分的人來說, : : 文法比背單字、片語都還要簡單很多, : 那可能是針對變化相對比較規則的語言(例如英文)是這個狀況。 : : 因為從不會到很熟練,需要的時間是最短的。 : : 另外,中文的發音,也是數一數二難。 : 聲調變化是中文發音的難點,子音和母音並不是太困難。 : 當然對於不同的母語者,某些子音是需要練習的。 : 但母音的部分,硬要說起來只有「ㄩ」可能比較難 : 這是一個圓唇前母音,有些常見的語言並沒有用到這個母音,例如英文。 : 但法文母語者發這個音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 : 中文裡面有許多母音是兩個兩個母音結合以後發出的, : : 例如「挖」,就含有「屋」和「阿」。 : : 母音很多元。 : 這個音通常大家都會發。 : 相反,有些人會卡在沒有母音的字上。 : 例如:思 這個音,外國人一開始練習常念成C。 : : 現代中文的標準語已經沒有入聲字,算是難度降低了。 : : 另一個可怕的是「聲調」, : : 幸好現代中文的標準語裡面只有四聲加上一個輕聲, : : 已經夠外國人崩潰的了。 : 更令人崩潰的是三聲變調以及一七八不的變調。 : 外國人真的要使用中文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掌握。 : : 如果是方言之一的台語, : : 光是聲調、入聲,難度就不知道提升多少倍。 : : 發音絕對比任何一種歐洲語言都困難。 : 也不一定,歐洲語言也有些子音是很難發的, : 比如彈舌音。 : 這也是困難層面的不同。 : : 最後,現代漢字已經算是簡單的了! : : 從小篆到隸書,漢字已經被簡化而破壞過一輪了。 : : 如果去看秦代以前的中文字, : : 光是「草」字頭,就有好幾種, : : 古人當時對萬物的分類,是非常精細的, : : 哪種花草是陰的、陽的,是屬於五行的哪一種, : : 寫出來的漢字都不太一樣, : : 遠比現在楷書的部首分類更多更雜。 : : 「人」字邊的偏旁也是, : : 各種站姿的「人」字邊, : : 用來表示陰陽升降的變化, : : 蘊含古人觀看天文星象、季節交替變化等意涵在內, : : 比楷書深奧多了! : 對於西方人來說漢字還是太難了,真要花時間練習動手寫才有明確的學習成果。 : 如同我們拚英文單字,有時候會不確定正確拼法一樣。 : 外國人動手寫中文,也會不確定一個漢字裡面的點或是鉤 : 應該要往左還是往右才對。 : 千 于 像這兩個字初學者看了就會很崩潰。 : : 在《說文解字》之類的書裡面可以發現, : : 許多字的古意,都和現代差很多。 : : 「京」是古代現任君王住的地方,就是首都,例如「鎬京」。 : : 「都」則是先王安葬的地方,陵寢的所在。 : : 意思大有區別。 : : 將城市取名為「京都」,從古人的眼光來看, : : 簡直是生死混居之處。 地名不見得要有特別的涵意, 我記得福岡機場的英文代碼是FUK, 被外國人戲稱為FU?K(英文髒話)機場。 : : 中文有許多深奧的地方, : : 發展的時間又很長很長, : : 更厲害的是, : : 今人也能通古, : : 起碼通到春秋戰國是毫無問題的, : : 那也至少3000年了! : : 即使不認為是世界最難的語言, : : 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 至於語用的部分,可能再寫下去就太長了。 : 有興趣者可以看這篇文章 :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462556964.A.5F2.html 老實說,中文的關鍵不在於文法, 而在於「如何去理解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5.31.2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05279388.A.912.html

09/13 13:12, , 1F
你中文系?
09/13 13:12, 1F

09/13 13:12, , 2F
學會捧LP的語言最難...唉
09/13 13:12, 2F

09/13 13:47, , 3F
3月的討論 拿出來鞭屍
09/13 13:47, 3F

09/13 14:13, , 4F
推資料量大小差異
09/13 14:13, 4F

09/13 14:49, , 5F
沒辦法 那已不是單純語言了啊 混到了最難的人囉
09/13 14:49, 5F
文章代碼(AID): #1PkBsSaI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5 之 50 篇):
文章代碼(AID): #1PkBsSaI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