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中國哲學為什麼...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請愛用直行書寫機)時間18年前 (2006/03/29 01:27),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22 (看更多)
※ 引述《moralhermit (i LOVE zyzy)》之銘言: : 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 : 也許許多人都已經有答案了 : 為什麼中國哲學裡的成就 : 常常是指一種現代性的重新詮釋呢 : 我是指普遍而言 : 像較於西方哲學 : 為什麼西哲之「創造性」比較直接 : 能夠有理論上的創獲 : 而中哲則常常有一種「經典不滅」的感覺 : 稱不上太多的批判 : ... : 不是要討戰 : 我對中國哲學及其文化有其喜好 : 只是想不通 : 中哲與西哲兩者之本質上的差異在哪 : 使得學習中哲的人在態勢上必須依附於前典 亂入:問題並沒有你說的那樣簡單。 在西方的思想史上,有很長一段時期都是在你所謂的「依附於前典」 這個過程中,哲學知識才有所創發。比方說希臘化時代和中世紀,在 很大程度上,這些時代的思想家的創見都是透過注釋、甚至翻譯雅典 黃金時期思想家的原典著作而闡發的。 (同理,中哲未必沒有批判, 未必經典不滅,只是你沒發現怎麼從這種「依附於前典」的態勢中看 到批判,也沒看到人們是如何地「尊重」,「景仰」,但不是「膜拜 」前典。) 到了近現代,問題變得比較複雜。至少可以舉出兩點:一、雖然在表 面上,思想家似乎多半不進行注釋、注解的工作,可是他們自己的創 作卻常常借用古代著作作為模型、藍本以進行著述,比方說摩爾的烏 托邦參考了中世紀的一部小說、盧梭的愛彌兒很明顯以塞內加的 Moralia 中談教育的部分為藍本、馬基雅維利甚至還寫過李維羅馬史疏義、更 別說尼釆、海德格以降後的解釋學風潮其實又再次將人們帶回了在古 代原典中求索智慧的時代了…那這樣算不算是「依附於原典」呢? 二、西方現代學院制的興起這一因素也必須考慮在內。由於學院制的 發展漸漸壟斷了知識的正當性,那些在學院制以外才能呼吸思想的思 想家為了在這其中掙扎生存,就不得不考慮到自我表現的問題。尼釆 一直想申請哲學教授未果,就因為他沒有哲學學位----他的著作也隨 之帶有一種對學者的刻薄和尖銳。所以,近現代學院制造成的後果是 :許多思想家自外於知識的主流,也許是被排擠,或者是自願退隱 ( 比方說斯賓諾莎) 。這類思想家的著作多半不會「依附於前典」,這 是反映了他們對自身社會處境的自覺。至於中國的歷史處境是否跟西 方近現代有類似的經歷,這不是我所能論斷。我只能猜測:也許你想 追求的真正差別是在這一點上顯明出來的。 這裡極其草率勾勒出來的西方思想史只是想說明一點:如果「依附於 前典」並不能作為區分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的判準,而這又是你問題 成立的前提,那麼你應該重新想想你要怎麼提問。連問題都不清不楚 的時候,就不能指望有清楚的答案,只是在和稀泥而已。 -- "I used to be indecisive but now I'm not so su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27.61

03/29 04:39, , 1F
:)
03/29 04:39, 1F

03/29 10:03, , 2F
03/29 10:03, 2F

03/29 13:40, , 3F
問題不清楚,還是可以見到這篇論述啊,呼~不錯了。
03/29 13:40, 3F

03/29 13:42, , 4F
另外,我怎敢設判準或立高下呢?我好奇怎有此種經典不
03/29 13:42, 4F

03/29 13:43, , 5F
滅之「傾向」,當然你又可以檢討我的對於此傾向之「感
03/29 13:43, 5F

03/29 13:45, , 6F
覺」,但是,我的好奇是因此感覺而起的:)
03/29 13:45, 6F
文章代碼(AID): #14AN8ATj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AN8ATj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