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中國哲學為什麼...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時間18年前 (2006/03/28 14: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8/22 (看更多)
※ 引述《waitwind (待風想翻桌想翻桌)》之銘言: : 可以參加討論,發表一點想法嗎._./ : 聖人不也具備智的能力嗎?有無智的聖人嗎? : 在STACO文中提到人之理,舉說文解字中一二字作參考 :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 :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 : 三者天地人也,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 這不一定是造字的本意,但大可說是中國人對人的一種態度想法。 : 而我有點疑惑的是,以中國傳統觀念來看人之理只是道德性的應然層面嗎? : 老子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人之理的概念應該還能將其廣化吧! : 畢竟人格天在中國較高深的思想中是較淡化的。 人格天意味之沖淡 在西周代殷而興之初早已開始進行 此部份可參看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他對此部分有相當清晰的分析 故在此先暫且不詳述 至於你提出"人之理只是道德性的應然層面嗎?"的問題 那要看你對性的理解由何處入手 關於此部分宋明理學家們也已有了相當精湛的討論 約言之如下: 首先要先從肯定<中庸>"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的天命下貫而內在於人的思想理路開始 而所謂的性 除了有順延而下的五欲感官色身 即氣質之性外 更有因良知發顯充擴而逆覺體證之義理之性 所以就廣義的"性"理而言 是包含此二種"性"義的 是以天命的意義 便是一道德的創生真幾 周濂溪之言乾道誠體 張橫渠之言太虛神體 而說法各有不同 其所指的義理則一 故復可下言程朱陸王之辨 一為心即裡 一為性即裡 此中便可看稱此二派之義理相同異處 : 又前說中國經學(不喜歡說中哲)較注重德性修養, 這是你的認知有問題 按經學是經學 哲學是哲學 兩者領域範圍截然不同 不可以一己之好惡任意代稱之 : 但我不以為那就是唯一甚至終極的目標,而是基礎,最重要的; : 會這樣想,就試舉仁這一概念,因為我總將仁以快樂去理解。 : 好學不倦是一種樂,舞雩歸詠也是一種樂。 : 而好學不倦之學或可略同於哲學, : 是一種求知之樂,舞雩歸詠則是一種生活樂趣。 : 而想要舞雩歸詠的樂趣,或言之德性修養, : 常人需有格物致知此一過程, : 而不能完全據此認為好學不倦是為了德性修養, : 那是不同的樂趣。 妳的理解"態度"是正確的 周濂溪教人省思顏子之志為何 孔孟之樂因何可樂者 就是這個意思 但這只是一個開頭的工夫 若要真正地體會闡發善性 還是要回歸文本加以理解 因為好學之所以能"不倦" 誨人之所以能"不厭" 何以能不厭不倦? 這個工夫就需要以道德心來加以貞定之 所以為學和德養乃是相輔相成之一體兩面 有先後相承之用 : 唔,似乎論證不太完整,但大抵參考看看^^ 因為要上課了 所以倉促間說得不夠通透 有機會的話等回來再慢慢一起討論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0.221.136 ※ 編輯: zeonic 來自: 140.120.221.136 (03/30 09:52)
文章代碼(AID): #14ADhobY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ADhobY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