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中國哲學為什麼...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時間18年前 (2006/03/03 00:1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22 (看更多)
※ 引述《moralhermit (i LOVE zyzy)》之銘言: : 我之所以會有這個疑問 : 乃是因為我有一個粗淺的想法 : 不敢、不願認為是絕對的 : 既然引起了一些討論 : 再請各位大大批評批評吧 : 也許唸哲學的人如果要繼續深造 : 多少會碰到要走中國哲學或西洋哲學的歧點 : 在我初步接觸的認知裡 : 中國哲學的東西 : 感受性還是很強的 : 很多東西講出來 : 沒有適當的修養與程度是不能到達一定的體會的 此即所謂"精神能不能相應" 其實基本點都是同一的 學養與體會乃相輔相成 無先後之定序也 : 中國哲學家在既定的古籍中尋找靈感來源 : 當在敘述某個見解時 : 總難脫經典的範疇引經據典一番 : 學成的大師們 : 其所展現的成就 : 則將自己所獲得之獨特體會展現出來 : 透過比較 : 或者與西方理論之激盪 : 這份成就 : 總還是建立在經典之上 這就是經典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啊! : 至於西洋哲學 : 碰觸的範圍很廣 : 感受性的東西有 : 理論性的更不在話下 : 那些知識成就 : 在比較確定的架構下 : 朝向特定目標發展 : 知識範圍或擴張 : 或探深 : 雖然也不脫地域、語言文化之影響牽連 : 但是整個西洋哲學所帶領的思潮 : 看似 : 有較大的確定性、包容性、發展性 那是因為西方哲思乃由經驗界為主體研究對象而發 故看似包羅萬有 無所不包 其實中國哲學並非否定外在 也並非只是空談心性 因其把握住"人之所以為人"之基本點而發 其中亦有名學的思想 亦有對自然之興味 佛學亦對真諦俗諦之安放有著深湛的討論跟努力 是以看似同一 (大家都是人) 實則博大精深 純而美矣 : 若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來比喻 : 西洋哲學確是站在肩膀上的 : 中國哲學則有點好像掛在巨人身上了解巨人本身 : 並不一定能看得更遠 : 我有這種感覺 其實無論中西哲學都是一樣站在巨人肩膀上往更高處看啊! 單就儒家思想來講 孔子講仁 孟子推而廣之 以十字打開講道德本心 學庸易傳則更推而廣之 確立天道性命相貫之道德形上學 而後宋明儒者再從中庸易傳處默契道妙 復由此推回論孟 完成儒家內聖之整體架構 表面上說似乎同樣都是在巨人身上掛著打轉 但若沒有沒有論孟學易庸 (巨人肩膀) 怎能內聖之學講得如此通徹? 不可為看得更"遠"之文字障所迷 此處當作順其固有邏輯而更推演使其圓通無礙之意也 : 雖然我也絲毫不認同 : 西方有些學者不能茍同這種感受性的知識 : 感受 : 有時是很真實的 : 關鍵的 : 重要的 仁是當下體會 當下呈現 最簡單的例證就是父慈子孝的真情流露 或是孟子所說的"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的"不忍人之心" 這就是仁 : 我講了一些空話 : 沒有足夠的涵養 : 想必 : 這個問題已有許多專家討論過了吧? 是的 在此建議你先去看看牟宗三先生的<中國哲學十九講> 乍看之下會覺得深奧難懂 其實看通之後發現根本不需花費多大力氣 當今之時中國哲學之難講 在於他已經內化在我們身邊四周 "百姓日用而不知" 反而加以輕視 詆毀 而自身道德之淪喪 物欲之矇蔽 (此非詆毀負面評價 只是單純敘述) 使得人看不清自身的本質 凡欲談中西哲學之之時 必須同時對雙邊加以肯定 才能收統合之效 重自己欣賞的部份可也 淪為意氣之爭則不可也 共勉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0.221.136
文章代碼(AID): #141neleo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1neleo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