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教授加薪真能提升台灣學術水準?

看板AfterPhD作者 (默言)時間14年前 (2009/12/07 20:22), 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25 (看更多)
※ 引述《penx (...)》之銘言: : 而研究學者,則是至少必須畢業三年以上(也就是至少三年博後,兵役期間不計) 國防役的役期在這邊要怎麼算?算三個月還是算四年這對兩 種身分的意義可是不一樣的。而且,現在有很多博士後是國 防役的身分(我曾經也是),學術生涯被綁四年還不能偷渡 出國做研究,在找教職的時候真的很傷。 : 處長親口跟我說"通常特約博後是給有意找教職的人申請的" : 而研究學者,則是給"對研究有潛力以及有興趣"的人申請的 在我看來,"通常特約博後是給有意找教職的人申請的"與"對 研究有潛力以及有興趣"沒什麼不同。對我這種人而言,我根 本沒資格對未來挑三揀四。而且,若處長沒跟你說,有誰能 夠從條文中分辨兩者的定義? : 特約博士後,基本上就是"博士後" : 但是研究學者,基本上是"PI" 這個有趣了。我明明就在主持計畫,買自己的設備,甚至還 幫其他教授養學生,為什麼不算PI?我發paper也是自己當通 訊作者呀。有一次在某個飯局,研發長也對我說,既然實質 上就是在做研究學者的工作,"博士後"三個字為什麼不拿掉 ?這三個字背久了就是累贅,背越久找工作越扣分。 : 如同我之前說得,今年是第一次開放申請"研究學者" 我剛做完第一年的特約博士後研究學者,可以申請助理研究 學者嗎? 就有人問過我,明明是獨立研究,五年的citation也破百, 為什麼覺得兩年後我還是很有可能跑去開民宿?我能怎麼回 答?我只能說,制度的設計者在設計制度時,根本沒有站在 我們的角度思考。主政者的觀點是"如何解決土博士過剩的 問題",但問題更可能是"台灣為什麼培養不出足以當學者的 土博士"與"有實力的土博士在台灣為什麼沒舞台"。結論就 是台灣實在是不利菜鳥學者發展的地方。 我很有研究熱情,在台灣也算是某些領域的先驅,在國外 oral很多次卻沒喝過洋墨水,所以我就應該看著自己的精華 歲月不斷流逝? 我現在都不敢勸學弟念博士班,實在是太沒說服力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108.100

12/07 21:01, , 1F
請問原po..您是"公保"還是"勞保"啊...
12/07 21:01, 1F

12/07 21:43, , 2F
15年前phd->AssoProf->,10年前phd->AssiProf
12/07 21:43, 2F

12/07 21:45, , 3F
5年前phd->postdoc, 現在phd->??。按此模式,以後每五年
12/07 21:45, 3F

12/07 21:46, , 4F
中間就會多發明一種缺
12/07 21:46, 4F

12/07 22:08, , 5F
勞保
12/07 22:08, 5F

12/08 01:29, , 6F
這種缺應該都是勞保,所謂助理研究學者也應該是勞保 Orz
12/08 01:29, 6F
文章代碼(AID): #1B7FDezr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3 之 25 篇):
文章代碼(AID): #1B7FDezr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