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高中指數

看板tutor作者 (油油麻雞客)時間10年前 (2013/11/09 23:58), 編輯推噓5(5023)
留言2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25 (看更多)
※ 引述《arist ( 在他方 )》之銘言: : 再補充一下,後來 y 大有和我丟水球,我們有進行一個比較善意的溝通, : 所以這篇不是要回個 y 大,而是向其他人分享這想法。 : 「辯證」本身是件很好的事,但早期在網路上發文,也常會讓自己的辯證變成很攻擊性, : 常會抓住對方的某句話,來過度解讀,我想這也就是小時候解題養成的習性, : (現在可能隱約還是存留一些這樣的懷習慣,有犯的話請多提醒) : 且似乎要把對方否定,才能確定自己在這種辯証的存在價值。 : 但現在在教學後,賦予自己的使命是我要增進知識的溝通與交流 : 那種對人的批判反而會與這樣的使命相違背。 我個人是沒有想要藉著否定別人來肯定自己 國高中的我是會這樣的 現在我主要是 1.純粹看到我覺得不對的會很想糾正 譬如說你看到有藝人說桃園三結義是劉邦項羽岳飛 我會很忍不住去糾正 這不是出於要肯定自己 知道這也沒什麼了不起 但不講忍不住 不過我還是會儘量忍 之前聽一個演講他提到七步詩的作者是曹操 當下聽到.....!!!! 想想這只是他隨口扯到 完完全全不是整個講題的重點 就只是講到某東西去隨便扯到這個 所以我就告訴自己 忍忍忍 好想講喔 可是忍吧 2.尋求認同或理解 有些東西可能沒有絕對對錯 所以就談不上否定 像你如果覺得出了某個很技巧性的題目很好 其實數學本來就有很多種面相 它的實用性 理論的美 令人讚嘆的解題技巧 等等 我只是聽了會很想再回覆說 我以前也很喜歡解一些很技巧的題目 但後來我慢慢有了什麼樣的轉變 所以現在看法變得如何如何 我現在會比較喜歡什麼樣的題目 就只是很想再回覆自己看法 也許你聽了以後也會感到認同 或者至少理解 這不是說想要否定別人的說法 我自己隨著年歲演進 看法也是不斷在改變 : 前陣子我和 C 大的討論,我就覺得還算成功。 : C 大說的很好,有時他用比較確定性的語句,其實本身也不是那麼確定。 : 我們只是彼此扮演正反兩方幫助我們釐清自己心中那不確定性。 : 我心中也是有另一面聲音有著 C大提出的疑點, : 當我想著我這樣教學的好時,也要有個聲音來說這樣教學有什麼不好。 : 當一個題目設計出來後,一開始老師也是有他想考的觀點, : 但其實有時就會忽略這樣考,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困擾、疑惑。 : 反函數的初始定義是好的,但考 arcsin(sin(150度)) = 30度 : 真得會造成初學者的困擾,老師的善意學生就不能領會到。 : 推薦看一本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 : 當過度用數學家的學習觀點來教數學時,那數學的善意可能就會不見。 : 當跟學生說你背起來以後有用時,其實他通常走不到所謂的「以後」。 : 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是要走數學這條路。 : 且數學帶來也不是那些工具的使用方式,更重要的是一個能思辨的思維。 我非常認同不應該用數學家自己的觀點、學習經驗 去套用在學生上 我雖然是就讀數學系 可是我對數學系的認同感非常非常低 我講話時常會說 "他們數學系的常常會覺得大家讀數學都應該這麼重視理論" "他們這些唸數學的都比較難以體會非數學背景同學的感受" 我自己就數學系的 但我講話卻如此用詞 我在教微積分的時候 就常常看到 商管類科系同學所上的課程 出現一些很偏理論的東西 或是老師上課太過偏於理論證明 學生完全沒接收到他們正在學什麼東西 諸如此類的情況 我是很重視要讓學生覺得好懂 儘可能讓他們進入狀況 手段可能是舉例、比喻 也可能是稍微扯點更高等數學的東西 讓他們明白原來它真貌是這樣 甚至是敘述上犧牲一點精確性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這我也是敢做的 事後再視情況要不要補個正確版的 高等數學的例子是這樣的 我自己學矩陣時就覺得 這樣方方正正地填入數字要做什麼呀? 學這到底幹嘛? 雖然是有看到它拿來解旋轉、伸縮平移之類的問題啦 但感覺理由很薄弱 稍有說服力的就馬可夫矩陣 這個不用矩陣還真的蠻難寫 所以我就會分享我大一學線性代數 開始對矩陣改觀 哇 原來它這麼有用 而且還這麼神奇 我會分享 線性變換 這個概念 矩陣有個很神奇之處 凡是線性變換 我們就一定寫得出一個矩陣來代表這個變換 所以你看 高中數學介紹這些 旋轉 鏡射 投影... 這些動作 仔細想想 的確都是線性變換嘛! 而且一有了線性變換的概念 有些東西讀起來更有感覺 我會將 左乘一個矩陣 解讀成 做一個(線性)變換 乘它的4次方 就是重複做4次變換 乘它的反矩陣 就是做一個反向的變換 譬如說伸為兩倍會變成縮為一半 諸如此類 將許多矩陣的動作 用線性變換去詮釋它 變得比較好懂 也理解為什麼矩陣好用 解題時也變得比較好去下手 而線性變換本身並不是很深奧的概念 並不會說我們為了三分好處耗上七分辛苦 簡單地說 我可能會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 考慮介紹些更進階的數學 而他以後到底用不用得到 不重要 至少讓眼下學這個更輕鬆 那就已經是很大好處了 如果學生為了這輕鬆 要先付出更大的辛苦 那就算了 放棄 關於數學究竟實用性重要還是培養思辨思維重要 我覺得都很重要 甚至前者更重要點 我國中時就常聽到關於為什麼要學數學的回答是 可以訓練邏輯思考 我當時也對這說法買單 近年有在討論哲學系中文系的入學為何要採計數學科這樣的議題 支持者也是覺得可以訓練邏輯 我現在就有點偏向反對這樣的說法 不是完全反對 數學是的確有訓練邏輯的作用 而是說 它是否是以這為唯一 或者第一目的呢? 我現在覺得 還是實用性比較重要 畢竟數學的發展就是為了使用 不是玩弄定義操作符號 搞些定義符號有的沒的其實出發點是方便使用 只是現行教育搞得我們很難看出來 在學校中安排數學科教育 也是出於實用性 你不會去看到學校課程 去介紹一些益智數學遊戲 都是排一些(他們覺得)應該要會的 而所謂的實用性 若以高中來說 主要就是上大學會用到 因為高級中學的目的 本來就是為進入大學作準備 事實上也許多人在後悔高中沒把數學學好 那麼如果能銜接上大學教育 那的確就是很實用呀 再者 我不認為數學是訓練邏輯、培養思辨的唯一 或者最好的工具 畢竟數理邏輯也不過是我們會用的邏輯其中一部份 我常看人把 數學學得好 跟 聰明、思辨能力強 劃上等號 其實以我個人看法 如果要學某一個學科 來讓你思辨能力強 那不是數學 是歷史學! 你怎麼去分析、看待一個史料 怎麼解讀、比較不同史料 或是不同史家觀點 一個史學著作你怎麼去讀它 然後你怎麼去向人陳述歷史 讓你來寫的話你會怎麼寫史 我覺得這些訓練 還比較能大為提升你整個生活各方面的思維 若拿歷史系同學與數學系同學 觀察他們的言談思維來作驗證的話 我覺得歷史系同學是比較好的 個人看法 : 我最近在教克拉馬,我也會跟學生分享,用克拉馬解方程是個很沒效率的方式 : 所以學克拉馬要學為什麼他可以對,而不是交待操作步驟。 : 也不是去背誦他的證明,而是去感受、欣賞他證明的巧思。 : 這種原本解系數,反而退一步用面積來看的想法才是種智慧。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iJhkgHn68
: 完整清單 :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H05kw-i_5JQnw5S__klJd5gyM_EFCWS : 影片錄得沒有很好,還是有太多要改進的地方。 : 希望大家也能「善意」給些建議,不要回個「錯誤!」,但沒有說明。 : 這樣無法增進我的成長,且會造成我的傷害。 : 當然若你認為「傷害」他人是確定自己成就的方法,那我也無話可說。 這篇文是一整天一直掛著 偶爾回來寫寫的 所以可能寫到後來有點忘了在回什麼 如果看到有什麼奇怪、不通順的地方 可以反應給我我再修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3.127

11/10 00:59, , 1F
關於歷史這段,是蠻有趣的觀點。
11/10 00:59, 1F

11/10 01:02, , 2F
幾個傑出的理論學家都是歷史系背景,這點讓我頗感好奇。
11/10 01:02, 2F

11/10 01:03, , 3F
包括Fields獎者Witten以及Nobel講者de Brogli,純理論學
11/10 01:03, 3F

11/10 01:04, , 4F
家出自文科背景已經不多,卻恰巧都是歷史系。
11/10 01:04, 4F

11/10 08:05, , 5F
高中教材的設計很多都是銜接大學 微積、線代、統計
11/10 08:05, 5F

11/10 08:06, , 6F
我也常用口語的方式傳達那個 線性的直覺
11/10 08:06, 6F

11/10 08:07, , 7F
但不需要在高中就用嚴格的敘述來講
11/10 08:07, 7F

11/10 08:07, , 8F
人的歷史都是先有直覺猜測後來才來發展嚴格定義
11/10 08:07, 8F

11/10 08:08, , 9F
但數學課本的寫法剛好倒過來 由定理定義出發不利於學習
11/10 08:08, 9F

11/10 09:33, , 10F
數學課本要求的是邏輯與定義的清楚, 接著才會有一些
11/10 09:33, 10F

11/10 09:33, , 11F
生活上的例子說明. 書是死的, 人是活的,書上面的
11/10 09:33, 11F

11/10 09:33, , 12F
不完美,必須由人來說明. 如果數學的書本要編排得很
11/10 09:33, 12F

11/10 09:34, , 13F
生活,很有引導性, 請問你需要多少厚度的頁數來裝那些
11/10 09:34, 13F

11/10 09:34, , 14F
東西呢?
11/10 09:34, 14F

11/10 09:35, , 15F
換句話說, 小學生的參考書跟課本,寫的真的很有趣,很
11/10 09:35, 15F

11/10 09:36, , 16F
生活化,很有引導性,但是你看過以後會發現東西真的很
11/10 09:36, 16F

11/10 09:36, , 17F
少, 但是卻已經佔了一整本的書本. 如果小學生課本如
11/10 09:36, 17F

11/10 09:36, , 18F
涵蓋深度那麼淺的課本都要用那麼多頁數了,試問國中
11/10 09:36, 18F

11/10 09:37, , 19F
高中課本又何如呢? 課本只是起個頭,做個簡單陳述與
11/10 09:37, 19F

11/10 09:37, , 20F
說明, 真正的教學再老師, 老師大可以先請同學把課本
11/10 09:37, 20F

11/10 09:37, , 21F
放一邊, 然後自己用非常生活化有趣生動的方式帶過觀
11/10 09:37, 21F

11/10 09:38, , 22F
念, 再引導到定義,最後再回到課本上面畫重點.
11/10 09:38, 22F

11/14 21:34, , 23F
課本是寫給學生看的 不是寫給教師看的 若只求精簡 不考
11/14 21:34, 23F

11/14 21:34, , 24F
慮學習者的需求 這種教材當講義比較適合
11/14 21:34, 24F

11/14 21:36, , 25F
美國的教材就能在生活化與嚴謹性上兼顧 憑什麼我們不能
11/14 21:36, 25F

11/14 21:36, , 26F
?編出來太厚,有時反應了課程內容太多。
11/14 21:36, 26F

11/14 21:40, , 27F
看看國外的教材 我們認為做不來的 別人十幾年前就做到了
11/14 21:40, 27F

11/14 21:40, , 28F
而且顯然做的很好
11/14 21:40, 28F
文章代碼(AID): #1IVbkMtR (tu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VbkMtR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