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高中指數

看板tutor作者 (heuristics)時間10年前 (2013/11/07 12:46),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25 (看更多)
默認的前提,有時是從文脈中被誘導的。 當題意要求進行大小的比較時, 就可能被解讀為大小的意義已被賦予。 所以當學生看到這個問題, 自動解釋成將結果如同於實數系中那般比大小時,並不意外。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認為是非題的答案選「對」的合理性。 對於命題者想要測驗定義域的概念時, 有幾件事要注意: (1)這個定義域是否在課綱的規範中被普遍採納。 (2)命題的設計上,是否真正測驗到所涉及的數學概念而具有教學上的意義。 第(1)點不再贅述。 關於第(2)點: 姑且假設在(1)成立的前提下,從設計成是非題來看, 除了要學生牢記定義域之外,看不出測驗了學生什麼概念。 就正當性來講,題目要求進行比較大小,令人不知所云。 如果改成選擇題,選項中有「無意義」或「不能比較」,命題上就完整了。 就算,這樣命題是正當的,達到了教學的功能與教育目的嗎? 學生除了記憶定義,是否能理解到關於何以如此定義的相關背景與意涵? 至少目前我看不出來。 我們都知道反三角函數的定義域的選擇不是唯一的, 而如何選擇背後的定義域,有背後的原因與重要性。 如果我們不能讓學生了解背後的原因, 而只能測驗到學生是否牢記被教師或書本所灌輸的記憶性知識, 這樣的考題所引領出的學習方向,對學生也容易起誤導的作用。 畢竟,數學的精神應該是概念的理解與邏輯推理,而不是盲目記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206.229.116

11/08 14:09, , 1F
很多考題在熱心老師的出題下,都偏了數學使用的原意
11/08 14:09, 1F

11/08 14:09, , 2F
套句,張海潮教授在他新書的一段話
11/08 14:09, 2F

11/08 14:11, , 3F
我另外回文
11/08 14:11, 3F
文章代碼(AID): #1IUniWx6 (tu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UniWx6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