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何故不譯作者名?

看板translator作者 (小蚊子)時間15年前 (2009/03/05 00:03),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 引述《outofdejavu (Isolation)》之銘言: (恕刪) : ------ : 前天在圖書館書櫃上瞄到《事發的 19 分鐘》的書背, : 作者名也沒譯…… : 雖然我知道作者是哪位,但是當時還是皺了一下眉頭。 : ------ (恕刪) 雖然這篇文章是幾天前的了 不過還是想抒發一點淺見 不敢說能收到 "小題大作" 之效 姑且希望是拋磚引玉吧:P 日文部份不懂不敢亂說 不過就歐美翻譯小說而言 翻出作者名的好像還是大部份都有 (當然是中英文並列,不會只有中文) 我個人是覺得將人名翻成中文還是有其必要 因為對許多台灣讀者而言 人名只是要能看過去大略記住就好(我是說小說啦) 如果都放一串一串的英文 變得還要特地去記 也許會有排斥感 而以原po提到的《事發的十九分鐘》來說好了 我在書店翻一翻,確實書背和封面都只有英文 Jodi Picoult 但是版權頁有寫茱迪‧皮考特 而在書板大家討論時,也是寫出譯名的佔大多數 可見讀者真的要提起時還會設法找到中文譯名^^" 如果說作者名不可以翻成中文的話 同理書中提到的角色名是否也不能翻成中文呢? 這樣一來全書中英夾雜,大概每一本都要橫排了吧:P 以我個人來說,書中的專有名詞會視情況有不同的譯法 之前有本書主角叫Primrose 我本來音譯為波姆蘿絲,後來同事覺得太長不好唸 就採用櫻草花的意思譯為小櫻 果然讀者們引用時都小櫻小櫻叫得很親熱XD 而另一本書中有一個法國女人的角色 以主角是英國人的身份來看 就故意設計成唸不好對方的名字 本來應該是Madame Mimi Dormiere-St-Pierre(咪咪‧多米爾-聖-皮爾夫人) 後來出現時就變成Doolier-St-Pierre;Bolognese-sans-Pierre; Mimi Dormouse-St-Pierre等等惡搞的名字(剛算了一下有七種之多orz) 我就把她惡搞的意思給翻譯出來,並且加個註說這些都是意譯 因為我想讀者也懶得放下書本去慢慢查那些意思吧~ 把這些東西解釋清楚也是譯者的責任~ 書中唯一放上原文的是幾個歐洲的品牌 那些品牌根本沒有翻成中文引進來過 然後主角也說她連唸都不會唸 這種我覺得硬把它翻成中文也是沒什麼意義~ 基本上翻譯內文時我會把握一個原則 就是設想原書的讀者看到那些名字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如果是 "就常見的Jack, Mary這些人名嘛~" 那就照音譯翻成中文 如果是 "喔! 作者拿這樣東西取名喔? 挺有意思的" 那就融合中文之美把意思帶出來囉~ 如果是 "這啥米碗糕? 裝孝維, 不會唸啦~" 那我會看它真的是不需要深究的字 還是應該趁此機會把它查明白、並且教讀者認得的字 也許就會寫個註囉~ 回到作者名的探討 因為我是譯者兼編輯,反正橫豎都要我來想XD 然後我會先搜尋那個作者在台灣有沒有著作出版過 有的話就盡量跟別人的書統一 但是如果之前別人把音讀錯而翻得離譜 當然就是要改過囉~ 重點是自己一定要查明作者的名字到底怎麼唸 對外國人來說,也不可能看到一個字的拼法就馬上知道怎麼唸 有許多例外的狀況(如前面高手所言,因為地區的不同唸法也大異其趣) 因此如果有特別唸法,也許作者自己就會在網站上特地註明了 就像我上面提到有法國女人那本書的作者 在出席頒獎典禮致詞時 每次提到自己名字也會亂改一個音(其實覺得梗有點用爛了囧) 然後觀眾都會一直大笑^^" 以上是對翻譯小說的一點看法 如果是學術性文章應該都會中英並列或是光寫英文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61.228

03/05 01:16, , 1F
如果中文小說翻譯過去,對方也用中國漢字嗎。還是羅馬拼音
03/05 01:16, 1F

03/07 11:16, , 2F
我看過中翻德的書 裡面的中國地名跟人名是用拼音來呈現
03/07 11:16, 2F

03/07 11:45, , 3F
有類似 Zhonghualu Road, Huanghe River 的情況 XD
03/07 11:45, 3F
文章代碼(AID): #19hgPiuf (transla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hgPiuf (trans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