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由日本核災看檢討核能

看板politics作者 (暴君)時間13年前 (2011/03/20 16:44), 編輯推噓1(108)
留言9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20 (看更多)
※ 引述《CrazyMarc (What The Fuck <WTF>)》之銘言: : 從反核者的回應,其實可以看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 就是民眾的恐慌並不會去精確計算機率x損害後的風險成本 : 而是直接著眼在損害 : 這就反應出一個心理現象: : 低機率的一次重大損害,造成的群眾恐慌遠大於頻繁地小損害 : 即使這些小損害在長久時間的累積後,總損害大於低機率事件 : 人們還是較為害怕低機率的大損害。 : 不只是損害,在利益的追求上也是如此,即使明明知道樂透頭 : 獎再怎麼加碼,期望值還是很低,相較於穩定低報酬率的理財 : 人們寧願把錢拿去買樂透。 : 重大事件的印象比小事件的印象深刻,不論好壞皆是如此。 : 人類生活在一個風險世界,不可避免地必須容忍部分的風險, : 以此種風險承受,來取得利益、便利、享受。比如說汽機車 : 的總事故死亡成本明明比核災來的高,但是反核者的眼中, : 汽機車的事故風險還是被容許的風險,但是核災的風險則是 : 不容許的風險。 : 這就體現了一個事實:人類的決定本就非純然理性。 由此推斷,人非理性是有問題的, 人面臨所謂的「不確定風險」選擇時, 是以其「期望效用」當作其選擇的依據, 換言之,車禍風險高但損失少,可是對於民眾的效用是多少呢? 而核災風險高(這裡是說發生大災害的機率)但損失大,對民眾效用呢? 由兩者算出期望效用後,才能用以評量其到底是理性不理性, 單純用「平均值」是有問題的, 這是一般人常常會以為人選擇不理性, 重點是民眾是否可以承擔這些「損失」呢? 車禍能損失多少?核災又損失多少? 況且核能發電廠的設計, 往往規劃的技術高過作工的技術,怎可能沒問題呢? 但是這不代表我反核, 只是以這種方式評斷人們理性與否,似乎有問題, 其實,台灣除了火力、核能,還能用啥方式發電呢? 風力嘛?太陽能?面板或風扇,就最好不要被台風吹走.... 所以,除非大家願意少電,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否則就是「忍受核災的可能」,不是嗎? --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 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 並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達於極點了。 有了這樣本事,當然稱為一世之雄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0.212.162

03/20 16:46, , 1F
dreamsky原文中比較的是「事故死亡」已
03/20 16:46, 1F

03/20 16:46, , 2F
經把車禍的機率限制在死亡這種最重大的
03/20 16:46, 2F

03/20 16:47, , 3F
我想核災死亡和車禍死亡,對個人而言,
03/20 16:47, 3F

03/20 16:47, , 4F
該沒有車禍死亡比較不重大這種說法
03/20 16:47, 4F
若以實質傷害來看,或許如,但是還有心理恐慌, 人們面臨選擇時,不是指是看到客觀的事實當作依據, 而是所有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換言之就是主觀層面的感受, 譬如,同樣的100元台幣,對於學生與路邊乞丐的感受就是不同, 核災造成的傷害包含哪些呢?財產損失?人身安全損失? 還是說是那些被照射到輻射,附近土地不能使用等等之類的心理恐慌呢? 車禍的災害,明顯可見,但是核災呢? 民眾總是對其不可預知的事物感到恐懼,卻又喜歡操作這些風險, 所以在個體經濟學中,才會出現「不確定選擇」與「賽局理論」, 前者大致上是面臨風險而如何做出的行為, 後者則是如何預測對手行為作出反應的行為, 核災與車禍到底對人民而言,哪一個比較可怕呢? 是一個會明確能看出災害的意外,還是一個不知到底多嚴重的意外呢?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14.44.112.175 (03/20 17:52)

03/20 17:54, , 5F
車禍一定會有災害?相同核電廠發生事情
03/20 17:54, 5F

03/20 17:55, , 6F
也一定有災害嗎?
03/20 17:55, 6F

03/20 17:55, , 7F
三浬島幾乎沒影響,東京前一次還根本是沒
03/20 17:55, 7F

03/20 17:56, , 8F
照SOP所導致的...話說相同危險性在許多
03/20 17:56, 8F

03/20 17:56, , 9F
電子大廠也都看得到
03/20 17:56, 9F
文章代碼(AID): #1DXRv-vL (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XRv-vL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