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淺談台灣人的文化傳承認同已刪文

看板historia作者 (wikider)時間3年前 (2020/06/21 10:09), 3年前編輯推噓-1(017)
留言8則, 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5/12 (看更多)
台獨政治理念影響到台灣史研究的最大負面干擾 就是獨派史觀,對於現實社會的作用就是建立 獨立理論的歷史基礎,形成一種半成品階段的 民族主義史學 獨派史觀通常選擇忽略日據初期對台灣反抗軍民的 大屠殺,更強調228事件到白色恐怖期間的威權壓制 事實上我小的時候在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末期,想要讀 到1本講日本攻台初期殺戮台人的書是不容易的,因 為KMT在敗退台灣後也是採取反共大於反日的親日作 風,以至於日本攻台的書在20-30年前不是很容易取得 這種狀況和現在DPP反中執政下只是轉換了型態,也 就是很多人選擇性忽略日本殖民台灣所為之惡,放大 KMT內部殖民的苦果而不談其好處(如375減租造成了 375夫妻的貧農結婚潮) 獨派史觀其實不是最側重文化上稼接到日本人認同 而是南島血緣論。這個論點在台灣社會上最具廣泛 影響力的是沈建德的文章,在當時發表的時候台灣 有不少年輕人相信他的主張,這批年輕人現在已經 逐漸步入中年。沈建德文章的影響力縱設沒有學術 界有興趣做探討,但是在台灣社會上的影響力卻是 真實而不可忽視的。 沈建德的主張大概是如此簡明:台灣漢人經過常年 與南島人混血,第一代有50%南島基因,第二代就有 75%,直至今天大部分台灣漢人都是90%或甚99%的 南島人,只是語言上漢化而已。所以進而擁有台灣 住民自決獨立的天賦權利。 這個主張有類似的學術界版本,無論是台灣史學界 還是台灣醫學研究社群,都有相應的論文成果發表 出來,只不過寫的都很符合學術規範和通過學術審 查。縱使是研究構樹源流的生物學研究,也有人以 構樹起源於台灣、構樹只能人工擴散細心呵護培育 為由,認為台灣是南島人起源中心。這其實也是 暗示著台灣有獨立的生物學天然權利。 但是這種獨派史觀根本禁不住嚴格的史學檢驗。吳 安其已經通過比較語言學指出南島人在上古時期 進入華東與上古中原各部族混成早期漢人的情形, 從而我們也可以很寬泛地指出現代中國人也是假漢 人,因為他們的祖先包括大量的南島人,從而完全 與沈建德說(台灣是假漢人的真南島人)合流,證實 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南島同源性而徹底摧毀台獨的 血緣天然權利是根本不存在的。這就是將台獨政治 理念導入獨派史觀的巨大荒謬之處。類似的荒謬也 延伸到台灣一部份的生物學、醫學、史學研究。 台灣現在什麼都反中,把一些中國文化好的東西也都 一併欲去之而後快,如此的結果自然是不好的。美國 人的獨立建國並不會因之否定掉清教徒是來自於英倫 的事實,更不會說美國新英格蘭白人的祖先是印地安 人。印地安人的自由思想是美國建國初期走向民主 政治而非王制的一個背景文化資源,但這並不會使得 美國主流社會轉向認同自己是假白人、真紅人。 獨派史觀對於台灣史學界的影響是好壞參半的,壞處 類如前述,好處則是民族主義史學有著強大的「蒐集 史料」需求,會帶出很多罕見史料以「扭曲」歷史, 這種扭曲過濾掉之後,就是充分的稀見史料,可以據以 作為新研究的開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229.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92705344.A.C15.html ※ 編輯: wikider (111.250.229.37 臺灣), 06/21/2020 10:10:20

06/21 10:23, 3年前 , 1F
所以你要提出史學界做假台灣史的證據了沒?我要求不多
06/21 10:23, 1F

06/21 10:23, 3年前 , 2F
,大概20個例子就好,陳君愷追討劉士永一個人的學術瑕
06/21 10:23, 2F

06/21 10:23, 3年前 , 3F
疵都不只這個數字,何況你上篇文說的是整個群體,別在
06/21 10:23, 3F

06/21 10:23, 3年前 , 4F
刪文了。
06/21 10:23, 4F

06/21 10:25, 3年前 , 5F
沈建德的事你也知道自己在胡說八道喔,影響力在哪你也
06/21 10:25, 5F

06/21 10:25, 3年前 , 6F
沒量化出來,我還幫你找參考文獻,結果整個碩博士論文
06/21 10:25, 6F

06/21 10:26, 3年前 , 7F
網:歷史系,只有一篇引用沈建德的文章,笑死。
06/21 10:26, 7F

06/21 10:28, 3年前 , 8F
本來想說點什麼,但想想算了,這篇最後還是會刪掉
06/21 10:28, 8F
文章代碼(AID): #1Uxi50mL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xi50mL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