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如何界定「歷史上的中國」?

看板historia作者 (實踐才能發光)時間15年前 (2009/01/15 07:4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31 (看更多)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引述《bof (薔薇與喬麥田)》之銘言: : : 就好像你面對一個言必稱三代的古人 : : 你要怎麼跟他解釋每一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精彩呢? : 其實看了版主回了那麼多篇文, 而我也看到另一方面反對的回文, 我 : 相信, 如果這討論中間斷住了, 比起大家達到了共識, 得到了甚麼新 : 的見解, 反而更有可能大家只是因為疲勞而把討論停止而已. : 這樣回文雙方都會很累, 而大家甚至可能會有一種為何對方那麼固執 : 總是不懂的對牛彈琴感覺. 這樣雖然不致於惡化成對人不對事的惡性 : 討論, 但還稱不上是愉快的經驗. 一方持的是歷史研究方法, 另一方 : 面持的是「大眾認知」, 這樣是不會談出結果的, 因為一本書之推出 : , 本身對象就是多元的. 看到bof及Eccere兄的回文,我的確感覺負荷有點重:p 但我知道這是自找的,因為當我另發一篇文講我很有興趣的「界定歷史上的中國」時, 其實我想的還是只是要打倒既有的中國對岸那個「清疆域=傳統中國政治範圍」而已, 但同樣一個標題可以談的真的太多了, 誠如bof和Eccer兄質疑我怎麼可以連「唱那戲、吃那飲食」等等的印象都先不檢討, 就敢來談「中國」的範圍一樣。 所以,沒有先細膩地把「中國」談出個可以操作的定義, 就冒然高談闊論什麼哪個時代哪片地區可以算中國、哪邊不算, 我知道這是我的大弱點,而且也是我小孩玩大車的結果。 但是我肯定,這樣的指教比起前一串討論譚其驤地圖的觀點的時候 來自對岸某些既有觀點的批評,是絕對更有正面積極意義的。 只是這麼大的問題,我自己也沒有好好想過。 我知道歷史學研究方法應該怎樣、應該怎樣, 不過才疏學淺,自己在談大問題的時候其實欠缺的正是這些細膩, 一時三刻也講不出足夠說服人的整體圖象。 請論者體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35.55
文章代碼(AID): #19Rdc690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31 篇):
文章代碼(AID): #19Rdc690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