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最近的墮胎議題 忍不住想要上來討論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諾米諾主義)時間15年前 (2009/03/16 18:25),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3 (看更多)
※ 引述《dementia (妖精尾巴魔導士)》之銘言: : 我身旁有幾個重要的女人 : 一個是我媽 : 一個是我女朋友 : 一個是我女朋友的媽媽 : 其中兩位已過天命之年 : 因此墮胎問題只與我女朋友有關 : (雖然我很想說 他長得很安全 所以如此這般) : 讓我假設 : 女朋友已經和他的親朋好友(當然包括我囉)溝通完畢 : 然後把結論告訴我 : 那麼如果他的意願是墮胎 我就反對說要生下來的任何人 : 如果他的意願是生下來 我就反對說要墮胎的任何人 : 就是這樣 了解。 : 以我個人淺見 : (這只是一句用來撫慰人心的客氣話 但是有可能毫無效果) : 只有「評估個體的行為傾向」的標準 : 但是這個標準如果有任何意義 : 端看一個人怎麼用它 「個體的行為傾向」可以再說明得更清楚一點嗎? : 首先 : 讓我們設想科技非常~非常~非常發達 : 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 : 我們就有科技產品預測人心 : 也就是說 : 預測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做什麼事 : 於是我們知道了 : 那個父親會強暴女兒 : 那個女孩會去墮胎 : 那個主教會驅逐女孩 : 甚至我們還知道 : 我們在這個版討論倫理學 : 這一切就向自然現象一樣已經被確定 : (暫時不談量子力學) : 請問一下 : 道德命題有什麼意義 : (所以我應該先回答下一題嗎) 「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我們就有科技產品預測人心。」 好吧,暫時不用嚴格的態度來看待這個條件句在經驗上的真假。 我反而覺得,從你後面的論述來看,你更想說的其實是: 「如果我們能有科技產品預測人心,那自由意志便不存在。」 你說「我們能夠知道誰會做什麼,誰會做什麼,誰會做什麼, 當這種預測可以達到完全百分之百的時候,道德命題還有什麼意義?」 這裡可以插入兩個問題: 一、測不準原理(跟量子力學不直接相關)   當你發明了這個儀器之後,觀察者和觀察儀器如何能夠扮演一個   觀察的角色但同時不影響這些「被預測的未來」不被改變?   如果這個世界就像你說的,一切都有如自然現象一樣被(法則)   確定,那麼任何因素都會在事件當中扮演一個影響力,當觀察者   不存在的時候,我們可以知道這些行動「能被預測」,然而一但   我們實際上執行預測的時候,觀察者的出現就會影響被預測的未   來。而當我們為了修正預測的正確性而把觀察者納入觀察時,這   個後設的觀察者依然會持續影響觀察的正確性。   當然,如果你所謂的「沒有自由意志」並不是指自然法則決定論   這種「沒有自由意志」,而是像宿命論者一樣認為世界的一切事   件都已經被預先(例如)「寫下」了。那這裡的質疑就無效。 二、Susan Wolf提過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人的行為不能預測,人還   算是有自由意志嗎?   這個問題的理由是,所謂的「自由意志」似乎並不單純指涉一個   毫無根據的選擇,這個選擇必須是奠基在理由之上的,發生火災   而我的親人在火場裡,我會悲傷,我會沮喪,我會想要把親人救   出來,因為我愛我的親人,我跟我親人平時的互動親密良好;一   般的人(不需要什麼精密的科學儀器)只要知道後面幾點,都能   推論(預測)出我前面的反應。   反之,如果我明明有那些理由去做某件事,但我仍然不去做,而   且我的不去做也確實沒有任何更強烈的理由,我的行為反而不會   被以為是「擁有自由意志」的,我的行為反而更像是被某些奇怪   內分泌趨動著而「不能自我控制」。   也就是說,自由意志指涉的是一種人可以自我控制的能力,我可   以自主選擇,我才能擁有自由意志,而我的選擇是由「理由的考   慮」這個程序來達成的,因此「自由的行為」與「行為的可預測   性」兩者並不衝突(並非不可同真)。 那麼,當行為都可以被預測了,道德命題有何意義?道德命題的意義 並非來自於一個行為的不可預測性,而是來自於一個人的行為背後有 什麼理由。道德判斷所判斷的是這個理由,而非這個行為本身。同樣 是殺人,可以有蓄意謀殺和自衛殺人的區分。 : 在我眼中 : (應該快瞎了吧) : 如果我相信一個命題時 關係到我個人利益 : 那麼 這個命題就是一個道德命題 : 所以你可以說 : 假如我相信一個哲學命題 關係到我的哲學家生涯 : 那麼 這個哲學命題對我而言是個道德命題 : 至於 : 我們宣稱一個命題為道德命題 的充分條件 : 就是「我們宣稱」一個命題為道德命題 : (可能吧 要看我們是指誰阿) : 如果意見不合 : 看是要溝通 看是要打架 : 任何你想得到的方法都行 : 反正最後決議 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 : 最後 : 道德命題有什麼意義 : 不就是關係到個人的利益嗎 「道德命題」確實關係到個人的利益,很難有人會否認這一點。 但如果「道德命題」的全部意義就只是「關係到個人利益的命題」, 那我們有很多自然語言中的名詞可以取代「道德命題」這個概念。簡 單說,我們可以取消「道德命題」這個詞彙(前提當然必須是,「如 果」道德命題的全部意義就只是「關係到個人利益的命題」),這麼 做的好處是避免談話間因為理解上的差異而產生許多誤會,使溝通更 方便(我想這也是「語言」之所以存在的目的之一)。 你當然可以徹底翻轉你所身處的這個語言社群對「道德」一詞的理解 和使用方式,不過要讓你對「道德」這個語詞的使用和理解被順利地 納入這個語言系統裡,可能還需要很多說服(證明)的工作,而不是 一個單純的「宣稱」就能夠帶過的。 不過當然,道德對你而言畢竟只是個人利益的表達,你的選擇似乎是 「不介意大眾的意見與你是否相左」,你或許也不會介意沒有人可以 理解你的說法,因此你也不會費力去說服或證明。這其實也都是跟你 的原則並行不悖的。 : : 五、道德所能規範的對象包括到哪裡? : 任何關乎一群人的個人利益的事物 : (下面文好多 我想跳過一大段) : 請容許我打個岔 : 對我而言 : 是阿 : 道德命題是拿來跟別人「討價還價」用的 : 接受這點會讓「天塌下來」嗎 : 如果「勝者為王敗者為冦」可以成為反駁的理由 : 那麼 我想請教 : 有沒有一個制度 : 它幾乎沒有「勝者為王敗者為冦」的情形 : 而且 你願意接受它 天不會塌下來啊,只是這的理解很難跟原本被使用的「道德」一詞的 意義融貫而已。 我的重點一直都不在於,如果道德是怎樣怎樣而不是怎樣怎樣,那天 就會塌下來,這大概是你對我的一點誤解。 我只說過一個重點:「今天的討論(不是我開始的)脈絡,是對某個 案例做道德判斷(即使不能宣稱為普世皆準的判斷,也至少必須是個 能夠仲栽案例中的行為衝突的判斷,才符合原作者想要討論的方向或 目的)。」 你現在如果宣稱,道德判斷是私有的,或者是談判或討價還價的籌碼 或本錢,當然沒有不可以,只是你就脫離了原本討論的脈絡,如此而 已。只是這樣的話,天當然不會塌下來。 : 我的看法跟你顛倒過來 : 假設有客觀標準的道德根本是無稽之談 : 只有回到個人利益 : 我們才有可能認真對待道德問題 : (我可不是傳教士 也不想做那一行) : 感謝任何把這篇文章讀完的讀者 : (以下字好多 刪光光) 「假設有客觀標準的道德」與「道德必須從個人利益出發」兩者沒有 直接衝突吧? 誰說只要假設了客觀標準的道德,就是遠離了個人利益呢?效益主義 不就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自由主義不也是強調「讓個人決定自己的利 益在哪裡」?契約論不也正是「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取得妥 協的約定」?以上各種「假設了客觀標準的道德理論」,哪一種不是 從個人利益出發?哪一種不是「回到個人利益」在面對道德問題? 所以你的這個質疑,我倒是完全困惑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3.131.83

03/16 23:49, , 1F
借問一下Wolf那個論證是出自哪篇呢?
03/16 23:49, 1F

03/17 00:20, , 2F
"Asymmetrical Freedom,"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03/17 00:20, 2F

03/17 00:21, , 3F
1980, Vol. 77, No. 3, pp151-166.
03/17 00:21, 3F

03/17 18:31, , 4F
thx
03/17 18:31, 4F
文章代碼(AID): #19lYaRyv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9lYaRyv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