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構想] 高中職、大學 承認特色課程成績 -- 危 …

看板Policy作者 (yaduki)時間16年前 (2008/03/30 17: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1 (看更多)
: 原則上 我是支持「特色化教育」的 : 不只是 那位當選的未來總統說的 「特色化大學」 : 我覺得 必需讓家長從小開始 更重視孩子的各種能力 : 重視、尋找、培養、或支援他發展 自己的特色能力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段話讓我想到各式各樣的才藝班。 從另一個角度看才藝班,是不是也是為了尋找小孩的潛力或特色呢? 然,卻有點變調。 : 當然,整個社會面 需要就業環境支援 : 初期可能要就業機會多、消費型態多元 這樣就會有各式各樣的 soho、服務、工作 : 隨著社會物價和收入的提升 彩繪指甲和手機殼也可以賺錢、罵人道歉也可以賺錢 : 賣煎餅的一包三、五十 還限量一人買兩包 還網路上超熱門 : 配合產業轉型 甚至 我覺得政府可以成立組織 「研究 工作型態/內容」 : 讓工作型態更豐富、讓社會大眾眼界打開 不必再擔心「不讀書沒工作」 : 當然,這些是長期的 : 就當前 政府可以推動的 之前是覺得可以把台灣定位在人才輸出這一方面,不僅是"內銷", 還可以銷到國外去,就業市場也不會只有國內,消費型態當然就更多元。 但反過來看,會不會又將小孩推往另一個窄門,而且,另一個問題, 教育的本身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培養小孩成為賺錢的工具? 光是這樣想,我就覺得這問題無解。 : 我想提議的是 把特色變成「讀書」的一部份 : 就算 我們政府想推特色大學 學生從哪來 如果技職體系沒有這科 : 那這個大學也很難教到很有特色(變成 得先從基礎學) : 而普通高中的學生 也很難發現自己有興趣的特色 : 我認為 特色課程 應該活化 : * 我這裡所說的特色課程 並不是指技職教育 應該說是「第二、三專長課程」 : 它可能是基因學 可能是品香師 可能是社工服務 可能是辯論 : 可能是寶石鑑定 可能是占卜 可能是股市期貨分析... : 像是社團 但比社團正式、學力被承認、講師有體制內身份、有公認教材... : * 特色課程 是在國中、高中教授 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特色化」 : 和技職教育不同 不是追求在學程結術後考取證照就業 : 設計學程內容 是為了讓大專承認其學力 進而提供孩子、家長 參與的誘因 : 1. 開放高中教授特色課程 像社團活動一樣、像大學通識一樣 讓同學可以選 : 2. 開放 大學、甚至特色高中、高職 承認下一級學校的特色課程成績 : 這樣就不一定要頭教,也提高學生選課的意願 : 當然,這麼做的話 就要對授課內容和時數 以及考核方式 作大致上的規範 : 3. 打開高中教師的「單一校籍制」 : 現在各高中職 老師都還是和國中一樣 是跟著學校的 一個老師就是待一間學校 : 如果推廣特色課程 首先 專業領域又在上班時間有空的不多 : 再者 在一間學校 一週教三、四節課養不活一個人 : 再者 學校要開設十幾種、二十幾種特色課程 也不可能讓一個人教 : 簡單來說 就是像大學講師這樣 開放讓高中的老師可以正式地去別的學校上課 : 那這些特色課程的老師 就可以同時在好幾間國、高中授課 : 甚至 一般學科的老師 他大學時代、碩博士論文 可能研究的就是特色課程的科目 : 那他也可以少排一個班的課 來兼上特色課程 : (當然 這要嚴格查核 要不然又會變成 變向借課) : 我覺得 有時候也不能 只等大環境出現拉力 才來推動教育多元化 : 如果真的要進行、開辦 特色大學 : 那應該從高中、甚至 國中就打開 孩子、家長 的視野 : 他們在國、高中 學了這些 : 一則呢 這有助於他們升向技職 或 特色學校 : 二則呢 這能讓他們出社會後 支援、甚至自己開創 更多類型的工作內容、產業型態 : 三則呢 尤其對 不適於升學的學生 : 那些 覺得課本無聊的學生 讓他們有成就感、學有專精 : 他們可能會為了深究 而拾起書本 : 或者 在蹺課之後自行鑽研 而不是被拉入黑道、在大街上迷途、玩網路遊戲 : 給 對教育有心的人思考 : 我覺得還不賴啦 你們覺得呢? 就以立意來看是不錯,但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一下, 1、特色課程是有主要課程之外再安排的,還是說,沒有主課程,直接自由選課? (我所謂的主課程是指,現在的國英數歷史地理。) 2、如果是主課程之後再安排的,特色課程是類似社團那樣子的性質,自由參加;   還是說像大學選課那樣,一定要選,只是可以選自己喜歡的? 3、這算不算大學高中化呢?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不那麼贊成讓孩子這麼早就去做抉擇, 雖然說是為了發展其特色,但也是一種選擇,有一點半強迫的感覺。 以我來說,從小到大從來沒被強迫要上什麼補習班, 但我還是去上了,我覺得我需要,碰到想學習的東西,就是自己去尋找資源。 我覺得是要加強孩子的自主性(自動學習), 那社會能做就是提供給他各式各樣的資源,讓他在想學習的時候,有資源運用。 過度的替他思考,是否也會壓抑了他另一種思考呢? 這只是我的一點小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175.131
文章代碼(AID): #17xsCwtW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7xsCwtW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