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構想] 高中職、大學 承認特色課程成績 -- 危 …

看板Policy作者 (Bruzi Geist)時間16年前 (2008/03/30 14: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1 (看更多)
※ 引述《oodh (oodh)》之銘言: : 看完了「危險心靈」 : ( ps.真的滿好看的 雖然步調有點慢 不過配樂很不錯 : 劇情很好、有張力 觸及很多議題 又算十分深入 建議大家有時間可以看 : (不過全看 完要花三十小時 好久...) 大家要多支持國片、優質節目 ) : repeat. 看完了「危險心靈」 : 啊... 滿多情懷地 想要去建構出對現今教育的看法 但實際上很難 : 情懷 是因為,我們剛好是 教育改革(不只是李遠哲說的教改) 被推動的時代 : 。我國中時 開始「推甄」 -- 避免一試定江山 重視在校操行、領導能力 : 。高中的時候 還推廣過一陣子「綜合高中」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 就是 高中和高職合併 ;好像原意是要到高二才分科 但後來似乎是分開招生(?) : 。後來,從台北工專升格 嗚起了第一鎗後 「五專升格」開始了 : 那個時候 大家還會說 念到會升格的五專是賺到 : 。約莫四年後 高中升大學也進行 「多元入學」 : 先是申請入學 然後是 a試 b試 (我都不太清楚了 就是考兩次聯考) : 。然後 國中也是 學測出現 : 一直到這裡 都是考試方法的改變 之後開始的 就更五花八門了 : 我也不太記得時間表了 大家想訂正的請補充 : 先是國小說要推行小班制 然後是吵到國小英文要從哪時開始 : 九年一貫說要推動 推動了又說停辦 : 然後強化本土化教育 推行母語教學 : 然後一綱多本出現 建構式數學 : 然後是聯招廢作文 然後復考(還是 沒有廢成功 忘了) : 後面就是一些 課文內容的變動、一綱多本的檢討、建構式數學的檢討 : 說要廢除「明星高中」 卻又推「五年五百億」要給台、成大 讓台大擠進百大排行榜 : 卻又要讓偏遠地區學生 進入「知名大學」 : 這不是很矛盾嗎? : 說要常態分班 卻又推國中 建教合作(技職)班 : 說家長不要在乎成績 不要只想升學 前陣子卻研議把 體適能列入 升大學 成績項目 : -- 如果說 能有不擅於讀書 但很有領導能力、運動細胞的學生 要被照顧 : 那 不擅於運動 卻很會、很愛讀書 的人 難道就該被排拒在大學門外嗎? : 這些 談不上有病 但身體虛弱的 就是胖的 就是不愛打球的 沒有受教權嗎? : 把體適能列進入學考 不就是在乎升學、在乎成績嗎? : 也許很難整理 很難肯定教育該往哪走 : 但 : 我更很難明瞭的是 過去這十年來 : 我們的教育學者 倒底讓學生的求學生涯改善了多少? : 到底 讓教育變好多少 : 感覺不到啊 改變很多 但是 這些改變的好處很少啊 : 尤其是 除了一開始的 甄試申請 也許的確有較明顯的效果 其他的部份呢? : 說不要孩子補習 這幾年補習情形有改善嗎? : 用建構式數學 就出現 建構式數學的補習班(階梯 一開始好像就是打這個的) : 說常態分班 那為什麼從十年前我讀國中的時候 說常態分班 有菁英班、有課輔 : 到現在 到「危險心靈」的劇本年代 還有菁英班、還有課輔 : 劇情裡的不說 : 我大學旁邊的後x國中 辦「英語資優班」就是現代版的人情班 要考的要安排的 : 國中有英語資優班是噱頭啊 數理資優班是常態啊 這些學生真的資優到適用特教嗎 : 這些班級 真的有採用特殊教育嗎? : 只是變個法的人情班、老師更好、課輔、考試更多罷了 : 那這十年倒底在幹嘛? 倒底在幹嘛? : 好了,感慨完了 提一點 我的想法吧 : 原則上 我是支持「特色化教育」的 : 不只是 那位當選的未來總統說的 「特色化大學」 : 我覺得 必需讓家長從小開始 更重視孩子的各種能力 : 重視、尋找、培養、或支援他發展 自己的特色能力 : 當然,整個社會面 需要就業環境支援 : 初期可能要就業機會多、消費型態多元 這樣就會有各式各樣的 soho、服務、工作 : 隨著社會物價和收入的提升 彩繪指甲和手機殼也可以賺錢、罵人道歉也可以賺錢 : 賣煎餅的一包三、五十 還限量一人買兩包 還網路上超熱門 : 配合產業轉型 甚至 我覺得政府可以成立組織 「研究 工作型態/內容」 : 讓工作型態更豐富、讓社會大眾眼界打開 不必再擔心「不讀書沒工作」 我覺得有沒有工作賺不賺錢不是重點 其實以家長的心態來說工作穩定會比賺錢更重要 像考大學前導師就告訴我們說我們為何要讀書呢 王永慶國小沒畢業也賺很多錢阿 但是考上好大學後找到工作的機會大 而且工作穩定 向上面說的其餘的工作型態我相信有人能賺的比台大醫科畢業生多 但能賺到錢的有百分之幾 台大醫科畢業能有穩定賺錢的有百分之幾 這才是問題阿 : 當然,這些是長期的 : 就當前 政府可以推動的 : 我想提議的是 把特色變成「讀書」的一部份 : 就算 我們政府想推特色大學 學生從哪來 如果技職體系沒有這科 : 那這個大學也很難教到很有特色(變成 得先從基礎學) : 而普通高中的學生 也很難發現自己有興趣的特色 : 我認為 特色課程 應該活化 : * 我這裡所說的特色課程 並不是指技職教育 應該說是「第二、三專長課程」 : 它可能是基因學 可能是品香師 可能是社工服務 可能是辯論 : 可能是寶石鑑定 可能是占卜 可能是股市期貨分析... : 像是社團 但比社團正式、學力被承認、講師有體制內身份、有公認教材... : * 特色課程 是在國中、高中教授 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特色化」 : 和技職教育不同 不是追求在學程結術後考取證照就業 : 設計學程內容 是為了讓大專承認其學力 進而提供孩子、家長 參與的誘因 : 1. 開放高中教授特色課程 像社團活動一樣、像大學通識一樣 讓同學可以選 構想不錯 但在明星學校家長會鼓勵學生混混就好 家長認為考試考好比這個重要 我就聽到很多家長勸小孩不要當社團幹部 會妨礙功課 指考學測考的好最重要 說如果成績很好 就算沒這些資歷學校一樣會要你 如果演變成大學重視這些東西的話 那學校會廣開課程 學生會踴躍參加 但學校會叫教課程的老師給學生隨便過就好 不要給他們壓力 讓他們可以唸主科 : 2. 開放 大學、甚至特色高中、高職 承認下一級學校的特色課程成績 : 這樣就不一定要頭教,也提高學生選課的意願 : 當然,這麼做的話 就要對授課內容和時數 以及考核方式 作大致上的規範 : 3. 打開高中教師的「單一校籍制」 : 現在各高中職 老師都還是和國中一樣 是跟著學校的 一個老師就是待一間學校 : 如果推廣特色課程 首先 專業領域又在上班時間有空的不多 : 再者 在一間學校 一週教三、四節課養不活一個人 : 再者 學校要開設十幾種、二十幾種特色課程 也不可能讓一個人教 : 簡單來說 就是像大學講師這樣 開放讓高中的老師可以正式地去別的學校上課 : 那這些特色課程的老師 就可以同時在好幾間國、高中授課 : 甚至 一般學科的老師 他大學時代、碩博士論文 可能研究的就是特色課程的科目 : 那他也可以少排一個班的課 來兼上特色課程 : (當然 這要嚴格查核 要不然又會變成 變向借課) : 我覺得 有時候也不能 只等大環境出現拉力 才來推動教育多元化 : 如果真的要進行、開辦 特色大學 : 那應該從高中、甚至 國中就打開 孩子、家長 的視野 : 他們在國、高中 學了這些 : 一則呢 這有助於他們升向技職 或 特色學校 : 二則呢 這能讓他們出社會後 支援、甚至自己開創 更多類型的工作內容、產業型態 : 三則呢 尤其對 不適於升學的學生 : 那些 覺得課本無聊的學生 讓他們有成就感、學有專精 : 他們可能會為了深究 而拾起書本 : 或者 在蹺課之後自行鑽研 而不是被拉入黑道、在大街上迷途、玩網路遊戲 希望至少可以有這一則的效果 其實現在國中都有資源班 給不愛唸書的孩子學其他東西 像是種菜或電腦之類的 但是這裡面對此產生興趣的學生還是很少 所以下課後還是在大街上迷途 玩網路遊戲 : 給 對教育有心的人思考 : 我覺得還不賴啦 你們覺得呢? -- 「只有在人們能夠自由地利用享受知識帶來的好處時,新知識的發現才對他們有價值。 新發現對所有的人都有潛在的價值,但不是犧牲人們所有的現實價值為代價。無限發展的 『進步』不能給任何人帶來好處,那麼這『進步』就是一種恐怖的謬論。」 Ayn Rand<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16.74
文章代碼(AID): #17xpLYbh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7xpLYbh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