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課業] 刑法問題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要作一個紳士)時間11年前 (2013/06/23 23:58), 編輯推噓8(805)
留言13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0 (看更多)
※ 引述《ct20502 (傲笑紅塵)》之銘言: : 大家好,小弟有一問題請教,還望板上各位大大不吝賜教,問題如下﹕ : 甲得知乙計畫行竊珠寶店,甲恰好讀完一本小說,描寫大盜如何巧計行竊, : 於是將小說贈予乙,希望乙從中獲取靈感,構思更為完美的計畫。乙果然 : 在暗夜順利潛入珠寶店竊取許多珠寶,但在得手後立即被另一名竊賊丙盯 : 上,要求分贓,乙為了保護贓物,以暗藏的小刀刺傷丙,問甲、乙成立何 : 罪? 甲贈書(小說)的行為成不成立幫助? 個人認為不會 首先贈書行為一定不是物理幫助(沒有增加法所不容的風險,如果有那誰還敢借金田一?) 接下來討論同行為是否成立心理幫助,那就要看有沒有"心理接觸" 如果甲在贈書時有明白表示希望乙"參考"那或許還有可能成立 但是題目似乎是希望乙自己"領悟",這樣就沒有心理接觸 所以也不成立心理幫助犯 這種"正犯受到幫助的行為" "並不違法",卻導致犯罪流程的發生 個人的法感情,都覺得不應該成立幫助 (同樣的例子還有:酒店老闆明知客人要去殺人,仍然提供食物給客人) 再來的爭點是,乙刺傷丙的行為成不成立(加重)準強盜 有好幾個版友都主張不成立,剛剛翻了一下書也沒找到答案 不過阿,個人是認為成立準強盜的 基本上329的三個意圖,最沒有爭議就是護贓了 脫捕跟滅證意圖都被好幾個學者寫文章(尤其是德派)批評到爆 題目說乙為了"護贓"而攻擊,其它的要件都是符合的 如果乙就是320下手的正犯 那麼在乙320既遂後 碰到"障礙"並欲攻擊的對象不管是誰(同夥小偷丙、路人、警察也好) 只要乙基於護贓意圖(有學者稱之為原320不法所有意圖的延展 台灣法學204) 而為強暴脅迫 並符合其它準強盜的要件 就成立(加重)準強盜啦 以上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00.69.47

06/24 00:15, , 1F
理由十分充足 推一個
06/24 00:15, 1F

06/24 00:26, , 2F
你的書應該不是《刑法綜覽》對吧
06/24 00:26, 2F
對阿,雖然我很欣賞林東茂老師的文筆,但這本我一直都沒有買

06/24 00:33, , 3F
推一個
06/24 00:33, 3F

06/24 13:58, , 4F
推 "從中獲取靈感" 真的是有點模糊而容易誤導想法
06/24 13:58, 4F

06/24 18:59, , 5F
就是沒買難怪瞎推~ 呵呵 這樣分數殺很大~
06/24 18:59, 5F
也不可能所有的書都買 不是嗎?(雖然我最近想要買這本,不過單純是蒐集用的) 以下是林東茂老師的見解(反對成立準強盜)(東吳法律學報 20卷3期 再探準強盜罪p4-5) 但立法者所指的「防護贓物」,是一切情狀的防護嗎?依我看,立法者所指的防護贓物, 不包括為了擺脫「黑吃黑」而傷人的情況。追捕者企圖分贓而受到小偷的傷害,已不在立 法上預設的範疇,或者說,已經不在準強盜罪的規範意旨之內。準強盜罪的規範意旨應該 是,對於行使權利追討失物的人,不得予以侵害,否則竊盜將升格為強盜。被害人或參與 追捕的人,有其合法的權限回復占有,小偷如果予以傷害,可能轉為準強盜。追捕者向小 偷要求分贓,不是為了被害人的利益,並非合法行使權限,不是就地請求返還占有,而是 不正的行為了,甚至可能因為黑吃黑而成立相應的犯罪12。這種心存不軌的追捕者,不是 準強盜罪所要保護的對象;如果受到傷害,只能依照傷害罪處理。 老師的見解我當然是尊重 但是阿,刑法重的是推論說理過程啊,本來就沒什麼對錯 說分數殺很大我看也未必(至少我今年東吳刑法考的也還不錯) ※ 編輯: dswen 來自: 61.58.110.44 (06/24 19:53)

06/24 21:16, , 6F
個人的見解跟林老師一樣。從329立法目的來討論黑吃黑
06/24 21:16, 6F

06/24 21:17, , 7F
是否成立:準強盜罪。
06/24 21:17, 7F

06/24 21:18, , 8F
若從329的立法目的來分析,黑吃黑成立準強盜確實不適合!
06/24 21:18, 8F

06/24 23:10, , 9F
小弟是來亂低~ 不要介意~
06/24 23:10, 9F

06/24 23:13, , 10F
不要過度解讀XD...^_^
06/24 23:13, 10F

06/24 23:16, , 11F
準強盜罪先不考慮贓物或是否為黑吃黑,單就已達難以抗拒去觀
06/24 23:16, 11F

06/24 23:17, , 12F
至於有沒有幫助在於行為人所為有無認識而非風險之提升或增加
06/24 23:17, 12F

06/25 22:22, , 13F
這題就是在考實務與學說的差別吧~明顯學者出題@@
06/25 22:22, 13F
文章代碼(AID): #1HnniNNh (Examin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課業
22
54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0 篇):
課業
12
36
課業
22
54
課業
3
10
文章代碼(AID): #1HnniNNh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