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如果秦國出了庸主,還能統一嗎?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K神我們巴西見)時間6年前 (2018/01/28 22:05), 6年前編輯推噓22(220124)
留言146則, 1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9/11 (看更多)
※ 引述《hgt (王契赧)》之銘言: :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 「物勒工名」制度是戰國那國發明的? : : 還有抱歉,那國也是漢初工官武器製造的大本營 : : 是魏國好嗎? : : 秦國是學習魏的制度,而且魏的武器優於秦 : : 秦不是不想用鐵兵器,是沒那麼大的產能跟配置量 : : 兵馬俑一樣有鐵兵器出土,只是很少 : : 當時煉鐵重鎮是魏韓趙等三晉地區跟楚國,考古出土最多戰國煉鐵遺址是河南省 : : 所以關中那來的西方煉鐵等最新科技? : : 中國煉鐵的確目前考古證據傾向是外來, : : 但中國因為戰爭需求,技術進展早已超越傳入國, : : 在戰國時期是其他地方學習中國煉鐵技術 : : 秦國跟三晉、楚國相比屬於較落後的一方 : : 秦昭王自己都拿楚的鐵劍比喻 : : 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夫鐵劍利則士勇,倡優拙則思慮遠。......」 : 其實我覺得tomer並不是在說秦國煉鐵很強 只是單純地在說 : 秦國位置在西方 而很多科技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而已 : 而秦國的確在煉鐵技術上沒有比六國強 : 如果印象沒錯 戰國煉鐵最發達的地區在燕國下都 : 而西漢發現硬度最高的鐵劍 則是中山靖王的鐵劍 也離燕國下都不遠 燕國是鐵質比其他地區好 不是煉鐵技術特別高 討論金屬冶煉,還有礦源雜質造成的影響 尤其像是硫之類的含量影響鋼鐵鑄造成品很大 再深談下去就是金屬冶煉的技術發展細節 而中國金屬礦冶發展跟各地礦區的元素含量是近年來頗受重視的內容 鐵跟銅目前是這發展的兩個大項,特別是銅因為能從青銅器做銅源分析 這是目前先秦史很重要的發展科目 : : (史記‧范雎列傳) : : 至於馬匹,中山國、趙國、燕國跟秦國水平相當 : : 秦國此點也沒特別優勢 : 有沒有優勢很難說 至少長平之戰 秦國有動員騎兵 趙國似乎沒有 : 劉邦的軍隊 也網羅了一些秦國騎兵軍官 倒沒有聽說有網羅趙國騎兵軍官 : : 鄭國曰:「始臣為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為然,卒使就渠。 : : 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 : : 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史記‧河渠書) : : 關中可沒肥到不需開墾,有不少的鹽鹵地,是需要澆灌的 : : 至於二世得位問題 : : 不曉得有沒有聽過《趙正書》? : : 在漢初各種說法都有,就算是反秦的六國遺民也有認為胡亥並非得位不正 : : 只是現存只剩史記一家說法 : 我想胡亥得位正不正還屬次要 重點是他個人被趙高控制了 : 他也沒能力扭轉 這才是秦帝國亡國主因 秦亡國主因是始皇,不管誰上台都要面對始皇遺業 這跟秦帝國人力分布跟人力資源運用有關 的確胡亥的無能加速秦帝國滅亡 但縱使有能力,面對始皇留下的巨大權力空缺很難填補 因為消化各國要很久時間,而始皇留下的是巨大裂痕 各國反抗只會一波波接連不斷,縱使秦國能連戰連勝 面對大量的資源空缺還是沒招,除非學劉邦搞分封 不然秦國中央的人力就是不足,管控就是沒法像以前一樣 只要秦帝國稍有鬆懈,反抗就接連而起 這才是秦帝國滅亡主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48.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17148326.A.E15.html

01/28 22:12, 6年前 , 1F
我還是覺得胡亥和趙高的責任比始皇多 因為如果沒有趙高 胡亥
01/28 22:12, 1F

01/28 22:14, 6年前 , 2F
而是扶蘇或子嬰 秦國是保得住的 至少蒙恬等人不會被亂殺
01/28 22:14, 2F
功高震主,他們一樣得死 這是權力鬥爭的基本起手式 ※ 編輯: asdf95 (111.253.48.145), 01/28/2018 22:15:00

01/28 22:14, 6年前 , 3F
章邯也不會一敗就只能投降 至少還可以頑抗
01/28 22:14, 3F
如果只是要拖時間,我贊同你的看法 只是多拖幾年而已,問題完全沒解決 ※ 編輯: asdf95 (111.253.48.145), 01/28/2018 22:15:50

01/28 22:17, 6年前 , 4F
蒙恬不是扶蘇派的嗎? 不至於很快被鬥死
01/28 22:17, 4F

01/28 22:18, 6年前 , 5F
而秦帝國如果是扶蘇當政 並且退縮回原秦王國領土 應該不是只
01/28 22:18, 5F

01/28 22:19, 6年前 , 6F
能拖時間 該還能保住國家
01/28 22:19, 6F
如果退回到只剩秦王國,光國內政治鬥爭我看就很難善了 秦帝國以軍功為尚,退到只剩秦王國,光殺就不知多少人要謝罪了 秦律對戰功、戰紀還有戰敗有很嚴苛的規定 如果只是一時失利,還能靠秦王權威壓下,這麼大片的失地 蒙恬不死難以服天下,舉家滅族都是應當的 ※ 編輯: asdf95 (111.253.48.145), 01/28/2018 22:22:30

01/28 22:20, 6年前 , 7F
退回原本領土這蠻有趣的
01/28 22:20, 7F

01/28 22:23, 6年前 , 8F
沒辦法的,這麼大片的失地,依秦律一堆將軍要人頭落地
01/28 22:23, 8F

01/28 22:24, 6年前 , 9F
扶蘇印象是溫和派 當初不就是焚書坑儒進言被外派
01/28 22:24, 9F
這不是他溫不溫和的問題,火種是始皇的政策,各國早有大規模不滿 只是畏於始皇權威不敢為亂而已 一但始皇死,權威消失,就是會大亂 ※ 編輯: asdf95 (111.253.48.145), 01/28/2018 22:26:36

01/28 22:25, 6年前 , 10F
扶蘇即位的話至少初期改掉不少苛政
01/28 22:25, 10F

01/28 22:27, 6年前 , 11F
這些苛政其實漢初都有承繼,只是手段跟手法改變而已
01/28 22:27, 11F

01/28 22:28, 6年前 , 12F
不是改不改的問題,是即將面對就是大亂世,要如何改?
01/28 22:28, 12F
一改帝國的人力資源就會出現巨大空缺, 因為始皇是靠著打死不赦來維持大量的軍事行動 一旦特赦,秦國中央立刻面臨大量人力的流失 那要如何平定亂源? 軍隊裡面可是一堆刑徒(看看秦二世一上台就特赦的下場) 停建皇陵,立刻扣你不孝的罪名,一樣是要政治鬥爭解決 阿房宮能停,但始皇的律法要如何廢?還是要政治鬥爭 也就是新的上位者一方面要平定各國反抗、一方面要跟內部人士政治鬥爭 扶蘇有這麼強的政治鬥爭力就不會被胡亥輕鬆解決了 ※ 編輯: asdf95 (111.253.48.145), 01/28/2018 22:35:12

01/28 22:36, 6年前 , 13F
這麼麻煩阿,連稍微放鬆都不行
01/28 22:36, 13F

01/28 22:37, 6年前 , 14F
是只能延續贏政壽命嗎
01/28 22:37, 14F
秦律之嚴可是舉世聞名,如果只是短暫用政治權威壓可以 但一次兩次就是極限了,秦皇是官僚之長,如果連秦皇自己都公然不守法 問題有多嚴重? 大家都說秦是法家治國,法不止治臣民,對秦皇也有一定的約束力 始皇雖暴虐,但他其實沒有違法,也沒動到軍功這塊, 一切只是把法用到極致而已 所以他統一後也是從法來著手 從體制內著手做他想完成的目標 而接下來的上位者一方面要非常懂秦律,才能自裡面去改 一方面要面對外憂內患,條件非常的嚴苛 這就是秦帝國以法立國、以軍功立國的缺點 一旦開啟,就很難回頭 這是國家制度的根本,要動非常困難 ※ 編輯: asdf95 (111.253.48.145), 01/28/2018 22:51:29

01/28 22:57, 6年前 , 15F
講白了就是時間問題,贏政滅六國前,秦帝國很少遇到
01/28 22:57, 15F

01/28 22:58, 6年前 , 16F
關東勢力可以統合這麼久過
01/28 22:58, 16F

01/29 00:35, 6年前 , 17F
雖然經常說秦律嚴,但是睡虎地秦簡跟我們說徭役遲到也就是
01/29 00:35, 17F

01/29 00:36, 6年前 , 18F
打板子,再嚴重也不會殺頭,所以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不可能是
01/29 00:36, 18F

01/29 00:38, 6年前 , 19F
太史公說的因害怕殺頭而起兵反抗,更何況他們打的名號是
01/29 00:38, 19F

01/29 00:38, 6年前 , 20F
扶蘇和楚,秦末實際的情況很有可能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
01/29 00:38, 20F

01/29 00:42, 6年前 , 21F
我個人猜想,秦末農民起義的實情可能跟之前幾代秦王駕崩新
01/29 00:42, 21F

01/29 00:43, 6年前 , 22F
君繼位時,必定會爆發的貴族內亂類似,但因為疆域擴大到18
01/29 00:43, 22F

01/29 00:43, 6年前 , 23F
省範圍,加上有六國遺民存在,結果就是內亂擴大得像戰國再
01/29 00:43, 23F

01/29 00:43, 6年前 , 24F
現,群雄四起
01/29 00:43, 24F

01/29 00:56, 6年前 , 25F
我看睡虎地簡上面,關於徭律的部分,遲到3~5天是斥責,
01/29 00:56, 25F

01/29 00:56, 6年前 , 26F
遲到6~10天是罰一眥(300多錢 換算約7-8石米 大概半年糧
01/29 00:56, 26F

01/29 00:56, 6年前 , 27F
食),遲到超過十天是罰一甲(一甲是三眥 大概一年半的糧食)
01/29 00:56, 27F

01/29 00:57, 6年前 , 28F
似乎不是什麼很要人拼命的罰則
01/29 00:57, 28F

01/29 00:58, 6年前 , 29F
跟殺頭或者剁手腳之類的刑罰比 輕得很多,繳不出錢也可以
01/29 00:58, 29F

01/29 00:59, 6年前 , 30F
服徭役抵債,實在沒有拼命的理由。
01/29 00:59, 30F
秦代勞役有每個月服役的內容跟每年服役的內容(參考漢代的更賦) 而且造的物件造徒負有連帶責任,要是不到一年就壞 還要重新回來服役免費維修,還不算在徭役裡面 陳勝的原文是這樣講的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這裡寫的真是秦法還是陳勝、吳廣的想法? 陳勝早有大志,而秦法之嚴是這群人的既定印象,要如何煽動群眾?製造恐懼。 如果陳勝不把問題講的很嚴重,這群人會為他賣命嗎?鐵定不會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趙高才剛把胡亥推上台特赦天下,不會無故加重秦法,並且因雨失期據法是無罪的 睡虎地秦簡‧徭律 「及詣水雨,除興。」 縱使加重也不過就沒罪變有罪,不會重到變死刑 這裡恐怕是陳勝誤解或故意曲解律令,然後利用這群人來推行他的大業 現代不也一堆政客或利益團體利用恐懼來推行他想要的政策? 我想就不舉例了,各位生活中滿滿的例子 看看劉邦的例子就知道差異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 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如果失期就要斬,像這種跑光光的該當如何?

01/29 01:19, 6年前 , 31F
秦末的歷史我覺得是太史公少數沒寫出真實情況的部分(另一
01/29 01:19, 31F

01/29 01:20, 6年前 , 32F
個是夏代)所以我認為有理由相信,陳勝吳廣並不是徭役民
01/29 01:20, 32F
還有 75 則推文
還有 7 段內文
01/29 23:32, 6年前 , 108F
為什麼要湊這二十萬阿
01/29 23:32, 108F

01/29 23:32, 6年前 , 109F
是一種過度動員的不正常狀態 會影響到國家正常發展
01/29 23:32, 109F

01/29 23:33, 6年前 , 110F
我同意asdf95大您說的 這樣很不合理
01/29 23:33, 110F

01/29 23:34, 6年前 , 111F
那這種沒有存在意義的國家滅了對世界都好
01/29 23:34, 111F

01/29 23:34, 6年前 , 112F
我也覺得這是飲鴆止渴,消耗國家潛力、擾亂正常運作
01/29 23:34, 112F

01/29 23:35, 6年前 , 113F
這種已經舉國拿來做無謂的趙國貴族存亡戰的國家滅就滅了
01/29 23:35, 113F

01/29 23:35, 6年前 , 114F
所以儘管有名將李牧,趙國沒多久還是被秦國滅亡了
01/29 23:35, 114F

01/29 23:36, 6年前 , 115F
簡單講 這是滅亡前最後的努力吧 不顧一切的抽乾國家
01/29 23:36, 115F

01/29 23:37, 6年前 , 116F
當然你所主張的秦國吏員比例夠高 才能動員 我能認同
01/29 23:37, 116F

01/29 23:40, 6年前 , 117F
趙國到最後已經虛脫了 這就不是一個正常國家
01/29 23:40, 117F

01/30 00:28, 6年前 , 118F
趙國自己強行拉出20萬人,是透支下個季度的耕作來達成的,
01/30 00:28, 118F

01/30 00:29, 6年前 , 119F
而且他們同時向周邊國家求援,解圍後就是大量進口糧食
01/30 00:29, 119F

01/30 00:34, 6年前 , 120F
另外我認為,當時戰國七雄的國民意識,可能比我們想象要
01/30 00:34, 120F

01/30 00:37, 6年前 , 121F
高,在趙國40萬人被坑殺後而激憤的趙人也會使得徵兵率提
01/30 00:37, 121F

01/30 00:37, 6年前 , 122F
高,此外就是本土作戰的加成
01/30 00:37, 122F

01/30 00:44, 6年前 , 123F
國內大量男丁死於某國的侵略戰爭 這種仇恨根本不需用宣
01/30 00:44, 123F

01/30 00:45, 6年前 , 124F
傳 各種謠言自然就會散開想攔也攔不住
01/30 00:45, 124F
是的,聽到的反應是逃而不是戰 如同聽到黃禍,不會想戰而是想逃,這才是人性 與其為了圓那不知那來的數據加上一堆理由, 為何不單純把那數據視為誇大就好? ※ 編輯: asdf95 (111.253.46.105), 01/30/2018 05:48:01

01/30 11:39, 6年前 , 125F
20萬應該是有灌水 並非全部是概念上的戰兵
01/30 11:39, 125F

01/30 11:40, 6年前 , 126F
但像gary76大為什麼會認為應該有20萬呢?
01/30 11:40, 126F

01/30 11:44, 6年前 , 127F
可能因為對手秦軍也有20萬,而李牧竟能三次戰勝秦軍
01/30 11:44, 127F

01/30 11:45, 6年前 , 128F
所以推測趙軍即使沒有20萬 也應該有接近的兵力
01/30 11:45, 128F

01/30 11:46, 6年前 , 129F
我覺得 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竭澤而漁的過度動員狀態
01/30 11:46, 129F

01/30 11:47, 6年前 , 130F
所以趙國國力越打越弱 很快就亡國了
01/30 11:47, 130F

01/30 22:32, 6年前 , 131F
我是一直認為趙國那最後20萬是華北地區壓榨出來的最後波
01/30 22:32, 131F

01/30 22:38, 6年前 , 132F
紋,就絕大部分是臨時分派武器的動員兵+少數都城禁衛,但
01/30 22:38, 132F

01/30 22:39, 6年前 , 133F
就算是民夫,在最後關頭也可能派武器壓上去,所以說那20萬
01/30 22:39, 133F

01/30 22:39, 6年前 , 134F
很大部分是後勤並沒有錯,但沒說後勤不可以拿著簡單的武
01/30 22:39, 134F

01/30 22:42, 6年前 , 135F
器去填戰線
01/30 22:42, 135F

01/30 22:42, 6年前 , 136F
剛再看了一下,趙國最後的波紋原來是10萬人
01/30 22:42, 136F

01/30 22:45, 6年前 , 137F
我自己覺得對於出兵人數,攻守雙方的統計方式是不同的
01/30 22:45, 137F

01/30 22:48, 6年前 , 138F
攻方作戰必定會需要動員更多的後勤部隊,是整體出兵人數
01/30 22:48, 138F

01/30 22:48, 6年前 , 139F
急速上升,例如燕國在長平後偷插趙國屁眼,史書記載他們出
01/30 22:48, 139F

01/30 22:50, 6年前 , 140F
60萬人加二千戰車,而趙國作為守方動員了30萬軍力,趙國大
01/30 22:50, 140F

01/30 22:51, 6年前 , 141F
勝,但你相信燕國60萬遠征軍跟秦國60萬遠征軍是同等戰力?
01/30 22:51, 141F

01/30 22:54, 6年前 , 142F
而燕趙兩軍的正規軍比例也不可能是一樣的,守方可能更高
01/30 22:54, 142F

01/30 22:57, 6年前 , 143F
我在查戰國策時看到一些有趣的東西,就是樂毅兒子樂閒認
01/30 22:57, 143F

01/30 22:57, 6年前 , 144F
為趙國四戰之地,國民都是戰鬥民族,燕國五打一都打不過
01/30 22:57, 144F

01/30 23:01, 6年前 , 145F
這段陳述也許可以反映趙國當時的社會體制是重視兵事
01/30 23:01, 145F

01/30 23:12, 6年前 , 146F
甚至可能是比秦國更極端的全民民兵制度
01/30 23:12, 146F
文章代碼(AID): #1QRTYcuL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QRTYcuL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