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假設來中國戰區當參謀長的不是史迪威?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rod)時間12年前 (2012/05/31 22:55), 編輯推噓7(707)
留言14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2/65 (看更多)
本來覺得大家論點都表述的差不多了,但是看到這個我讓不得不跳出來: 推 calebjael:那麼﹐請您告訴我17988篇說100萬加侖汽油僅能給1230輛汽 05/31 16:25 → calebjael:車用三個月的原因﹖配給要全用光﹐不是我說的呢。 05/31 16:26 這分明是斷章取義,我的原文明明就是: 1945年五月自運油管輸入汽車油料 843,000加侖(3088噸),只能供給1230輛車用3個月 我既沒有說100萬加侖僅能給1230輛車用三個月,也沒有說配給要全用完。 其他論點我覺得之前cobrachen兄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就來補充點資料吧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兩文並回。 : 首先﹐作戰計劃中安排的每車配備300加侖﹐是以最大的後勤量作為參謀作業﹐ : 而不是每車都要用掉300加侖。作戰計劃在安排的時候﹐必然是寧可預多﹐ : 不能預剛剛好的。實際用掉多少﹐雖然我們沒有數據﹐但絕對不會是全用光。 : 所以你以此來計算中印輸油管輸送的汽油僅夠中國車用多久﹐是不合理的。 請注意我有給它打折扣,我說的是5月的843000加侖用三個月,不是說總配發的1107000加 侖用三個月,前者大概是後者的76%左右。就算不是使用量,它也是配發量。對遠征軍來說 使用量當然可能有多有少,但是對後勤單位來講,1107000加侖就是發出去的量。 以實際使用量是配發量的75%來算不合理,那請問要用幾%算才合理? 我們很極端的假設使用量是一半好了,來算算看每個月輸油管的運量可以供給幾台車: 5月運量 843000加侖除以150加侖(月用量)=5620輛車 6月運量 1278200加侖除以150加侖(月用量)=8521輛車 7月運量 1495200加侖除以150加侖(月用量)=9968輛車 8月運量 1113735加侖除以150加侖(月用量)=7424輛車 可以看到即使是每個月用150加侖計算(後勤配發量的一半),輸油管每個月的運油量還是 沒辦法供給超過10000輛車。 而如果使用量只有配發量的一半,那我想負責後勤作業的官員出了很大的問題。 實際上配發量是怎麼算的呢? 《國軍後勤史》第四冊-下(史政編譯局,民國79)頁1158。 滇緬路作戰之後勤支援: 每月每車擬發汽油四十基數(按行車一百公里之用油量為一基數),附油照配。但實際能 行駛者,以八成折七十二輛,以每介侖汽油行十公里計,則每車四十基數,應發汽油四百 介侖。 一基數=行車100公里用油=10加侖=37.9公升 你當然可以說這個數字高估,但是決不是用「不合理」三個字就可以把它一筆勾銷的。 配發量即使不是使用量,也是預估使用量。要否定?可以,請拿資料出來。 : 再則﹐你在使用數據時一直低估了。比如你拿中印輸油管中的5月份數據來說﹐ : 然而事實上﹐中印輸油管全線通是6月份的事﹐輸油量的井噴是在7月份才體現出來。 : 以你提供的表格﹐7月份也有300多萬加侖汽油輸入中國﹐ : 而不僅僅是你用的5月份數據84萬加侖。 請把別人的文章好好看完好嗎? 上一篇就已經說了,這是含航空汽油的運量。 再貼一次: Month 100-octane Motor gas Total Gallons Tons Gallons Tons Gallons Tons April 122,072 439 . . . . . . . 122,072 439 May 671,440 2,442 843,000 3,088 1,514,440 5,530 June 138,919 505 1,278,200 4,682 1,417,115 5,187 July 1,684,130 6,124 1,495,200 5,477 3,179,330 11,601 August 1,873,760 6,814 1,113,735 4,085 2,987,495 10,897 Source: History of IBT, II, 161. 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SA/USA-CBI-Time/USA-CBI-Time-10.html#page318 100-octane的意思是100辛烷值,是航空用的汽油。自然不能算在汽車用油裡面。 中間空運的部份cobrachen兄有提到了,在此就略過。不過補充一下國軍戰史對駐印軍反攻 緬北補給問題的描述: 《國軍後勤史》第四冊-下(史政編譯局,民國79),頁1273 附圖一一八 積 空運為主 兵 空運為輔 第 集→→→→→ 糧 彈 燃 → 站→→→→→→→→→→ 一 三百英里→ 三十英里→ 主→→→→→ 秣 藥 料 → 末→→→→→→→→→→ 線 地 陸運為輔 地 陸運為主 師 (雷多) (沙杜渣) (一)第一期反攻緬北之兵站設施 我駐印軍於第一期反攻緬北作戰之補給,全以飛機投擲為主。 ... 我攻克密支那,整訓兩月後,於民國三十三年十月間,續向南攻擊前進,是時補給原則如 左:一、前線各部隊之糧彈補給,以空投為主。 : 而中印公路在戰略上勝於駝峰航線的另一個地方﹐就是它的拓展性。 : 當中印公路接近貫通的時候﹐中美雙方就提出﹐順著中印公路舖設中印輸油管﹐ : 由於已經有了中印公路﹐輸油管的舖設從1945年1月開始﹐6月已經全線通了。 : 如果沒有原子彈﹐蘇聯也不參戰﹐日本還能繼續打多幾年的話﹐ : 中印公路會繼續擴大它的作用﹐相反﹐駝峰航線已經接近飽和﹐ : 1945年6月﹐平均每天飛行622.4架次﹐已經超過現在的香港國際機場。 : 雖然說起降地可以用多個飛機場來分攤﹐但是空中通道還是重疊跟交叉的。 : 所謂的再增加多少多少飛機﹐就能增加多少多少運量﹐是紙上理論。 前面說拿滇西作戰的每車每月配發300加侖不合理,這個時候拿現代香港國際機場來比二戰 駝峰航線的架次就比較合理?好歹也拿個柏林空運來比吧。 你一直說中印還能再增加,駝峰飽和了,可是數據上不是這麼寫呢: 1945年每月物資運輸量(單位:噸): 中印 駝峰 2月 1111 18527 3月 1509 23608 4月 4198 22207 5月 8435-高峰 20911 6月 6985-下滑 20220 7月 5900-下滑 31413-高峰 可以解釋一下為何應該要「加速」的中印公路運量,在5月到達高峰之後就下滑了呢? 而照理說6月達到每天600多架次「飽和」的駝峰運量,在7月達到最高峰呢? 而且你每天平均622.4架次也不知道哪來的。 根據之前的表http://www.usaaf.net/digest/t211.htm: 1945年 6月13194架次 每天平均439.8架次 7月17204架次 每天平均554.9架次 : 而中印公路則不然﹐中印公路是提供中國一種可以自己安排的途徑﹐ : 是一種中國能夠控制的﹐真正滿足中國自己最迫切需求的通道。 : 1932年﹐中國的汽車已經超過3萬2千輛﹐中國缺乏飛行員﹐但中國不缺司機。 : 而汽油﹐在抗戰後中國即大力開采及用酒精代替﹐1945年中國的汽油產量是1540萬加侖。 : (1944年是自產汽油11000多噸﹐酒精代汽油22000多噸﹐桐油代汽油200多噸) 先不說這個資料從哪裡來的,我們實際用你的數據來算好了,1944年全年中國自產燃料總 共算35000噸,約等於9555000加侖,用量以150加侖計,再除以1年12個月來算,也就是說 1944年每個月只能供給5308輛車的月用量。照這樣算1945年15400000加侖也才8556輛。怎 麼算都算不出來怎麼跑超過10000部車。而且這還是把酒精跟桐油都算成跟汽油一樣所得出 來的結果。而且每車每月300加侖配發量,還是用進口汽油算的,一來一往差距又更大了。 : 雖然質量差﹐比不上進口汽油﹐但絕對不是陳納德所說的﹐中國僅能跑1萬輛汽車。 而且陳納德明明說的是:「中國具有只能供應一萬部載重卡車的燃料」 : 事實上﹐後來抗戰勝利﹐軍政部各地受降接收日軍卡車12726輛﹐汽車1584輛﹐ : 乘用車2223輛﹐此外海軍接收各類車輛2646輛﹐空軍接收2877輛。 : 在後來國共內戰中﹐共軍四野在東北就繳獲國軍汽車卡車近4000輛。整個內戰中﹐ : 共軍繳獲、收編接收國軍2.2萬輛汽車卡車。 有車接收=有燃料開? : 應該說﹐陳納德是在吐槽攻擊史迪威﹐而不是在講述事實。卡車在昆明生鏽﹐ : 要怪就怪中國自己﹐是絕對怪不到史迪威的。 那請問你的算法或是證據在哪裡?這些卡車不是因為沒油放在昆明生鏽,那到底為什麼 要放在昆明不用?怪中國自己是要怪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38.16

05/31 23:45, , 1F
光頭怎麼沒給每輛車配給馱獸呢?這樣就不用油了!
05/31 23:45, 1F

05/31 23:59, , 2F
是說接收的日軍卡車很多是被當廢鐵賣掉中飽私囊的樣子XD
05/31 23:59, 2F

06/01 00:40, , 3F
居然把沒有煞車的神車頭又大拿去賣廢鐵,真是太糟糕了~
06/01 00:40, 3F
※ 編輯: ntnurod 來自: 114.25.38.16 (06/01 01:08)

06/01 01:52, , 4F
當年汽車的耗油量這麼糟糕啊....@@a 一加侖10公里....
06/01 01:52, 4F

06/01 01:54, , 5F
現在就算是貨車 1公升跑不到10公里都算有點虛了
06/01 01:54, 5F

06/01 02:07, , 6F
想想看當年的科技吧,樓上
06/01 02:07, 6F

06/01 02:08, , 7F
樓上的別把柏油路跟夯土路當成一回事,且引擎效率有差。
06/01 02:08, 7F

06/01 10:27, , 8F
別說二戰 十年前 在市區一公升要能跑到十公里非常困難
06/01 10:27, 8F

06/01 10:28, , 9F
更何況中印公路應該是山路 對卡車之類的耗損更大
06/01 10:28, 9F

06/01 12:08, , 10F
就算是現在,市區通勤一公升跑10公里也有難度啊(淚)
06/01 12:08, 10F

06/01 13:40, , 11F
每加侖十公里 以當時的引擎技術跟路的爛度這樣很拼喔
06/01 13:40, 11F

06/01 23:56, , 12F
就算現在,對貨車來說一公升10公里要不載貨才辦得到吧
06/01 23:56, 12F

08/13 06:08, , 13F
想想看當年的科技吧,樓 https://noxiv.com
08/13 06:08, 13F

09/16 02:21, , 14F
每加侖十公里 以當時的 https://daxiv.com
09/16 02:21, 14F
文章代碼(AID): #1FnuPTha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2 之 65 篇):
文章代碼(AID): #1FnuPTha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