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馬鈴薯常被稱為土豆? 國中生物課本挨轟:中國用語

看板C_Chat作者 (基輔羅斯進軍烏拉山以西)時間1年前 (2023/04/17 19:08), 1年前編輯推噓3(415)
留言10則, 7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21/78 (看更多)
小弟年紀大一點,民國五十九年出生............... 小弟小學一年級時,老師說: 花生是花生,不可以叫土豆 菠蘿是菠蘿,不可以叫鳳梨 爆米花是爆米花,不可以叫米香 等等,作文裡不可以寫錯。 至於什麼土豆、紅薯、白薯、棒子麵高梁麵麻愣麵這種高級外省人用的方言, 寫在作文裡沒問題。 今天你們叫支語的東西,在民國六十年代的高級外省人 靠北(懷舊)文學裡舉目皆是, 什麼唐魯孫夏元瑜司馬中原等等。 土豆就是馬鈴薯這我民國六十六七年就知道了, 反正就是高級外省人裝逼時講的土話, 別跟他們一般見識。 但是康軒的老板在天朝生意做得很大 連疫情正盛時從中國跑回台灣 三周隔離期間還悍然外出亂跑, 被罰一百萬還要靠北靠木, 這等神人旗下 Potato 叫土豆, 實在不意外 ※ 引述《wingkauzy (威爾費瑞)》之銘言: : 附個南一版的土豆 : https://i.imgur.com/z9XpUJw.png
: 剛好是這次段考範圍 : 這張PPT是在講不同地方的俗名有可能出現相同名稱 : 但不是主要的課程內容,而是個引導之類的 : 南一版也有提到杜鵑─杜鵑花或杜鵑鳥 : 康軒那個漫畫,我看了一下手邊資料 : 2年前就有了 : PS.南一版的漫畫/插圖比較合我胃口(X) : 偷渡白化症 : https://i.imgur.com/LHnSjPl.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9.14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81729705.A.55C.html

04/17 19:08, 1年前 , 1F
叔叔好
04/17 19:08, 1F
還不是阿北嗎? XD

04/17 19:09, 1年前 , 2F
我覺得標示那個名稱是哪邊的說法就可以了
04/17 19:09, 2F
話說,土豆白薯洋芋馬鈴薯什麼都好,怕的是課文偷渡些別的東西。 ※ 編輯: loser1 (125.227.9.148 臺灣), 04/17/2023 19:11:16

04/17 19:10, 1年前 , 3F
真假
04/17 19:10, 3F

04/17 19:10, 1年前 , 4F
不對啊 爆米花跟米香本來就不一樣吧
04/17 19:10, 4F

04/17 19:10\, , 5F
爆米花是爆玉米 米香是爆白米
04/17 19:10\, 5F
民國六十六年我上小學時, 台灣人都吃那種路邊擺大砲爆米花 偶爾來點爆麥花, 我們都叫 爆(動詞)米香 暴(動詞)麥香 拿回家吃當然就是米香麥香; 至於當時的玉米就是我舅舅家院子裡曬的飼料玉米 跟菜市場賣的煮來吃或者公園裡人家賣的烤著吃的白玉米 可以用炒菜鍋在家裡爆的美國玉米到民國七十年才出現在雜貨店 不然電影院有奶油爆玉米花,可是除了電影院從來沒見過。 到了民國七十二年有鋁箔鍋加奶油的爆玉米花組合, 然後民國八十年之後微波爐普及就變微波版。 現在到處賣的各式調味玉米花就是美國來的舶來品, 不過我不是很喜歡玉米皮都是我家小孩在吃。

04/17 19:10, 1年前 , 6F
時代物換星移
04/17 19:10, 6F

04/17 19:13, 1年前 , 7F
原來是愛支人
04/17 19:13, 7F
咱念國小時作業本後面都要寫「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念台中一中導師還是肩負復興中華文化為己任的新儒學掌門師娘 能夠上了交大變成台獨份子都很另類了 咱同學一堆深藍韓粉。 ※ 編輯: loser1 (125.227.9.148 臺灣), 04/17/2023 19:21:23

04/17 19:18, 1年前 , 8F
中國的土豆是馬鈴薯,我還是上網看網友說才知道
04/17 19:18, 8F

04/17 19:20, 1年前 , 9F
所以呢,那還是不該學的東西
04/17 19:20, 9F
※ 編輯: loser1 (125.227.9.148 臺灣), 04/17/2023 19:23:23

04/17 19:22, 1年前 , 10F
「裝逼」←這個也是100%的支語
04/17 19:22, 10F
中國人嘛,他們當然裝........ ※ 編輯: loser1 (125.227.9.148 臺灣), 04/17/2023 19:24:35
文章代碼(AID): #1aFIYfLS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1 之 78 篇):
文章代碼(AID): #1aFIYfLS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