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高中指數

看板tutor作者 (油油麻雞客)時間10年前 (2013/11/09 04:09), 編輯推噓6(608)
留言1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25 (看更多)
※ 引述《arist ( 在他方 )》之銘言: : : 函數的問題學生只要認識什麼叫做函數 就可以做答 : 我想要的是一個更明確的理由來說服學生 : 「為何要知道日數與月份不是一個函數關係?」 : 就像平常我們會問哪些月有 30 天? : 這是個很常見的問法,但為何在講函數時不把這當成函數關係? : 為何不能夠有個函數說 month(30) ={2,4,6,9,11} : 重點不在於學生可否作答,讓學生只是知道多對一、一對一、一對多哪些是不是函數 : 那真的有增進對函數的認知嗎?一直在檢驗規定就是數學的目的嗎? 嗯嗯 這就是relation 和 function的不同 你舉了一個month(30) ={2,4,6,9,11}這樣的relation出來 但它不是function : 我國中畢業時,我會寫題目,但實在不了解什麼是函數,覺得那些題目很莫名其妙。 : 我只知道那些東西不叫做函數,但我還是搞不清楚為何要知道他是不是函數。 : 第二個 面積的例子我寫得比較簡短, : 他是某個學校的月考考題 「長方形的面積是長的函數嗎?」 : 答案是否,因為很多不同長度會有相同面積。 : 這種考法是違背我們平常使用的習慣,面積是隨著長與寬而變, : 但考題這樣考就是在定義上過度做文章,故意把我們覺得該是函數關係考成反面。 其實我在上一篇文 本來也有著墨於此 後來想想覺得不想岔題再岔題 就整段刪掉了 這樣問其實我也覺得有點怪啦 今天如果我們有多變數函數的觀念 這題肯定要答是 我們可以說面積A=f(a,b) , a b 是長和寬 但在我們只認識單變數函數的情況之下 卻會由於一對多的理由導致它不是函數 長方形面積並不是 長 的單變數函數 它應該是雙變數函數 自變數是 長 和 寬 這兩個變數 題目這樣考 可能會讓具有多變數函數觀念的我們 頭腦一時轉不過來 就告訴學生說 是! 結果學生說 可是解答說否 至於另一種困惑的理由 說面積會隨著長與寬而變 所以學生會覺得應該是函數關係 我聽了會覺得這就是學生函數觀念不足的部份 當然這也是由於數學教育本身沒有講得很清楚 不是說學生觀念不足就歸咎於他 首先介紹relation和funtion有什麼不同 relation正是所謂的 y 會隨著x而變 但y隨著x而變並不表示它們就是函數關係 函數不是這樣定的 一個 relation 如果它是funtion的話 不可以是一對多 每一個input都只可以有一個output 所以如果你說面積會隨著長與寬而變 那麼你只看出了它們有relation的關係 並沒有看出是否為function 如果你還要追問 為什麼要作這種區分 那就已經不是題目出得好不好的問題了 而是當初數學家為什麼要這樣子去分 為什麼要作這種定義 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有理由的 只是我們面對的教育 直接就丟結果給我們 我們看不到歷史發展 看不到這樣定的理由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混淆不清 就算等到我們弄清楚定義了 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玩 可能開始使用一段時間之後 開始體會到為什麼要這樣 也有可能始終體會不到 function是 well-behaved relation 是一種比較好的relation 好在哪裡!? 就好在它並不會一對多 我們可以很確定f(3) 而不會是f(3)有很多種可能 可能是-1 可能是5 如果我要問切線斜率 f'(3) 那就很明確是以(3,f(3))這一個點當作切點 而不會有很多種可能 當題目要我求f(7)時 我求出一個解就可以停了 我不用像答國文一樣 要去猜所謂的多重選擇題 這題到底只有一個答案 還是兩個以上 它已經告訴我是單選題 relation是國文的多重選擇題 可能只有一個答案 也可能有多個答案 function是單選題 所以你看一對多與否 是不是很重要呢? 就跟作答前先知道是單選還是多選一樣重要 如果回到長方形面積的問題 我們的確是無法在只知道長為7的情況下 去確知面積是多少呀 長方形面積不是 長 的單變數函數 如果我們已知長為7 寬為5 兩個都知道了 那我就知道面積一定是35 長方形面積是 長 和 寬 的兩變數函數 : 我先前錄了一個影片,但還是有不少要改進的地方, : 但我的方向是要傳達在我們真正在談函數時 : 是否有辦法讓學生真的感受到函數的用途,而不是函數的規定。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H05kw-i_5KPNYrAtsfcM4Ej7Sll_MFj : : 這兩個其實很實用的 : : 不明白為什麼你會覺得這奇怪 : : 我反而還覺得高中介紹得太少 : : 以致於同學上了大一學微積分時 : : 需要解 sec(arctan(x))的時候不會做 : 我的疑惑是算這的目的為何? 如果你的"這"是指 sec(arctan(x)) 我就給你一個例子 求 arctan(x) 的導函數 (-1)' 1 由於 f (x) = ───── -1 f'(f (x)) 1 1 所以為 ──────── = ──── 2 1+x^2 sec (arctan(x)) 你看 是不是很實際的需要? : 學反三角的符號不就只是好奇 斜率為 1/3 時對應的角度是幾度。 : arctan(1/3) 符號的設計 就是「善意」的觀點 來記錄書寫這個角度。 你說的是它一開始的定義 學數學不會只是學最一開始的東西 隨著它的發展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它的性質 以及可以應用在許多地方 這就好像說你學代數 不會整天只是在看定義 什麼叫群 什麼叫環 這樣而已 會繼續有一些更多的應用、更深的定理 學微積分也不是只學到什麼叫微分 什麼叫積分 你會很實際地應用在算面積、估算方程式的解、求極大極小 等等更進一步的東西 : 操弄三角關係是三角的重點嗎?尤其是對一般高中生而言? : 我很好奇把這問題去問在已經在做理工商科相關的人員他們的答對率會有多高? : 這是不是一個只有數學老師在玩的遊戲? : 當你讓學生知道 {1,1,2} ={1,2} 這是集合的規定那又如何呢? : 可是學生說 兩個西瓜一個橘子 就是不等於 一個西瓜一個橘子。 : 為何你講集合時 要把它視為相等呢? : 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集合這樣規定的「善意」在那邊嗎? : 就像那五隻猴子的故事說的,我們該去追問「傳統」「規定」的意義何在? 集合就是我們只關心有哪些東西 不關心各種東西有幾個 以及順序的問題 所以{1,1,2}={1,2} 這在我們只關心有哪些東西時 這個等號是成立的 實際例子就是我問(x-1)^2(x-2)=0的根 你可以答{1,2} 也可以答{2,1} 順序不重要 你還可以說1是重根 你想故意寫{1,1,2} 那還是對 我只問根 重不重根並不影響根有哪些 如果今天你處理的問題 是必須追究順序 搞清楚各有幾個的 也可以呀 那我們所使用的就不叫集合 我們會用序組 (1,1,2)這時候就不會等於(2,1,2) 也不會等於(2,1) 舉例來說 我問丟銅板三次 每次的正反面情況是如何? 那麼我的回答就會是序組 不會回答集合 不同的工具適用不同場合 只關心有哪些東西時 我們就用集合去描述 你所舉的西瓜橘子這例子 其實已經關心了每種水果的數量 那就不是集合 如果問題是: 你今天吃了哪種水果 沒問你各吃幾個 那答案就是西瓜和橘子 甲吃了兩西瓜一橘子 乙吃了一西瓜兩橘子 單就吃了哪種水果這問題來說 是一樣的 集合{西瓜,西瓜,橘子}和{西瓜,橘子,橘子}是相等的 但是序組{西瓜,西瓜,橘子}和{西瓜,橘子,橘子}是不相等的! 我另外再舉個例子 說明一些其實有道理的定義 但書上通常只會給定義然後就要我們解題 並判定我們答對答錯 不會介紹說為什麼想這樣定 以前看到學弟們在爭辯關於集合的定義 不免地出現這種初學者常有的問題 B={1,{3},5} , 請問3是否屬於B 不是 我們只能說{3}這個集合本身是B中的一個元素 但B中並沒有3這元素 所以3並不屬性B 初學者就會很奇怪啦 3在{3}這個集合裡面 {3}在B裡面 結果3卻不在B裡面??? 當然問題就出在"屬於"的定義 並不是"在裡面" 而是 "是它的元素之一" 那初學者又覺得奇怪了 到底為什麼要這樣搞 其實這樣玩也是有道理的呀 我說 C 是這樣的集合: 它包含了所有連續兩位正整數所形成的閉區間 ,但這些整數不大於100 所以 C={[1,2] , [2,3] , ... ,[99,100]} C是一個集合 它的元素們是許多區間 而區間這東西本身也是集合 裡面有無限多個實數 那問題來了 2.5是不是C的元素? 當然不是呀 今天C就是由一些區間所形成的 你硬要說2.5在[2,3]裡面 而[2,3]在C裡面 所以2.5也在C裡面 這樣就造成麻煩了 我的C裡頭全都是區間 你卻告訴我說有個實數是它的元素? 將例子舉得更具體 請問(x-2)(x+1)(x-5)(x+3)在哪些區間是負的? 答案是(-3,-1)和(2,5)這兩個區間 解集合是{(-3,-1),(2,5)} 它有兩個元素 這兩個都是區間 那你當然就不能說3屬於(2,5)所以也屬於這個解集合 我是問哪些區間呀 那當然回答區間 不會回答出一個實數出來 但是我們在學集合的時候 並不會碰到這種例子 我們只管把定義記下來、做錯時看是為什麼錯 然後下次記得這種情況要答不屬於 卻不知道數學家為什麼這樣玩、道理何在 我覺得我們的態度 不應該是自己不明其緣由 就直接排斥 起碼要辛苦地去找出它原因吧! 總結以上 我覺得這並不是題目出得有問題 而是前人們在教數學時很有問題 不但中學老師這樣 連大學數學系老師上課時 也很少會講清楚來由的 另一方面來說 這也變成 我有時候倒是支持不要太有所謂的獨立思考 所謂的叛逆 本來好像好的特質 有時卻害了自己 你不明白這樣定義的來由、好處 就拒絕它 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 先強迫自己接受 日後才會逐漸明白 我高二時也搞不懂物理的功 怎麼會有做零功做負功這種事情 這種荒謬的事我拒絕接受 所幸後來我還是勉強讀下去 後來有逐漸懂了 以及小時候常聽的一些所謂的格言、人生大道理 有某一些 當時覺得很莫名其妙 長大後隨著人生體驗 才慢慢感悟到當中的大有智慧 而這種東西是不可能有老師可以在你年紀尚幼時給你的 我坐時光機回去講給小時候的我聽 應該也是聽不進去的 你在少林寺被方丈叫去提十桶水的時候 其實不該因為不明白提水跟練武功什麼關聯就不去做了 傻傻地去做反而正確 有點扯遠 回到數學學習上來說 我覺得直接接受 以後再慢慢體會 當然不是很好 最好能一開始就搞得清清楚楚 但是 這樣還是會好過弄不懂就直接排斥的 很多人年輕時以為數學毫無用處 排斥學習 等上大學真的在用了 再來後悔當初沒好好學 何必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3.127 ※ 編輯: yuyumagic424 來自: 140.112.233.127 (11/09 04:25) ※ 編輯: yuyumagic424 來自: 140.112.233.127 (11/09 04:37)

11/09 08:19, , 1F
重點是你後面給予討論就有意義,如果只是那樣考意義就很薄弱
11/09 08:19, 1F
嗯 但我想表達的卻是 這種現象不該歸咎於出題怎麼出 而是數學教育怎麼施行 很多東西居然沒有一開始就介紹清楚 而是直接丟 讓學生囫圇吞棗 我想說的是題目本身 我覺得沒問題 ※ 編輯: yuyumagic424 來自: 140.112.233.127 (11/09 08:21)

11/09 08:20, , 2F
我想要強調的就是應該要來做這樣的討論而不是考這樣的結論
11/09 08:20, 2F

11/09 08:33, , 3F
很多教學考試就是止於「名詞」,如何把討論帶入教學是重點
11/09 08:33, 3F

11/09 08:39, , 4F
當感受到題目設計的「善意」時,那題目的的用意才能發揮
11/09 08:39, 4F

11/09 08:41, , 5F
不然,在高中時出現多數這種題目 又沒有後續引導反而是壞事
11/09 08:41, 5F

11/09 08:42, , 6F
我個人而言很喜歡解些 puzzle 類的技巧題,
11/09 08:42, 6F

11/09 08:43, , 7F
那種題目的設計是有價值的 但拿來當普遍性的教學就很無趣
11/09 08:43, 7F

11/09 08:44, , 8F
老師直接講技巧學生背,就是失去了它原本讓人動腦的價值
11/09 08:44, 8F

11/09 08:55, , 9F
再補充一下,我原先篇想要強調的觀點是「善意」
11/09 08:55, 9F

11/09 08:56, , 10F
當把「規定」擺前,忽略原先設計的「善意」時,
11/09 08:56, 10F

11/09 08:58, , 11F
當那善意不見時,只重於評論對錯,會限制了自己的視野
11/09 08:58, 11F

11/09 09:07, , 12F
前陣子小學概算的新聞也是一樣,當家長指責老師批改時
11/09 09:07, 12F

11/09 09:08, , 13F
就失去原先概算那題設計的「善意」
11/09 09:08, 13F
※ 編輯: yuyumagic424 來自: 140.112.233.127 (11/09 09:29)

11/09 13:51, , 14F
認真看完
11/09 13:51, 14F
文章代碼(AID): #1IVKJrXm (tu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VKJrXm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