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今年房價漲幅有望擴大

看板home-sale作者 (八分之三)時間5年前 (2019/01/19 20:11), 編輯推噓23(23061)
留言84則, 19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 引述《ceca (生活藝術大師 ￾ N)》之銘言: : 也因此,其實最近世界各地很多地方房價都在跌. : 但這些跌跟台灣都無關. : 因為台灣中南部的房子都沒漲夠,所以就算有跌幅,台灣中南部的房子還是沒漲夠. : 至於為啥沒漲夠,還是那句話. : 你租金投報 > 持有成本+利息....你要怎樣跌? : 這個講到爛不想要在講,新警察去找別人討論,去去去~~~ 政府打擊房價,不需要提高銀行利率 (畢竟利率是跟著國際經融市場走) 最簡單暴力的方式:實價課稅 → 提高持有成本 真‧蛋黃區,還是能維持高價,即使因為實價課稅,投報率還是大於持有成本+利息 那些蛋白、蛋殼區,房價賣太高,實價課稅會使得其持有成本大幅提高 自然房價就會跌到符合市場價值的合理價位 其實自住客也不會強求要住在蛋黃區 只是那些假-蛋黃區、蛋白區,甚至蛋殼區,由於過往不動產持有成本太低 導致這些區域價格跟著真‧蛋黃區一起飛漲 才是造成民眾買房的痛苦來源 相信很多年輕的自住客也想擁有一個自己的家 也無意當什麼新警察 大家只是想尋求一個合理的購屋環境而已 而不是被投資客炒高高,無論什麼區都是天價般 政府一天不實價課稅,不實現居住正義 就無法擺脫跟財團掛勾的形象 這些政治人物,不管藍色、綠色 將他們的家族背景攤開來看,很少有家族不是不動產的持有大戶 這些藍綠政客為什麼不推實價課稅? 因為實價課稅 =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我也贊成取消房地合一稅 但取代的是:實價課稅 唯有把房價打回原形,才有居住正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68.116.1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547899862.A.314.html

01/19 20:12, 5年前 , 1F
自住房屋稅率1.2% 實價課稅 一千萬的房一年要繳12萬稅金
01/19 20:12, 1F

01/19 20:12, 5年前 , 2F
其實癥結點是,歷年所有總統,只有馬冏真的想打房也真的打房.
01/19 20:12, 2F

01/19 20:12, 5年前 , 3F
其他人都只是講講...XD
01/19 20:12, 3F

01/19 20:12, 5年前 , 4F
就算是五百萬的房 一年也要繳六萬稅金 這還是自住
01/19 20:12, 4F

01/19 20:13, 5年前 , 5F
非自住如果稅率3.6% 1000萬的房子一年稅金就要繳36萬 哇靠
01/19 20:13, 5F

01/19 20:14, 5年前 , 6F
美國人就是過樓上這種生活.
01/19 20:14, 6F

01/19 20:14, 5年前 , 7F
所以美國大都市尼特族比大家想像中多太多了.
01/19 20:14, 7F

01/19 20:14, 5年前 , 8F
尤其,它們出租投報率是5%.
01/19 20:14, 8F

01/19 20:14, 5年前 , 9F
所以買,或是租,壓力都很大.
01/19 20:14, 9F

01/19 20:15, 5年前 , 10F
當然如果又拿內陸或非大都市來講就另外的故事.
01/19 20:15, 10F

01/19 20:15, 5年前 , 11F
所以才一堆美國人乾脆睡露營車阿
01/19 20:15, 11F

01/19 20:15, 5年前 , 12F
住宅區會管,只能住在市中心,並且有些市中心不准.
01/19 20:15, 12F

01/19 20:37, 5年前 , 13F
不懂為何一直想提高房屋稅 而不是先提高土地稅
01/19 20:37, 13F

01/19 20:37, 5年前 , 14F
C大說得有道理但是台灣現階段有個問題就是很難釐清
01/19 20:37, 14F

01/19 20:38, 5年前 , 15F
房屋稅課的很多還是自住的買家 會屯地的一定是投資
01/19 20:38, 15F

01/19 20:39, 5年前 , 16F
自住非自住 一堆人手上好幾套房子 該算自住嗎
01/19 20:39, 16F

01/19 20:39, 5年前 , 17F
手上好幾套房的才不會全掛自己身上
01/19 20:39, 17F

01/19 20:39, 5年前 , 18F
一堆兄弟姊妹親戚用人頭的
01/19 20:39, 18F

01/19 20:41, 5年前 , 19F
感覺一昧想提高稅率真的有補到洞嗎
01/19 20:41, 19F

01/19 20:41, 5年前 , 20F
還是只是讓一般上班族更沒辦法買房
01/19 20:41, 20F

01/19 20:41, 5年前 , 21F
所以很難真的壓住投資客的持有成本~對面全新三年未入住
01/19 20:41, 21F

01/19 20:43, 5年前 , 22F
政府不敢這樣做 因為這樣房價會整個暴跌
01/19 20:43, 22F

01/19 20:43, 5年前 , 23F
我覺得除非房子像c大說的 出租投報率低於持有成本+利息
01/19 20:43, 23F

01/19 20:44, 5年前 , 24F
該算自住嗎 我想如果改 坪/戶口人 來課稅 會不會很好玩
01/19 20:44, 24F

01/19 20:44, 5年前 , 25F
大家才會不想把錢放進房市
01/19 20:44, 25F

01/19 20:44, 5年前 , 26F
台北市一堆兩千萬老公寓 自住一年20多萬稅
01/19 20:44, 26F

01/19 20:45, 5年前 , 27F
繳不起的中下階層通通趕出台北市嗎 這樣又會有新的問題
01/19 20:45, 27F

01/19 20:45, 5年前 , 28F
如果真的實施 這些人除了把房子賣掉搬離台北還能怎麼辦
01/19 20:45, 28F

01/19 20:45, 5年前 , 29F
這樣一輪下來影響層面太大了 絕對會出事
01/19 20:45, 29F

01/19 20:46, 5年前 , 30F
有買賣過的會知道現在持有稅低 但轉移的稅其實很高
01/19 20:46, 30F

01/19 20:46, 5年前 , 31F
政府靠地價上漲後轉移抽的稅真的很可觀
01/19 20:46, 31F

01/19 20:47, 5年前 , 32F
我都會懷疑政府真的會想讓房價地價下跌嗎…
01/19 20:47, 32F

01/19 20:47, 5年前 , 33F
上次朋友買2x年老透天 賣方稅金勾自用要繳100萬
01/19 20:47, 33F

01/19 20:48, 5年前 , 34F
政府本來就沒有想讓房價下跌 因為會損傷現任的經濟政績
01/19 20:48, 34F

01/19 20:48, 5年前 , 35F
誰想背這鍋?
01/19 20:48, 35F

01/19 20:49, 5年前 , 36F
在野黨的時候叫很爽 上台之後怕掉經濟成長率就開始裝死了
01/19 20:49, 36F

01/19 20:49, 5年前 , 37F
真的… 現在就乖乖認清自己能住哪個區域 台北讓有錢人玩
01/19 20:49, 37F

01/19 20:49, 5年前 , 38F
就好
01/19 20:49, 38F

01/19 20:49, 5年前 , 39F
想要房價跌 除非遇到歷史大事件 不然靠政府是不可能的
01/19 20:49, 39F

01/19 20:50, 5年前 , 40F
沒有一個執政黨願意自己出血來成就別人
01/19 20:50, 40F

01/19 20:50, 5年前 , 41F
沒家裡贊助領薪水的不要去淌這渾水
01/19 20:50, 41F

01/19 20:55, 5年前 , 42F
打房就是跟稅有關 如果要等少子化或實坪制打房 還不如等
01/19 20:55, 42F

01/19 20:55, 5年前 , 43F
革命還是大災難
01/19 20:55, 43F

01/19 21:00, 5年前 , 44F
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資本主義世界.
01/19 21:00, 44F

01/19 21:00, 5年前 , 45F
外加整個複製歐美的金融結構.
01/19 21:00, 45F

01/19 21:00, 5年前 , 46F
所以,你無法抗拒,一個人有很多房子,出租,屯屋的問題.
01/19 21:00, 46F

01/19 21:00, 5年前 , 47F
因為...你的基礎就是建構在資本主義結構上.
01/19 21:00, 47F

01/19 21:01, 5年前 , 48F
你怎麼會期待上面結出來的果(房子)會是另外一種物種?
01/19 21:01, 48F

01/19 21:01, 5年前 , 49F
歐美都市也是少數人擁有多數房子.並且比台灣嚴重.
01/19 21:01, 49F

01/19 21:01, 5年前 , 50F
這就是這種金融體制下必然的現象.
01/19 21:01, 50F

01/19 21:01, 5年前 , 51F
你靠末端的政策,也只能略作調整,但無法抗拒這個事實現象.
01/19 21:01, 51F

01/19 21:02, 5年前 , 52F
你今天商用不動產和多屋和屯屋,你根本無法切割.
01/19 21:02, 52F

01/19 21:02, 5年前 , 53F
你敢真的打非自住嗎?
01/19 21:02, 53F

01/19 21:02, 5年前 , 54F
你打非自住就打到商用,你不打商用他用商用規避就好.
01/19 21:02, 54F

01/19 21:03, 5年前 , 55F
他本質就是這樣...你怎樣後面動手段,都是無解的.
01/19 21:03, 55F

01/19 21:11, 5年前 , 56F
現在政策都是靠選票決勝負 如果選民都很聰明 沒辦法愚民
01/19 21:11, 56F

01/19 21:11, 5年前 , 57F
你看合理的稅率會在哪裡?
01/19 21:11, 57F

01/19 21:17, 5年前 , 58F
不用革命 提高稅率就是大災難了
01/19 21:17, 58F

01/19 21:37, 5年前 , 59F
房價變負資產除了影響人民,還有銀行的貸款問題,覺得
01/19 21:37, 59F

01/19 21:37, 5年前 , 60F
風險太大應該政府不敢直接玩,就變成有點無解
01/19 21:37, 60F

01/19 22:33, 5年前 , 61F
如果選民都很聰明?比一般人聰明的就往上趴了,然後他的利
01/19 22:33, 61F

01/19 22:33, 5年前 , 62F
益改變了不再是一般底層選民…之後他會和上面的一起踩沒他
01/19 22:33, 62F

01/19 22:33, 5年前 , 63F
聰明的
01/19 22:33, 63F

01/19 23:21, 5年前 , 64F
推提高持有成本
01/19 23:21, 64F

01/19 23:54, 5年前 , 65F
想辦法讓二手屋買賣變困難 比如賣出價大於購入價幾趴以上
01/19 23:54, 65F

01/19 23:54, 5年前 , 66F
禁止買賣
01/19 23:54, 66F

01/20 00:09, 5年前 , 67F
提高持有成本造成的災難,最終還是影響到相對沒錢的人。
01/20 00:09, 67F

01/20 03:34, 5年前 , 68F
99年輕人啊,買房壓力有夠大
01/20 03:34, 68F

01/20 06:48, 5年前 , 69F
不認同ily大,買賣合意何來需要禁止?這樣的想法反而
01/20 06:48, 69F

01/20 06:48, 5年前 , 70F
妨礙市場自由機制。覺得太貴就不要買,沒人買屋主也會
01/20 06:48, 70F

01/20 06:48, 5年前 , 71F
思考價格是否該調整?再者,幾趴怎麼訂?每個區域發展
01/20 06:48, 71F

01/20 06:48, 5年前 , 72F
跟土地、房屋增值本來就不一樣,好嗎?
01/20 06:48, 72F

01/20 11:54, 5年前 , 73F
別做夢了,哪個總統會希望房地產在自己任內崩盤?房地
01/20 11:54, 73F

01/20 11:54, 5年前 , 74F
產崩盤牽涉到的層面太廣,政府又不是傻子。
01/20 11:54, 74F

01/20 11:56, 5年前 , 75F
認為實價持有稅太高 就代表房價也太高 解法就是降房價
01/20 11:56, 75F

01/20 11:57, 5年前 , 76F
稅基跟著降 實價持有稅自然會降
01/20 11:57, 76F

01/20 13:01, 5年前 , 77F
聽網路鍵盤革命家的話越多的 死的越慘
01/20 13:01, 77F

01/20 13:03, 5年前 , 78F
高雄選前每天幹醮韓國瑜的深綠長輩 選後看到房價可能
01/20 13:03, 78F

01/20 13:03, 5年前 , 79F
會漲眉開眼笑著說這樣不能多買幾間了啦 這就是現實社
01/20 13:03, 79F

01/20 13:03, 5年前 , 80F
01/20 13:03, 80F

01/20 17:25, 5年前 , 81F
炒房客說馬囧真的在打房.....
01/20 17:25, 81F

02/15 15:33, 5年前 , 82F
台灣不太可能實價課稅,除非政府想把台灣打掉重練!
02/15 15:33, 82F

02/15 15:33, 5年前 , 83F
但是打掉很容易,重練就呵呵了...
02/15 15:33, 83F

02/15 15:35, 5年前 , 84F
阿扁時期開始炒房,到馬繼續炒,第二任期開始打房沒錯啦
02/15 15:35, 84F
文章代碼(AID): #1SGnFMCK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GnFMCK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