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美國也是從偷英國技術開始的嗎?

看板historia作者 (煙灰缸裡的魚)時間3年前 (2021/02/22 22:35), 3年前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6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9/15 (看更多)
一次大戰以前國際依舊是重商主義 也就是盡可能增強本國商品市場地位 盡力排除外國商品來獲取最大地位 因此觀點 帝國主義擴張以完全強化本土經濟壟斷 取得殖民地資源交由母國 母國再將產品傾銷殖民地及保護國 富裕偉大帝國(本土)子民 而日本帝國擴張也是本者這個精神 只是時代變了 沒趕上末班車 蛇吞象本來也許不難 但先咬了別人引來關注 最終就是長崎廣島的夏季歷史最高溫 二戰結束美國以各種軍援 讓美國製造商品也得以流傳全球 美國逐漸成全球最富裕 當然勞工工資也日漸水漲船高 沒有了奴隸制度 以外國廉價勞工生產產品 銷售回美國及歐洲成熟市場 在工會日漸強大受黑幫控制下 成了更好選擇 企業不傻 並不會交出獨特本領給予代工者 但在美國失意的戴明博士需要有人實踐理想 在熱血求知日本人要求下 傳授了品管技巧 日本在品管制度下逐漸做的比美國更好 並且實現了建立自有品牌 並且成功傾銷美國 甚至讓美國驕傲的汽車工業 出現了日系品牌陰影 日本成功後一樣尋找打工人 台灣以正確的產業政策 同樣也受益不少訂單 卻是始終學不會品管 或說品管至今依然是差不多先生 家電商品從未反超 汽車更別提了 納智捷的笑話比賣出的車輛更多 倒是電子零組件及半導體 得益於原廠委託設計代工概念發達 別說製造我們要做 連設計創造發明我們一條龍包了 原廠想收回或找他人生產都有難度 畢竟自己已經什麼都不會了 (即便很多人依然以為原廠很強) 這些例子會代表交出工作給別人 最終會使原廠母國失去更多工作嘛? 自然是否定的 美國委託日本代工 雖然80年代似乎差點被日本反打到買下 但美國此時也銷售大量服務產品給日本 包括金融服務及房產業務 最終收割日本一波韭菜更是經典 而放開辛苦勞作的手 走向國際金融收割和更高級服務收費 讓美國即便看似外匯流出 卻其實生活提高更多 而像台灣看似西進大陸投資 最終被技術盜取的事 大多工作實際上已經沒有價值 甚至出現特定外勞年終獎金超高到驚人 因為也沒幾個台灣人想做 如果一直投注在此 就像當初一直著重在富裕農莊經濟 最終錯失第一波工業化的菲律賓及中南美國家 即便富裕和物產豐饒 最終成了經濟三流國家 而扶持大陸經濟真的一無所獲嘛? 依照去年已經達到百分之46的出口貿易佔比 台灣銷售電子零組件和五金及加工機械 正好是一個消費品生產製造大國所需 因此產業轉換利得其實更高 當然利得有多少轉換為僱員收入又是一回事了 來做個總結 結論就是低發展國家 勢必會有些總是不太光彩的發展活動 才有更多機會快速增長自己能力 對於大國及壟斷者來說 壓制並且維持壟斷地位是想當然而為之 而開發成熟工資高漲 卻也迫使企業自行突破壟斷圈來獲取更多金錢 而打破壟斷刺激市場 經濟成長動能反倒越快 扶持起來的窮人最終也可成為消費者和競爭者 這是個循環迴圈 地位不同就有不同受益 ----- Sent from JPTT on my Xiaomi Redmi Note 8 Pr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3.104.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14004516.A.AFE.html

02/22 23:45, 3年前 , 1F
02/22 23:45, 1F

02/23 09:39, 3年前 , 2F
"長崎廣東" => "長崎廣島" ?
02/23 09:39, 2F
※ 編輯: zeumax (49.158.72.105 臺灣), 02/23/2021 10:54:17

02/23 11:47, 3年前 , 3F
樓上XD
02/23 11:47, 3F

02/23 12:39, 3年前 , 4F
02/23 12:39, 4F

02/23 13:31, 3年前 , 5F
這是把產業與就業結構的變遷與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當
02/23 13:31, 5F

02/23 13:31, 3年前 , 6F
成一個議題的說法
02/23 13:31, 6F

02/23 13:35, 3年前 , 7F
總體或帳面來看有成長,但是金融信用擴張的速度大於實
02/23 13:35, 7F

02/23 13:35, 3年前 , 8F
體經濟活動,導致透過金融系統從制度套利賺資本利得成
02/23 13:35, 8F

02/23 13:35, 3年前 , 9F
為顯學,錢滾錢的越來越多,投資在實業的越來越少
02/23 13:35, 9F

02/23 20:25, 3年前 , 10F
現在你要掌控金流才能說扶持別人是正確的
02/23 20:25, 10F

02/23 20:26, 3年前 , 11F
台灣一直無法有足夠的集資能力去養新發明新產業
02/23 20:26, 11F
文章代碼(AID): #1WCy4ah-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WCy4ah-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