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不公布國產車撞擊測試交通部鬼扯成本太高

看板car作者時間7年前 (2017/02/17 10:57), 7年前編輯推噓29(30146)
留言77則, 3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15 (看更多)
小弟之前也覺得 公共政策平台沒啥用 不過後來仔細想想 抗議要成功 需要持續努力才有用 國道收費員也都抗議了好幾年 孫中山都革命11次才成功(雖然可能是假的) 小弟建議可以持續努力 上次行政院回覆結果是 建構測試單位要1.5億元 每款新車要2100萬成本 每年約10款新車 一年可能要花2.1億 建議可以提問 1.如果說建構測試單位只要1.5億 根本就很便宜不是嗎? 政府都輔助電動車100億 連個鬼影都沒上市 2.新車測試 要2100萬成本 可以提出完整的書面報告書 給國人看嗎 3.目前Artc不就有在測撞 為什麼不能公佈 Artc測撞也要花2100萬嗎 如果不能公佈Artc標準和測撞結果 那這樣Artc測撞有何用 而且目前只指訂Artc做測撞 車廠沒有其它家可選擇 政府沒有圖利之嫌嗎 現在平台有規定 10天之內要回答 而且可以重覆提出相同議題 鄉民就一直提一直問 讓那些官員煩死 知到國人的決心不容忽視 只要官員一天沒解決 問題就一天不會停下來 然後直到革命成功為止 才是正解 ※ 引述《daih (小傻瓜)》之銘言: : 要那麼多人連續 : 最後被交通部打槍 : 不知道要這公共政策平台做什麼? : 假議題做給民眾看,說我有在接受民意喔 : 回應的政府機構,根本沒有意思要解決問題 : 所以我朋友就提了一個,廢除公共政策平台 : 也被接受了~但是需要大家幫忙投票~ : 網址如 http://join.gov.tw/idea/detail/3d422cb4-47c1-433e-9213-0a301d702ce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5.246.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487300279.A.A6C.html

02/17 11:00, , 1F
煩死? 他就只要複製貼上 十秒解決
02/17 11:00, 1F

02/17 11:01, , 2F
我看是提問的人會先沒耐性問
02/17 11:01, 2F
如果那些國道收費員 都這麼想 他們就不會成功了

02/17 11:09, , 3F
要看看,回答的太唬爛,敵對陣營的媒體可能會鞭他
02/17 11:09, 3F
我也覺得

02/17 11:10, , 4F
一堆吃飽沒事幹的台灣人多的跟螞蟻一樣 不怕沒人問XD
02/17 11:10, 4F

02/17 11:10, , 5F
另外如果這類問題一直有人問,也可能有民代想出來搞
02/17 11:10, 5F

02/17 11:13, , 6F
其實煩死的只是一些可憐人而已,官員不痛不癢。
02/17 11:13, 6F

02/17 11:16, , 7F
artc公布撞測也沒屁用阿 車廠拿選手車去撞測也沒參考價值
02/17 11:16, 7F
革命沒辦法一步到位 先公開標準和結果 再來討論方法

02/17 11:19, , 8F
一年兩億根本便宜 夢O家一晚就花光了
02/17 11:19, 8F

02/17 11:19, , 9F
多少有點參考值啊 連特派選手車都測的不好看 就要多考慮
02/17 11:19, 9F

02/17 11:20, , 10F
xx%一年的錢可以測四十年 (只是舉例
02/17 11:20, 10F

02/17 11:21, , 11F
要就連車輛取得來源一起調整
02/17 11:21, 11F

02/17 11:24, , 12F
只能設獨立機構直接買車測試 進口車直接引用產地的測試
02/17 11:24, 12F
引用產地可能也會有問題 誰知道有沒有偷拔配備 之前RAV的小面積偏位撞擊 保桿駕駛座側的強化套件 據說台灣的進口車就沒裝

02/17 11:27, , 13F
官員會說是敵對陣營的網軍
02/17 11:27, 13F

02/17 11:27, , 14F
叫派遣工讀生複製貼上回你就好了.有什麼好煩的.
02/17 11:27, 14F
複製貼上肯定被幹爆 還有蘋果勒 另外選舉前總會有人想做政績 找議題

02/17 11:45, , 15F
我也是覺得再重複提問,但每一次提問時,要反駁前次
02/17 11:45, 15F

02/17 11:46, , 16F
官員的回答,就是一邊打臉一邊問這樣
02/17 11:46, 16F

02/17 11:49, , 17F
蔡政府的垃圾官員不意外
02/17 11:49, 17F

02/17 11:54, , 18F
執政黨餓太久了
02/17 11:54, 18F

02/17 11:54, , 19F
你是不是沒寄信過給公家機關
02/17 11:54, 19F

02/17 11:55, , 20F
你覺得他會怕怕你塞爆他信箱嗎
02/17 11:55, 20F
我有寄過 之前驗車廠不給驗車數據 我想看煞車力道和車子前後配重 和污染數據 鬼扯啥少紙化 不就一張紙而已 叫我去找監理站要 隔天早上 我就投訴監理站信箱 不給報告是在驗個屁 下午就打電話來抱歉說 因應少紙化 所以現在規定不給紙本 然後有說會打電話去驗車廠幫我要 隔幾分鐘驗車廠 就打電話來叫我去拿報告了 只能說別太先入為主 沒做怎麼知道會失敗 很多事沒有堅持就沒有成功 ※ 編輯: gk1329 (112.105.246.36), 02/17/2017 12:14:49

02/17 12:11, , 21F
我覺得連署氣囊下限數比較容易
02/17 12:11, 21F

02/17 12:12, , 22F
等著連署
02/17 12:12, 22F

02/17 12:16, , 23F
之前RAV的小面積偏位撞擊 保桿駕駛座側的強化套件 這個要
02/17 12:16, 23F

02/17 12:17, , 24F
講一下 全世界只有在美國販售的車型有這個 所以其實車商
02/17 12:17, 24F

02/17 12:17, , 25F
對於ARTC的問題....你真的錯很大...
02/17 12:17, 25F

02/17 12:18, , 26F
國道收費員是為私益,當然拚死拚活都要堅持到底阿
02/17 12:18, 26F

02/17 12:18, , 27F
臺灣並沒有要求車廠一定要在ARTC撞或是檢測,臺灣的進口車
02/17 12:18, 27F

02/17 12:18, , 28F
都一樣沒有壓力才不會去做好 然後不要期待政府了 看能不
02/17 12:18, 28F

02/17 12:18, , 29F
幾乎都是直接沿用國外實驗室的撞測成績
02/17 12:18, 29F

02/17 12:19, , 30F
國產車廠基於成本考量 當然是直接在國內實驗室撞
02/17 12:19, 30F

02/17 12:19, , 31F
能上街頭直接給車商和政府壓力 不過以台灣對行車安全漠視
02/17 12:19, 31F

02/17 12:19, , 32F
然後另一方面,ARTC撞測都是車廠出錢 客戶出錢撞測
02/17 12:19, 32F

02/17 12:20, , 33F
你只是受測單位 何來權力公布? 公布等被客戶告嗎XD
02/17 12:20, 33F

02/17 12:20, , 34F
的程度 就算組織成功了也不會有多少人參加吧...
02/17 12:20, 34F

02/17 12:20, , 35F
可以看一下這篇 https://www.kingautos.net/111244
02/17 12:20, 35F
由於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並不隸屬於交通部所管轄,並無法要求ARTC必須公開撞測資 料,因此公布與否的決定權仍然在於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本身。而依照ARTC過去所公 布的新聞稿,指出國內車廠申請法規測試時,費用乃是由廠商負擔,ARTC乃是受委託測試 ,因此測試結果屬於廠商所有,ARTC並無權公布結果。不過另一方面,國內車廠遞交檢測 報告及相關文件給交通部審驗機構申請合格證時,此資料即進入政府管轄範圍,交通部即 有權決定是否公開供民眾查詢。 截錄一下重點 就是最後一句 國內車廠遞交檢測 報告及相關文件 給交通部審驗機構申請合格證時 此資料即進入政府管轄範圍 交通部即有權決定是否公開供民眾查詢 合格就進入政府管轄範圍 為什麼不能公佈? 沒過的公佈幹麻 民眾又買不到 ※ 編輯: gk1329 (112.105.246.36), 02/17/2017 12:24:44

02/17 12:22, , 36F
覺得kecon搞錯問題重點了 當然artc確實只是測試單位
02/17 12:22, 36F

02/17 12:23, , 37F
公布與否不是他們可以決定 重點在公佈才能對成績不好的車
02/17 12:23, 37F

02/17 12:25, , 38F
廠產生壓力 問題也不在國外這些嚴格的單位都不是政府的
02/17 12:25, 38F

02/17 12:26, , 39F
哪邊有規定國外不是政府組織的測試到台灣來不能是政府做?
02/17 12:26, 39F

02/17 12:26, , 40F
我大概懂意思了,不過國內只有ARTC應該不是圖利廠商的問題.
02/17 12:26, 40F

02/17 12:27, , 41F
而且其實不管是美國或是歐洲 新車上市都是最低限度安全即可
02/17 12:27, 41F

02/17 12:28, , 42F
美國跟歐洲的撞測單位都是民間自己成立的 就算撞出來3顆星
02/17 12:28, 42F

02/17 12:28, , 43F
artc的問題其實是它的高層都是汽車業界人士導致沒公信力
02/17 12:28, 43F

02/17 12:28, , 44F
只要通過政府規定 一樣可以上市 臺灣現在就是走歐規
02/17 12:28, 44F

02/17 12:29, , 45F
也不是要幫政府講話 但是要提升車輛安全 真的得靠消費者
02/17 12:29, 45F

02/17 12:29, , 46F
國外也是因為消費者要求提高 車商才跟著改進 才會有第三方
02/17 12:29, 46F

02/17 12:29, , 47F
撞擊測試單位or保險公司去成立這種撞測部門
02/17 12:29, 47F

02/17 12:29, , 48F
台灣市場太小 做測試是賠錢生意(國外是保險公司做的)
02/17 12:29, 48F

02/17 12:32, , 49F
不讓政府去做應該是永遠不可能推進車輛安全
02/17 12:32, 49F

02/17 12:38, , 50F
日本的NASVA/JNCAP是政府出資 CNCAP也是國有公司
02/17 12:38, 50F

02/17 12:44, , 51F
查了一下全世界只有美國有純民間的測撞單位(iihs)
02/17 12:44, 51F

02/17 12:45, , 52F
其他都是政府出資
02/17 12:45, 52F

02/17 12:49, , 53F
這些東西本來就要測 公布要花2100萬 這你敢信?
02/17 12:49, 53F

02/17 12:50, , 54F
假人(聽說100萬)和車的錢 而且不是撞一次就好 2100差不多
02/17 12:50, 54F

02/17 12:51, , 55F
我的意思是說 ARTC本來就有撞擊測試 現在只是要求他公布
02/17 12:51, 55F

02/17 12:51, , 56F
跟我說要花很多錢所以也不公布?
02/17 12:51, 56F

02/17 12:56, , 57F
我實在不知道政府在意廠商的成本幹嘛
02/17 12:56, 57F

02/17 13:01, , 58F
02/17 13:01, 58F

02/17 13:14, , 59F
都已經加關稅保護國產了,現在還怕國產車成本增加
02/17 13:14, 59F

02/17 14:13, , 60F
民主就是個笑話
02/17 14:13, 60F

02/17 14:26, , 61F
其實就是人命不值錢
02/17 14:26, 61F

02/17 14:35, , 62F
看交通部回應遊覽車的話,就知道交通部沒救了
02/17 14:35, 62F

02/17 14:36, , 63F
政府寵資方,資方虐勞方,勞方罵政府,政府幫誰?
02/17 14:36, 63F

02/17 14:37, , 64F
誰有錢就幫誰,慣老闆不就是政府寵出來的?
02/17 14:37, 64F

02/17 14:38, , 65F
養一堆垃圾在部會裡面毫無作為,整天拿錢嗆勞工
02/17 14:38, 65F

02/17 14:38, , 66F
真不懂他們腦袋為什麼又餓放家裡
02/17 14:38, 66F

02/17 14:55, , 67F
同意。有人起頭,就有人附議
02/17 14:55, 67F

02/17 15:59, , 68F
02/17 15:59, 68F

02/17 16:19, , 69F
我想抗議比較有用
02/17 16:19, 69F

02/17 16:47, , 70F
我同意第三點,最好弄到不給就是圖利廠商的方向走
02/17 16:47, 70F

02/17 18:12, , 71F
中肯 便宜而且對產業發展有正向效果
02/17 18:12, 71F

02/17 20:55, , 72F
提案公共政策平台當附議人數超過一定人數,必需由該行政
02/17 20:55, 72F

02/17 20:56, , 73F
單位首長級署名回覆。敢下這種決策就不要怕署名。
02/17 20:56, 73F

02/17 21:24, , 74F
2.1億也才200多台車的售價 政府根本在輪肖維 成本一點都不
02/17 21:24, 74F

02/17 21:24, , 75F
02/17 21:24, 75F

02/18 02:26, , 76F
說個笑話 2.1億算高成本的話, 那這個政府就是在裝笑圍了
02/18 02:26, 76F

02/18 22:27, , 77F
報告都出來了,交通部不想公佈結果而已,跟成本無關..
02/18 22:27, 77F
文章代碼(AID): #1OfcQtfi (ca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5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OfcQtfi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