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R: [問題] 誤判作為反對死刑的理由的條件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討厭傲嬌)時間15年前 (2009/06/21 23: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108 (看更多)
※ 引述《juotung (想飛)》之銘言: : 所以我說很多的情境不能憑空去想 : 我們需要很多的背景資料來模擬那個真實殺人的情境 : 而不是幻想一個沒頭沒尾的理想情境 : 想像一個忍受丈夫家暴十年的妻子 : 想像一個中年失業被老婆整天罵窩囊廢的丈夫 : 想像一個夢想開賓士、但只能在社會邊緣求生存的討債公司小弟 : 想像一個極端迷信、相信吃了對方就可以使對方的厲鬼不找自己復仇的人 :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順順利利 : 又缺少一些移情入戲的感覺訓練 : 可能真的很難模擬那種殺人、犯重罪的情境衝動 : 要模擬它 : 你必須「認真的」想殺人,然後測試一下,死刑在該衝動下對你的嚇阻力 : 而不是泛泛的隨口說說、憑空想想 我想為此補充一個例子,印象中是去年的新聞,一個年僅17歲的高職生殺了自己的老爸。 這個加害者趁他老爸睡覺時,用菜刀把老爸活生生地砍殺致死,之後他本來就到警局自首 ,殺害直屬血親,死刑無疑。而這個死刑犯是什麼家庭背景呢?他老爸長年待在家不工作 ,老媽智能不足,哥哥也智能不足,還有一個弟弟(或妹妹)年紀很小,他半工半讀唸高職 ,打工賺的錢卻是家裏唯一的收入,餵飽家裏所有人後也不會有積蓄,打工的錢當然不會 賺多,就算有多,也會被他老爸拿去賭,家裏當然也有低收入戶補助、殘障津貼,但也一 律被他老爸拿走,花得一毛不剩。老爸還常常打老媽,鄉里鄰居能幫的都幫了,但種種的 辦法都無法改善他們的狀況,終於有一天,這個死刑犯受不了了,請老媽去哄弟弟(或妹) 睡覺,把老媽支開,在哥哥眼前把受害者砍死。 街芳鄰居知道後,並不是說:「大逆不道」,也不是說:「看那小孩平常很孝順媽媽, 又錢都拿回家,人乖乖的,不是做這種事的人啊!」而是感到無奈,與同情這個死刑犯。 要說申請離婚或保護令嘛,他老媽沒有這個能力耶,而他又未成年,未成年的小孩想做 什麼都要請示監護人的。他的監護人就是他老爸啊! =================================================================== 從前面的討論串來看,既然死刑不是對所有人都有嚇阻力,也不是對所有人都沒有嚇阻力 ,那死刑就不是百分百地有效預防犯罪,那以死刑的效力來預防犯罪就無法作為剝奪生命 權的正當性,何況還有被誤判、冤案、被陷害、頂罪的人的生命。 如果法律應該保護所有無辜的人,那就不該有人因為死刑的方便被誤判而致死。 主張廢除死刑的人,並不是看不清現實,並不是沒受過傷害。並不是都支持人性本善, 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在底層社會的邊緣人,把思緒放在那些明明是該所有人都獲得保障, 就是有人沒被保障到的問題。 有死刑犯曾說:待在牢裡等死的這一段日子,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段能好好吃飯、 好好睡覺,且不用活在恐懼之中的日子。 胡惠玲為鄭南榕所著的《我喜歡這樣想你》裡有這一段話: 前幾天,我和吳乃仁講話。他說了一句話,原句我已經忘了,大意是說,他 從不鼓勵人家為兩千萬台灣人犧牲,因為他有時看到台灣人,只想一巴掌打下去 ,搞不清楚為什麼要為這種人犧牲。 其實我也是這麼想。如果我們曾經積極的做什麼,或乾淨的不做什麼,並不 是念念不忘要為兩千萬台灣人犧牲奮鬥,而是為自己,為了自己的心安理得,為 了自己晚上好睡一點,為了以後不遺憾。你做的種種,應該也是這樣吧。我早早 放棄詮釋你生前死後的意義和影響,寧願認定你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自己的信 仰,或諸如此類很抽象很遙遠卻很不可或缺的東西。因為諸多台灣人的諸多模樣 ,也常令我忍不住想要一巴掌往他的腦袋瓜打下去呢。 又我挺能同意《見樹又見林裡的一段話》: 經濟上缺乏保障,似乎是資本主義社會大多數人所共有的狀況。我們常常不去質疑到底是 什麼社會體系,使得我們覺得經濟上沒保障,我們常就只是在這種經濟缺乏保障的個體系 中,努力工作,為自己建立經濟上的安全地帶。最容易做的就是,緊守自己所有,讓其他 人想辦法謀生。所以囉,這樣做的話,一個社會的經濟匱乏與貧窮的狀況,並不會改善。 也就是說,社會的問題並不會解決。反而眾人就好像在玩搶位子的遊戲一樣,在各種貧富 貴賤等級中進進出出,輪流更替。我只要搶到一把椅子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問:怎麼沒有 足夠的椅子,人每個人都有一把。 把「經濟」拿掉,加入「權利」或「生活」,就是我想說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73.128
文章代碼(AID): #1AFaiyZw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5 之 108 篇):
文章代碼(AID): #1AFaiyZw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