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蘇花高的優點.........

看板Road作者 (姜小約)時間17年前 (2007/05/30 22:43), 編輯推噓16(16029)
留言45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1/45 (看更多)
※ 引述《ji394xu3 (Jump ~ Jump ~)》之銘言: : 1.錢潮不一定跟人潮成正比,人潮也不代表繁榮進步與否,結論是您仍舊沒有回應人口 : 增減跟繁榮與否有何"絕對關係"。 什麼情形下會吸引人潮進駐 如果以台灣的情形而言 一個地方吸引人潮長期進駐 是代表該地能提供的就業機會 生活機能非常足夠 在上述條件的足夠的情形下 若是[人潮大量擁進] 相對上生活機能的需求激增 為了滿足這樣激增的生活需求 各項能提供滿足生活機能需求的商家業者就會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 這些商家的成立不僅滿足這類的需求 相對的也帶動該地商業活動的成長 不知道我這樣的回答你是否滿意 別再硬凹了 和我一樣學過經濟學的你不可能不知道這種理論[尤其你過都市計畫相關領域] 就算你沒學過 那這樣的common sence依你的程度應該不難理解才對 又何須這樣把別人的回答裝做沒聽到 : 2.花蓮當初因規模太小而未規劃省轄市,嘉義與新竹亦降升一次,更有意見將基隆新竹 : 嘉義廢除省轄市,您認為花蓮縣三地合者可為省轄市??真是詭異。(註1) 是嗎 給你看最新一期人口統計列表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class/class_paper_open.htm?d =2007-05-20&e=fr_123&t=.htm&j=1473&f=main&v=1 花蓮市+新城鄉+吉安鄉三地約21萬人口 人口密度約1680人/平方公里 你覺得密度很小 但你看看其他鄉鎮 連人口最多的玉里鎮也才約2.9萬 人口密度約112人/平方公里 城鄉差距這般明顯 你覺得花蓮三地無法成為省轄市規模??? 況且各項的商業 工業 服務業都集中在這三地的花蓮都會區 老早就成為東部第一大城及區域中心 新竹我覺得沒必要降 台灣心臟竹科在那裡 重要性匪淺 至於覺得最該降的是嘉義 本身主體性不如以北的台中 以南的台南兩省轄市 也不如東部的花蓮都會 如果嘉義有資格保留省轄市的話 那花蓮不會沒資格 建議閣下常來花蓮吧 別老是待在台北連花蓮都沒來過 就說花蓮沒資格成為省轄市這種令人很反感的話 : 3.請提出蘇花高通車後花蓮會人口"加速"外移的證明。 蘇花高還沒建 當然無法提供給你數據證明 我過我可以提供一個網站的數據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f/r/fr_123/content.htm 麻煩請從148頁開始網前瀏覽到第一頁 觀察這幾年[雲林縣]的人口變遷 尤其觀察二高全線通車以及東西向通車後的變化情形 你就會察覺[什麼叫做人口加速外移] 中山高通車後雲林人口外移就很嚴重了 二高 東西向卻意外的助紂為虐 讓雲林的人口外移問題雪上加霜 或許你會問我為什麼要拿雲林和花蓮比 我會回答你 他們兩都是農業縣 你或許會再問我 花蓮縣不是有個工商匯集的花蓮都會區嗎 怎麼說農業縣 那我會回答你 那只是新城吉安花蓮三地是這樣的情形 扣掉這三地 其他的鄉鎮都是農業鄉鎮 蘇花高通車後 這些農業鄉鎮會跟著倒楣 就如同雲林一堆農業鄉鎮一樣 外流嚴重 : 4.花蓮連外(台北)交通也可以不止鐵道與蘇花公路兩種選擇。 沒錯 但是閣下請搞清楚 什麼樣的聯外交通 對花蓮負面影響衝擊最低的 不可否認蘇花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在蘇花高背後卻隱藏著很多負面衝擊問題 例如花蓮市區交通衝擊等 基本上我不曉得你有沒有來過花蓮 不過我可以很認真的跟你講 花蓮市區無法宣洩蘇花高所帶來龐大交通車流量 花蓮三大主幹道中山路 中正路 中華路一進入市區就呈兩線道狀態 而外環道中央路沒有經過花蓮核心地帶 無法解決市中心的交通擁塞問題 你說[既然路幅小 為何不拓寬] 會說出這種話的一定沒來過花蓮 基本上 中山路 中正路 中華路拓寬 勢必拆遷兩旁民宅 屆時民怨四起你奈何得了嗎 況且這些兩線道都經過核心地帶 必須整個市區重新打掉才有拓寬的可能 再者 停車位嚴重不足也是一大因素 別忘了你的高速公路是給誰開 假如停車位不足 你是要讓車流都塞在陸上找停車位嗎 還是違規停車嚴重使的當地交通衝擊雪上加霜 花蓮的聯外交通還沒有到[不方便]的程度 真正的不方便是在境內的大眾運輸系統嚴重缺乏 首要改善的是這一點 而不是期望蘇花高 : 5.北宜高通車後竹科宜蘭廠旋即開始作業,"這跟花蓮聯外交通便利與否一點都沒關係" : 請教何來證明??當初竹科設東部分廠時亦將花蓮選定項目之一,其最後沒有成案原因 : 就是蘇花高懸而未決因而給了當時進度趕工完成的北宜高直接受惠者宜蘭。 大錯特錯 竹科設東部廠不來花東地區 是因地震頻繁影響高科技代工甚鉅 跟蘇花高一點關係也沒 至於宜蘭基地設立是因為花東地區的地震問題無法解決因而受惠 不過你也別把宜蘭基地看的太重 基地要設很簡單 但是設完就可以繁榮該地嗎??? 還是得看看有無廠商願意進駐吧 沒有進駐 就像銅鑼 雲林基地一樣的下場 基本上我看北宜高通車後的一年時間 宜蘭利澤簡的產業進駐似乎沒啥動靜 也沒有聽說過有任何一家科技業廠商願意來宜蘭創造就業機會的 : 6.外國遊客包遊覽車在時間/金錢/機動都遠勝過搭乘鐵道轉接駁,反而鐵道與航空受限 : 班次/時間/機動,對於幅員廣大的花蓮觀光而言幫助有限,這也是為什麼目前至花蓮 : 觀光的旅遊團仍舊以遊覽車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又是一個大錯特錯 外國遊客包遊覽車乃是受限於當地大眾運輸接駁嚴重不足 而租車遊覽又有一定不可行的因素情形下[駕駛習慣不同] 才做出的最下下策旅遊方式 以現在自由行興盛的國外很多地區國家 對於遊覽車包團這樣的旅遊並不熱衷 然而對外國觀光客而言 金錢 時間根本不是問題 都敢一次花個七天六夜來觀光 這些花費對他們而言不會構成負擔 至於機動性 以七天六夜的時間 機動性的影響較小 有的是時間 根本不需要蜻蜓點水式的趕場旅遊 再者 花東地區鐵道運輸在觀光上的瓶頸為[可即性不足] 導致很多遊客出了車站項斷了腳一樣寸步難行 先不論航空[況且航空不是花蓮地區運輸主流] 鐵道鐵道雖然受限於班次 時間 機動性 但你不可否認的 是他的運量 是陸地運輸中最大的 目前以花東幅員遼闊的面積 假設能夠以各主要鄉鎮車站為起點 規劃連接各鄉鎮知名觀光景點的接駁巴士 配合鐵路到站時間發車或返行 這樣轉乘接駁的系統完善 相信可以大幅取代遊覽車包團的方式 尤其遊覽車包團也不自由 行程固定很難做更改 而接駁巴士市固定景點接駁 對旅客行程安排較具彈性 自由行的規劃也較可行 花蓮地區觀光團以遊覽車為主 應該只受限於國內和對岸的觀光客 以及部分的日本團 剩下的 不見得就會選擇以遊覽車作為首選 別忘了 你要包團 還得要有人願意跟你包團 人數得湊齊才行 如果無法包團的情形下 你要怎麼來花蓮觀光 還不是得坐火車來 更何況包團遊覽最大的不便是行程固定不易更改 對於一些想去某些景點的少數團客更是無法玩的盡興 : 7.基礎建設包括很多,鐵道是一環,高速公路亦是一環,所謂交通必須是多管齊下的發 : 展,再如何強調大眾運輸的城市或國家也從不會絕對禁止道路開發,香港新加坡亦然 : ,因此要發展大眾運輸樂觀其成,但這並不影響高速公路蓋不蓋,因為兩者並非絕對 : 的"你死我活"。 我很認同交通建設要多管齊下 但也請閣下認清這個事實 交通建設是來改善交通問題 不是製造更多的交通問題 現在花蓮聯外交通還不算不便利 起碼還有台鐵 太魯閣號兩小時就到台北 建高速公路雖然解決了[花蓮公路運輸快速聯外]的問題 但是相對也會製造[衝擊花蓮市區交通]的問題 如果一個交通建設會製造更多交通問題 那它實在是沒有立場和其他建設 一起來[多管齊下] 新加坡 香港這些大眾運輸模範城市雖然沒有禁止道路的開發 但是他們卻有很嚴格的政策手段去抑制私有車輛的成長 這一點台灣有辦法做得到嗎 叫你停在路邊一小時跟你收一百 你不反彈嗎 如果台灣沒有辦法做到 那貿然的開闢一條高速公路到花蓮 私有車輛變多導致擁塞 是不是讓交通問題更雪上加霜 更為複雜 所以基本上我認為 [假設蘇花高只開放大客車及貨車通行 禁止小客車通行] 我會贊成這項建設案 問題是 有可能嗎 : 8."業主所獲得的收益實在真的不多"?? : DPI主計已經證明花蓮縣民每年每人可支配所得高過於西部很多縣,請提出實際數據, : 其它您個人要從水電瓦斯租賃.....等等去"感覺、猜測"任何結論勿提,我只要數字。 DPI只是一個數據 你沒有實際分析 缺乏客觀考量 實在沒有理由依花蓮人可支配所得不低就說花蓮人收益不差 別忘了 可支配所得=/=平均月[年]所得 可支配所得高 並不代表這邊薪資水平也高 以我目前觀察 花蓮火車站前的香城飯店 平均起薪也才兩萬而已[天祥晶華也差不多] 一般的服務業甚至僅有一萬八左右 跟台北地區平均月收入比起來你說是高是低 別忘了業主收益牽動到員工薪資水平 假如今天員工薪資水平只有這樣的水準 那業主的收益也不會有多好的數字 煩請閣下還是搞清楚[可支配所得=月收入減去日常生活開銷]這公式 別再可支配所得和月平均所得這兩樣傻傻分不清楚了 : 9.我只相信"公務主計資料",您要論汽車奢侈與否那麼從"每千人汽車持有率"是最客觀 : 可得資料,至於您要扯到汽車是新購?舊車?廠牌?...同樣在其它縣市也一樣存在,有 : 意見歡迎提出"實際資料"佐證說明,一樣提醒勿再提"個人感覺"的東西。 很簡單 第一 我叔叔之前在NISSAN待過 他們公司業績怎樣 相信比你清楚 第二 你連公務主計資料都錯誤引用 也沒來花蓮實際賣過車 怎麼有資格說 其實汽車在花蓮不算奢侈品 你連車都沒賣 怎麼知道好不好賣 第三 你既然要相信數據 可以 但煩請你不要錯誤引用 因為 [千人持有車比率]是無法看出該地每年度新車銷售統計資料的差異 你連資料都錯誤引用 當然會有這樣的認知落差 第四 花蓮汽車銷售實際情形 應該要實地去問當地的銷售業務人員比較客觀 絕對比你那錯誤引用的[千人持有比率]來的更貼近事實 我說過 這個地方只能賣五千台車 當你賣到五千台時 人口沒有增加的話 你的第五千零一台車等著生灰塵吧 第五 還是希望你能親自來花蓮一趟 有空去觀察統計一下縣警局及各分局 TEANA新車是否接近百台左右 相信花蓮鄉親應該有看過這種車常在路上跑 我也相信花蓮鄉親不會認為我在唬弄大家 : 10.既然你提不出西元2006年花蓮人第一次購車"比例"證明。那我只能當你信口雌黃又再 : 發表"個人感覺"。 抱歉 我並非什麼知名市調公司人員 這一點還是得問各廠牌車輛行銷據點的業代主管最清楚 我是不清楚其他廠牌的銷售業績如何 就我叔叔之前所待的NISSAN而言 扣掉大批訂購的訂單 只就個人購車的銷售業務統計分析 從2000年開始花蓮地區的銷售業務開始逐年下滑 我相信其他地區汽車銷售業也在衰退 但還不至於和花蓮一樣這麼嚴重 所以我希望隔閣下既然那麼有興趣想得知花蓮汽車銷售業務情形 不妨來花蓮賣一個月車子看看 相信你一定會得到滿意的答案 : 11."市場大競爭大,市場小競爭小,業績成敗端看個人能力",希望這是最後一次重提。 不好意思 當一個地區需求飽和 市場競爭大小根本就是IN VAIN 以NISSAN這樣品牌的車輛不至於不好推廣 實在受限於大環境不理想所致 至於業績成敗端看個人能力 謝謝 我希望你來花蓮賣車一個月看看 看看你有多好的能力 要不然不會講出這種話 當然 上述話也是我最後一次重提 在下等著你來花蓮賣車 順便分享一下你的銷售實務經驗 : 12.國外旅遊"大多數"以包團旅遊這是常識,而且目前國外旅遊團平均人數都在50人以上 : ,國內更是猶有甚者。即便是有自助旅遊愛好,此部份人士要選擇搭乘其它交通工具 : 並無規定不可,這與推行遊覽車觀光兩者並無抵觸與衝突。至於國內人士當然視人數 : 而定,只有10多人,開兩台休旅車綽綽有餘,也遠比搭乘鐵道省錢與機動性高,完全 : 不必考慮到遊覽車。不想自己開車也可以參加旅行社與其他人併團在遊覽車,這種旅 : 遊方式的人在目前也不在少數。因此整個花蓮縣考慮幅員與觀光習慣,包遊覽車才是 : 對"大多數"觀光客有利的方式,大眾運輸觀光只能排在其次了。 又是一個大錯特錯 以我在花蓮待過一年的時間 國外旅遊除了大陸團 部分日本團之外 幾乎都是自由行的散客 你沒來花蓮待過自然而然會說出這種話 有空去花蓮市區走一走 那些白皮膚 金頭髮的遊客 看看他們是搭遊覽車還是11路公車 整個花蓮縣考慮幅員遼闊的情形下 雖然包遊覽車團是最對大多數人最有利 但是對於要發展國際觀光規模的方向 是更無力 尤其自由行興盛的國家不在少數 加總這些自由行的人潮 其規模不可小看 一個真正觀光業發展良好的觀光勝地 不會只是考慮到大多數遊客的旅遊習慣 而是會考慮全體各類型遊客的觀光需求 才會發展成觀光勝地的榮景 以現在目前花蓮的表現而言 似乎還達不到這樣的標準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44.216.71

05/30 23:51, , 1F
別忘了花蓮在等大陸觀光客
05/30 23:51, 1F

05/31 00:09, , 2F
與其等大陸客還不如先將境內的運輸接駁設施做到完善
05/31 00:09, 2F

05/31 00:11, , 3F
畢竟境內國外遊客是現成的 是不用等的 你是希望花蓮成為
05/31 00:11, 3F

05/31 00:13, , 4F
國際觀光勝地 連大眾接駁運輸系統都沒有改善 怎樣有魅力
05/31 00:13, 4F

05/31 00:14, , 5F
吸引外國遊客來觀光 又怎樣成為知名國際觀光勝地呢
05/31 00:14, 5F

05/31 00:15, , 6F
樓上兩位論點不是一樣嗎 就是要吃觀光客
05/31 00:15, 6F

05/31 00:16, , 7F
既然要吃觀光客 那所有的觀光需求都須滿足 而不是二擇一
05/31 00:16, 7F

05/31 00:17, , 8F
只期望高速公路興建卻無視花蓮大眾運輸系統極需改善
05/31 00:17, 8F

05/31 00:18, , 9F
缺乏整體考量乃非良性解決該地觀光所遇到發展瓶頸之方法
05/31 00:18, 9F

05/31 00:27, , 10F
可是嘉市人口密度(人/km^2)也很高:4538 只看省直轄市的
05/31 00:27, 10F

05/31 00:31, , 11F
話嘉市是僅次於北中高三市. 花是否省轄則沒什麼意見
05/31 00:31, 11F

05/31 00:37, , 12F
省直轄市人口密度:高>北>中>嘉>南>竹>基...
05/31 00:37, 12F

05/31 01:38, , 13F
要是中央肯給多一點錢補助新設的大眾運輸路線就好了,不
05/31 01:38, 13F

05/31 01:40, , 14F
然對背包客實在很不方便呀,難到的地方只剩計程車吧
05/31 01:40, 14F

05/31 02:43, , 15F
觀光區內部的交通 不知日本是如何 連外我支持高鐵啦!!
05/31 02:43, 15F

05/31 08:31, , 16F
花蓮的聯外交通並不會不方便.反而是內部的各點連結問題較大
05/31 08:31, 16F

05/31 12:22, , 17F
乾脆把中山 中正 中華中間那快全部拆掉 超級花蓮大道
05/31 12:22, 17F

05/31 12:21, , 18F
嘉義市人口密度很高沒錯 但主體性很缺乏 個人去過嘉義市
05/31 12:21, 18F

05/31 12:23, , 19F
反到覺得沒有一點像省轄市的感覺 跟彰化 屏東差不多
05/31 12:23, 19F

05/31 12:41, , 20F
連雲嘉一代的民眾假日時都往台中跑了 根本不會留在嘉義
05/31 12:41, 20F

05/31 12:42, , 21F
沒辦法 台中所能提供的生活機能真的是比嘉義市好太多了
05/31 12:42, 21F

05/31 12:53, , 22F
嗯 你不是在討論團體跟背包客嗎? 大那是團體還背包客?
05/31 12:53, 22F

05/31 12:54, , 23F
你講的也沒錯啊 花蓮的建設是要多頭並行 你講的也是啊
05/31 12:54, 23F

05/31 12:54, , 24F
但是不代表高速公路沒有其存在必要
05/31 12:54, 24F

05/31 13:30, , 25F
果然你沒看清楚我所要表達的 交通建設是多管齊下我認同
05/31 13:30, 25F

05/31 13:30, , 26F
但前提是要建立在解決交通問題的基礎上 若一項交通建設
05/31 13:30, 26F

05/31 13:31, , 27F
會製造出更多衍生的交通問題時 那必須質疑這項建設是否
05/31 13:31, 27F

05/31 13:32, , 28F
合理 否則這樣會失去推動交通建設本身的意涵
05/31 13:32, 28F

05/31 13:56, , 29F
說到賣車我提供一個 最近我家要把開了1X年的車換掉
05/31 13:56, 29F

05/31 13:57, , 30F
結果一堆業務來搶 還拼命拜訪 客氣熱情到不行XD
05/31 13:57, 30F

05/31 13:58, , 31F
可見現在花蓮賣新車的業務真是夠慘澹XD
05/31 13:58, 31F

05/31 13:58, , 32F
以前我們這種散客 大概不會有這般待遇吧
05/31 13:58, 32F

05/31 14:11, , 33F
這是以觀光業發展的花蓮的悲哀 如果沒有產業進駐的話
05/31 14:11, 33F

05/31 14:13, , 34F
起碼薪資水平也得提升 否則沒有人願意留在花蓮工作
05/31 14:13, 34F

05/31 14:13, , 35F
人口持續流失只會讓汽車銷售業更蕭條更衰退而已 至於觀光
05/31 14:13, 35F

05/31 14:14, , 36F
客根本不會特地去花蓮買車....花蓮人要加油阿
05/31 14:14, 36F

05/31 14:21, , 37F
你還是沒有提到將來如果很多像大陸客要坐遊覽車來怎麼辦
05/31 14:21, 37F

05/31 14:22, , 38F
叫他們全部改坐火車嗎?
05/31 14:22, 38F

05/31 14:50, , 39F
坐遊覽車就做遊覽車阿 蘇花公路又不是不通 更何況來花蓮
05/31 14:50, 39F

05/31 14:51, , 40F
坐火車的大陸客也不少[上次坐太魯閣號回來就遇到大陸人]
05/31 14:51, 40F

05/31 14:53, , 41F
有很多陸客來花蓮觀光是搭火車來花蓮後配合飯店套裝行程
05/31 14:53, 41F

05/31 14:54, , 42F
陸客來花蓮遊覽並非一定得包遊覽車團才可以阿
05/31 14:54, 42F

05/31 15:41, , 43F
很理想化 陸客跟日本客的習慣差不多 通常全程坐遊覽車
05/31 15:41, 43F

05/31 15:42, , 44F
將來如果大陸觀光客完全開放 蘇花公路不知塞不塞得下咧
05/31 15:42, 44F

06/01 19:38, , 45F
三個鄉鎮市加起來的人口也不過新竹一樣 密度這麼低
06/01 19:38, 45F
文章代碼(AID): #16NOr_4P (Roa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NOr_4P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