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廖玉蕙:評鑑的迷思

看板PhD作者 (ggg)時間13年前 (2010/12/07 11:29),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2 (看更多)
※ 引述《MasterChang (我愛ASM)》之銘言: : : → carex:我是覺得人文關懷跟發SCI or SSCI不應該是互相衝突的 12/05 01:02 : 人文關懷跟發SCI or SSCI不應該是互相衝突,Right. : 不過人文關懷跟教育評鑑制度是互相衝突的!!Why? : 我前面說過教育評鑑是一個冷冰冰沒有人性的制度,設計的 : 初衷就是要解決以前大學教師人性的鄉愿、怠惰造成的研究 : 及教學品質的低落,一個「完美」的評鑑,才能造就良好的 : 教學研究環境,並去除「人性」造成的弊端。 : 不過畢竟是人設計出來的東西,本來就不可能有「完美」的 : 結果,以目前能量化的選項,就是數論文、數發表。對於難 : 以量化的教學、師生互動,是難以量化被評鑑的。而且用數 : 論文、數發表本身也是有侷限性。所以需要很多「例外」去 : 彌補這些不足,減少造成「制度殺人」的遺憾。 : 沒有人性的制度下,談什麼人文關懷? : 沒有人文關懷的教師,造就的是沒有人文關懷的社會。 ============ 現在的系所評鑑跟30年前的專校評鑑是今非昔比. 但是不是如此的具有理想完美性? 可能當時開辦時並非如此 ! 當年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教育部一天到晚收到學生黑函, 大罵學店. 教育 部在經國總統時代是為此戰戰驚驚, 終於扛來洋評鑑! 專科評鑑的總召是到道地 "銅牆鐵壁" 的台大羅銅壁院長, 每校他都要做 最後總結, 其規勸要求比包公大人還明確. 到了石延平院長(台科院)總召時, 石院長就以黃仁宇歷史學家提出的 "中 國在明清後落後就是因為無從在數字上管理"為戒, 民初與抗戰時的吃空缺 虛報讓很多青年軍出身的知識份子戒忌在心, 石院長希望評委擬出一個可 量測的參數與計算公式來做數量評比. 但是這可不是已知經過大量實驗實證 過的已知公式, 很多評委雖不是鈍牛, 但也非牛頓, 那有如此天縱英明, 其 中一個協議就是結果與預期太遠, 與常識太遠可以用評委全體共識修正甚至 推翻. 可是評委實地評鑑很費時費錢的, 教育部官員時時都想著有個電腦或 球抬計分員加總一算多痛快利落, 有銅牆鐵壁與石頭還頂不住? 國科會有一年發現台灣的電子資訊產業發達到被老美逼升匯率為 26:1 時, 驚覺到賺錢的外銷產品竟然跟眼前研究計劃與論文關係不大, 最關鍵威力的 老鼠竟然來自加州. 而當年的老鼠就如今日 Ipad 的雙指撥, 打遍天下無敵 手. 歷經郭夏兩主委也是想在研發上做數字上管理, 所以就開始引進 SCI 稱之為 "指標", 大有老共5年全國計劃經濟裡的國家總目標之架勢. 幸好, 當年經濟都還在成長也就不公開只偷偷地在國科會"內部研究". 評鑑審查在科技教育處處存在, 沒用歷史幽久的開科考試比劃還是洋大人的 功勞影響所致. 但專校評鑑掃出學士學位教師帶進碩士教師是太陽底下的事實, 當專科改科 大又是掃出一堆碩士拉進一堆博士也是昭然若揭. 眼看博士滿街跑, 多少人對評鑑寄與厚望, 不就是今天的實況 ? 但是引進一堆高學位, 我們的科技產業也因此創造出更多的有飯吃機會嗎? 無法用數字管理, 是一針見血, 也是鬧出更大的拔尖賞飯吃. 就農民言,不 種田那有飯吃, 騎掠的游牧民當然是然道不會搶飯吃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5.43

12/07 13:41, , 1F
每次看g大的文章都要看比較久才能理解; 跳躍式的風格; 獨樹
12/07 13:41, 1F

12/07 13:41, , 2F
一格的用詞
12/07 13:41, 2F

12/07 16:54, , 3F
但是如果看懂後會有發人深省的感覺....
12/07 16:54, 3F
文章代碼(AID): #1C_QeAv9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_QeAv9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