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Talk] 關於psy板的風氣

看板PSY作者 (加油)時間9年前 (2014/11/03 17:19), 9年前編輯推噓5(502)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19 (看更多)
看著近期版上再度沸沸揚揚,以及各版友提出的眾家觀點 事實上,這段時間也在思考如何回應mao版大期許「兼容並蓄」的管版風格 本文重點不再回應「眾家說法」或企圖「解釋」、「分析」、「批判」之 期望透過聚焦「問題解決」,激盪針對Psy現況「是否有具體可行的策略」提出拙見: 一、關於本版定位思考:PTT眾多「學術版」的現況來說,我想Psy版目前可說是在眾多 學術版並存的現況中,具有其「特別風格」的一個版。一個所謂的「學術版」,如何讓 「學術」不只是在「知識」堆疊出的高塔之中?換言之,「學術」一定就只是「某種模樣 」才叫「學術」?蠻欣賞及肯定mao版大對於管理版務所提出的「願景」,這樣的宣稱, 勢必會挑戰不少我們「理所當然」或「既定印象」,例如: 1.學術不就是應該「如何如何」才「叫學術」? 2.「學術」不應該「如何如何」...... 3.「學術」應該是要跟「OO」或「XX」明確「切割」與「劃分」才能確立「學術」定位 4.其他待補...... 所謂的「學術」,是由「誰」給出的定義?學術精神,乃為「求知」,探求「知識」 敝人認為:「知識」不應該只是非得特定歸屬於「某某」不可才能稱之為「知識」 換言之,本版目前的發文主要面向或潮流,並非「某人某事某物」所刻意影響之 在這個版出沒的每一位版眾皆參與其中 作為一個「如果要符合主流定義" 學術 "」的版,可清楚看見目前Psy版注定是會讓有此 期許的版友「落空」;但,作為一個「如果希望打破既定主流論述" 學術 "」的版,期待 有所大破大立開創新局的版友,這番期許也注定「落空」。 為何如此?關鍵在於「對話」是否開展...但,「對話」開展的前提,在於「自身立場」 很多時候,當我們緊緊抓住某個位置/立場時,「對話」根本無從開展,很多時候我們 看見「對話,最終成為了" 各說各話 "」。說實在的,我也無法給出一個滿足兩邊群眾的 「答案」,版的「定位」為何,需要參與本版的眾版友需有所共識,而版主,不就是管理 本版的靈魂人物? 二、真的非「二選一」或「切割」不可?看著這次爭論的風波,事實上這道習題「有解」 ,並沒有需要變成「二選一」或「切割」不可的局面,以下提供拙見: 1.版規修訂:Psy版的版規當初mao版大已經嘗試擬定了結構,因應版上的趨勢,當然勢必 會有需要版規調整之處,但這件事絕非「版主」一人之事。關於本版遊戲規則,既然有 版友認為「現況」無法滿足需求,那麼請「回歸版規」好好地看看,有沒有什麼可調整 或修改的「建議」,具體提出討論。 2.發文分類:之前的「諮詢」/「諮商」文事件,mao版大其實已經做出了一番處理,針對 「發文」當初明確訂定了「分類」。但,各位可想見,即便訂出了分類,關於本版是否 就「真的」完全「走符合某種既定論述的" 學術 "風」?由「分類」文章出現的比例, 可見一斑(這,不僅是Psy版,很多「學術版」其實版主管理得也辛苦,需要貼不少 學術知識或帶起討論...本來就不容易)。之前有版友提及,是否乾脆將「心情」文 的分類,直接分出來一個類別叫「心情」,以便使閱讀的版友能夠從分類有個辨識, 避免自己若讀了該文,直接「踩到情緒地雷」的情況發生。「心情」文類別的醞釀, 敝人認為將是「可能」的思考方向,但也務必與「諮詢/諮商」文有所「區隔」,以 避免「心情」文,最後變成「諮詢/諮商」文的可能性。另,如果顧及若「心情」文 一開,是否會使得版面充斥「心情」文?若有此擔憂,要碼就「設限」(如:一定 時間內的發文篇數),或乾脆就是交由版眾的「判斷智慧」自主決定 「看」與「不看」了。 3.發文禮儀:關於版友提到的「發文」者若發文時,是否有「需注意事項」?對此,其實 可看看八卦版的作法,在瀏覽該版的流量如此廣大的情況中,如何去規範與維持基本的 「發文禮儀」?其實解法有很多。例如:發文格式的設計(但這樣似乎太結構了)?或 ,發文者的「發文小提醒」(如:用詞、情緒、攻擊等訊號之注意) 4.互動禮儀:互動禮儀應該就不用再多談更多了。如何維持「基本禮儀尊重」,此部分 其實可以直接明確指出幾個「基本禮儀」的「底線」,如:不人身攻擊、若無具體事證 對於批評與攻擊之語言請謹慎(確實也需要留意,不然會有觸法之疑慮)。意即,所謂 的「互動基本禮儀」的維護,事實上最低限度也只是「避免觸法」罷了,這應該是可以 一併討論與建立起來。 三、回歸本版現象:老實說,我支持mao版大對於本版管理的見解,不論其背景是否為 「諮商」M最起碼看得見版大對於本版友其「考量」。但,作為版主也需要顧及: 這個版畢竟不是「個版」,它畢竟有歸屬於「網路」的「公開/公眾」性。它不是 「隱私」的版,是一個「開放式場域」。既然是「開放式空間」,就會有關於 「開放式場域」終究需要注意的事項。本版為什麼無法成為「主流學術所常見[或應見] 的" 學術 "模樣,這並非版主一人之責任,參與過本版的版眾大家都身處其中(共構) 本版目前的現象。但,很多時候我們總不能指望「誰」出來拯救或「跳」出來。有時, 就是「少了什麼」...這個版究竟要變成什麼模樣,每個人都需要「參與」及「創造」 屬於這個版的「可能性」(期待更「學術」,那何不開啟「學術」話題?當然, 「回應」 ...又是另門課題),這裡面的箇中意涵,相信版眾在這個版早已清晰可見此 現場。另,誰說關於某些版友的言論,「無價值」或「無貢獻」。說真的,若回歸 「知識」的本質, 「知識」一定就是「由上而下」?由「學者/理論」給出而定, 才叫「知識」?除了,由上而下的知識建構脈絡外,事實上還有一條路線叫作 「在地知識」(我傾向稱之為「庶民/庶人/常人知識」。當然,這樣的知識勢必缺乏 學術[某種標準]及「嚴謹」。 但,這些東西可以透過「對話」使其更顯清晰與聚焦。在地知識,也是知識。最起碼, 在地知識,提供的是常人「落身實踐」的經驗,可不容易。在本版, 最起碼有一些「願意分享」的版友貢獻其「落身實踐」的經驗, 這其實是非常難能可貴,也或者說是這個版目前敝人看來珍貴的寶藏。 寫了落落長的一段,希望不會太傷各位的眼睛。最後,其實覺得這個版的管理, 若mao版大感覺到管理版務的難處,或版眾對於版主的管理方式有意見,老實說... 不然看是否有需要再選版主(兩位版主協同管理),畢竟平常也就mao版大一人處理版務 這個版,平時其實也還好,其實也就是少了一點「救火隊」(專業術語:危機處理)罷了 最後的最後,樂見這個版的「多元聲音」能夠存在,也不希望因著這些事件,潛水也好、 高調也好、路人也好、參與其中也好......少了哪一塊「版友」,都為這個版感到可惜。 以上~ ※ 編輯: kmbiyax (210.240.38.99), 11/03/2014 17:24:43

11/03 17:46, , 1F
兼容、平易,推!
11/03 17:46, 1F

11/03 18:01, , 2F
推這篇~~~
11/03 18:01, 2F

11/03 18:45, , 3F
11/03 18:45, 3F

11/04 22:40, , 4F
推!多元聲音!
11/04 22:40, 4F

11/05 14:02, , 5F
11/05 14:02, 5F

11/06 06:28, , 6F
有人想在這裡當個案,有人急著在這裡當諮商師。
11/06 06:28, 6F

11/06 06:29, , 7F
把bbs這麼公開的空間搞的跟在晤談ㄧ樣,是有這麼缺案源?
11/06 06:29, 7F
文章代碼(AID): #1KLqYku2 (P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LqYku2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