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台電大樓 公館 之間的袋狀軌

看板MRT作者 (sask)時間12年前 (2012/03/19 14:20), 編輯推噓5(5010)
留言15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5 (看更多)
※ 引述《sask (sask)》之銘言: : 標題: Re: [問題] 台電大樓 公館 之間的袋狀軌 : 時間: Tue Mar 13 10:27:55 2012 : : 我上個禮拜針對擴建小碧潭站的可能性 利用市長信箱詢問捷運局 : : 剛剛回信了 回覆如下(僅擷取重點): : : 另若如您建議將小碧潭車站的東廣場部分擴建成六節車廂長的月台,考量小碧潭站月台西 : 側緊鄰中央路,月台東側為捷運機房,且軌道線形為爬坡段及曲線段,並不適合停靠列車 : ,若要在有限空間內擴建,其工程困難度很高,您的寶貴意見,我們將納入後續考量。 : : : 從回信來看 並不是完全不可能就是了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118.167.240.105 : 推 JCC:以前六車開三門時還不是停在爬坡曲線段? 或許開三門簡單些 03/13 14:26 針對六車開三門的建議 我再次寫信到市長信箱 回覆如下: 小碧潭支線目前行駛區間為七張-小碧潭,其目前之營運模式係捷運公司參酌地方民意、 營運調度安全及運輸需求綜合考量所決定,係利用大坪林站與七張站間之袋式儲車軌進行 調度,袋式儲車軌位置靠近大坪林站。另因小碧潭支線為單軌雙向營運,列車進出小碧潭 站皆使用同一軌道,因此,其往返時間至少需7分鐘。若如您建議採六節車廂的列車進行 營運,並開行北投-小碧潭區間車,在新店線與小碧潭支線交錯運行情況下,新店線尖峰 時段班距將從目前6分鐘拉長為7分鐘,服務班次不增反減,恐讓旅客感覺服務效率降低, 亦將影響搭乘意願。 那如果是兩班淡水-班新店列車配上一班北投-小碧潭區間車 有搞頭嗎?? -- 「在人類只喝酒和茶的時候,文明是健全的。當開始喝起咖啡或可樂這些泥水色的飲料後 ,就開始了頹廢和墮落。」 --楊威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36.2 ※ 編輯: sask 來自: 220.130.36.2 (03/19 14:22)

03/19 14:26, , 1F
小碧潭站得先能停6節車啊....
03/19 14:26, 1F

03/19 14:28, , 2F
樓上請看我留下來的推文 一開始是六車廂運行的
03/19 14:28, 2F

03/19 14:28, , 3F
我知道一開始是6節車廂營運的啊,可是其中還不是有3節
03/19 14:28, 3F

03/19 14:28, , 4F
是不開放的?
03/19 14:28, 4F

03/19 14:30, , 5F
這個問題不大 到時宣導到小碧潭站在前三節車廂下車即可
03/19 14:30, 5F
我附上市長信箱問的問題好了 另,小碧潭站營運初期曾經利用六節車廂的列車停靠三節車廂長的月台進行營運,若能回 復到營運初期的模式,開行"北投-小碧潭"區間列車,相信也是另一種可行的辦法,如此 也可避免小碧潭站擴建的問題,望貴局也能詳加考慮此種方案,謝謝。 捷運局並未針對車門的問題回覆 我也認為這是有辦法解決的 不開後三節車廂的門就好

03/19 14:31, , 6F
如果這個問題真的不大的話,那我是沒意見XD
03/19 14:31, 6F
※ 編輯: sask 來自: 220.130.36.2 (03/19 14:32)

03/19 14:34, , 7F
小碧潭往北投時會先經過七張往新店的軌道還是立體交叉啊?
03/19 14:34, 7F

03/19 14:36, , 8F
是立體交叉
03/19 14:36, 8F

03/19 14:44, , 9F
用二插一或三插一的方式跑應該還OK吧?
03/19 14:44, 9F

03/19 16:34, , 10F
小碧潭擴建月台還比較實際,就算門不是問題
03/19 16:34, 10F

03/19 16:34, , 11F
還有旅客也要習慣(第六節走到第三節...)
03/19 16:34, 11F

03/19 16:51, , 12F
以小碧潭站日平均三千人的運量,我想宣傳上不是太大的問題
03/19 16:51, 12F

03/19 16:51, , 13F
如果要擴建月台再去爭取延駛到小碧潭站 我想會緩不濟急
03/19 16:51, 13F

03/19 16:54, , 14F
樓上說的有道理
03/19 16:54, 14F

03/20 01:18, , 15F
以前可以開六車,不代表就可以跟正線混用車子,要改的可多
03/20 01:18, 15F
文章代碼(AID): #1FPj0dLc (MR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FPj0dLc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