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產業革命的兩種模式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喵)時間17年前 (2007/06/16 16:2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7/176 (看更多)
※ 引述《sfsm (鹹魚)》之銘言: : ※ 引述《midas82539 (喵)》之銘言: : 台灣以前也是這樣的,70-80年代,台灣沒啥東西,都做美國OEM代工, : 新台幣對美金是40:1,舶來品是貴到爆!一般人根本買不起... : 好啦...結果呢?造成所謂的“台灣錢淹腳目”,為什麼會這樣? 這就要討論到政府的經濟政策&中央銀行的表現了說。 為了避免離產業革命的原討論串太遠,那我們暫時二分為英國模式與德國模式好了。 時間與國家限制方面,為了便於說明,所以取1980的台灣與泰國好了 泰國(英) 台灣(德) 政府職能 自由放任 干涉經濟 工資價格 有彈性會變很大 不太容易下跌 政府預算 平衡預算 不平衡預算 匯率控管 自由流通 管制很大 經濟政策 開放外資 進行出口導向與外資控管 平衡預算定義:在預算方面較注重長期的預算規模與赤字支出。 不平衡預算定義:該國可能會以租稅與政府支出的政策,來影響該國經濟,赤字則為必然 其實兩國的經濟發展真的差不多(in 1970~80),但後來為什麼會分歧到天壤之別, 其中最大的關鍵在哪裡? 我認為是外資與熱錢的控管與掌控。 從兩國1980的經濟發展與崛起,到1997的亞洲金融風暴;我們可以發現: 曼尼,是個兩刃劍。 用的好的話,它可以幫你短期拉大經濟生產與產能利用率, 然只要被它發現沒有利用價值了→那你便可以看到該區域泡沫經濟在明日的報紙上演。 那如何使用曼尼而真正能提升一國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使曼尼能長期留駐該國, 並進一步流通使用,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當然,說的都很好聽,實際上這兩個模式都有極好與極壞的例子出現。 這個比較是因為利於說明才搬一個表現較差的英國模式,並不是說德國就比較好。 中國現在的狀況老實說跟1980年的台灣很像。 但它遲遲不肯升值與調漲利率,以及股票的重重管制,也讓它吃了不少苦頭。 : 把你的那段話分成兩段: : 其他國家都用曼尼把他們資源都買走了 : 還把資源加工再以較高價格賣回來 : 問題出在第二段,為什麼窮人要買比較貴的舶來品? : 如果基本的民生必需品可以自製,那為什麼窮人國家要買有錢國家的加工品? ^^^^^^^^^^^^^^^^^^^^^^^^^^^^^^^^^^^^^^^^^^^^^^^^^^^^^^^^^^^^^^^^^ 這個我好像在上一文有明確回覆了說,不知道您的精確問題在哪? : 會買有錢國家的舶來品,唯一可能就是窮人國家連最基本的“民生必需品”都無法製造, : 那就是反曼尼行為,例如戰爭、掠奪等等行為... : 基本上這段話你下面的也提到了... : 只是你忽略的一點,那就是各國的物價指數問題... : 你認為窮人國家的賺的錢會比有錢國家少,造成不平衡, : 但是只要該國物價指數低,就沒有所謂賺的少的問題... : 就如同美國底薪是台灣的三倍,那麼台灣人過的就會比較辛苦嗎? ...好像是我提到物價水準的樣子,好吧 以最後一個問題,那就要從實質GDP(國民生產毛額)的角度去切了。 國民生產毛額是一個可以測量一國國民的指標,理論上 GDP越高,那也代表一國人民的所得水準越高→越有能力從事消費、觀光旅遊..等活動。 不過目前問題是,GDP越高,只是代表他們的所得變高,不代表他們生活的會比較好。 因為它沒辦法抓到全部商品與服務的生產狀況。比如說: 1.地下經濟──毒品、黑市、性交易(如果該國禁止的話) 2.工作時數──以1980的日本和美國來說,日本是周休一日、美國是周休二日, 假設它們GDP一樣好了,日本人的生活品質不一定就會跟美國人一樣。 3.外部性──如空氣汙染、以及環境汙染程度,對於該國人民生活品質,也會有所差異。 4.其他──如教育水平、健康狀況這些面向,要GDP表示,其實也很難。 我個人看是會看HDI(人類發展指數)來交互參考啦... 它的計算方式在這http://0rz.tw/6f1Wp 而就UNDP所統計的世界地圖來說,我想可以回復你的部分問題。 -- 如果本文中有任何概念有錯誤 特別是對德英兩國經濟模式有所誤解,麻煩請告知指正之,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40.101

06/16 21:28, , 1F
原來是我誤解你的意思了...
06/16 21:28, 1F
文章代碼(AID): #16Svvnsu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Svvnsu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