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 產業革命的兩種模式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臺大歷史系教授......Orz)時間17年前 (2007/06/02 13:08),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76 (看更多)
基本上來說,我忘了這個理論是不是William J. Duiker和Jackson J. Spielvogel 所提出的(太久沒接觸到他們的著作),但的確有歷史學者提出世界各國產業革命 的兩種模式。 一種稱之為英國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經由自由市場體制下,讓科技與經濟等諸多元 素加以整合,然後民間自發性的誕生出產業革命。 一種稱之為德國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在政府做為火車頭的領導與規劃之下,將各項 要素予以統合起來,進而摧生產業革命。 為什麼會分別是英國與德國模式?因為我們都知道產業革命誕生於十八世紀中後期 的英國,而這並不是因為英國政府的高瞻遠矚,實際上此時英國政府對產業革命的 誕生,其態度上跟本是一整個腦...雖然這樣講是有點過份就是了。 相對的,普魯士統一德國過程中,計畫性的讓德國從農業為主的國家,快速成為工 業大國,而這種過程就是德國模式之下的產業革命。 當然,這種快速成功地讓國民經濟轉型的德國模式,後來成為中央計畫經濟制度的 先聲,甚至可說是社會主義(無論哪一種)的原型。而同樣採用德國模式來推行產 業革命的國家之中,最早的學徒之一,就是日本。而後因為日本戰勝俄國----無論 日本的勝利是否屬於僥幸----俄國與中國,還有後來的亞洲四小龍與數之不盡的國 家,都因此而紛紛仿效日本的成功模式----或著應該說學習德國的成功模式。 當然,採用德國模式需要政府先達成幾個目標: 1,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 2,這個政府必需有一個十分嚴謹的科層組織。 因為政府必需是大政府,而且要有其強大的力量,所以軍隊在文武關係中就扮演著 非常吃重的角色,因為無論採用德國模式的國家採用何種制度,軍隊都得隨時扮演 著看門狗的角色。 當然,如此長久----甚至也不用多長,有時候馬上就會出先十分令人驚訝的變化。 所以結果就是軍隊無可避免的將成為文官體系的魁儡師。 ﹣﹣ 打字至此,甚睏,下篇日後再打,進行補完。 -- http://gps.wolflord.com/ 歡迎大家參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2.145.160.175

06/02 14:02, , 1F
好大的太陽呀~~(看著窗戶~~~)
06/02 14:02, 1F

06/02 22:54, , 2F
台灣以前是德國模式,不過現在看來…會慢慢倒向英國?XDDD
06/02 22:54, 2F
文章代碼(AID): #16OFjD-U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OFjD-U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