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中文配音永遠比不上日文配音嗎?

看板C_Chat作者 (聖潔天使)時間5年前 (2019/01/12 10:37), 5年前編輯推噓0(3314)
留言20則, 10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0/31 (看更多)
※ 引述《Lex4193 (慟!!遊戲倦怠期)》之銘言: : ※ 引述《yamiyamiimu (聖潔天使)》之銘言: : : Q2:日文的配音優勢在哪裡? : : 打個比方: : : 人類在生氣、不悅的時候, : : 聲音會比較短促。 : : 人類在開心、喜悅的時候, : : 聲音會顯得拉長。 : : 而日文的優勢在於, : : 日文五十音的「あいうえお」都可以拉長音。 : : 藉以將人類的情感,包括「喜、怒、哀、樂」等等, : : 用比較誇張的方式給表現出來。 : 語言學界公認發音最優美的語言是日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 : 日語排第一 : 因為五十音發音極其規律 : 而且都是一母音一子音的組合 : 從日本人重視形式美的民族性來說想必日語設計和演化的時候就有考慮到發音的美感 : 還因為使用漢字和片假名而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同音諧音的使用 : 所以不只是拉長音 : 還可以依照地域,性格和身分的不同來改變音調,音韻和口氣 : 日本是嚴格的階級社會 : 從語言上來說具有世界上最多的敬語和人稱代名詞 : 所以說日語無論從發音或語言結構上來說都很適合表現多樣化而且誇張的性格特徵 : 附帶一提 : 韓語是世界上公認學習方法最科學的語言 : 因為韓語很年輕 : 而中文是世界上聽說讀效率最高的語言 : 從書面來說,凡是中文本的頁數和字數都最少 來幫忙補充資料,內容是之前寫的: ----------------本文開始---------------- 在世界上的眾多人類語言之中,總是會有一些語言聽起來比較悅耳動聽,有些語言比較粗 糙難聽。 那麼究竟要怎麼找到一個 「比較客觀」的判斷標準呢? 直到某天,我才終於找到了 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 首先,要從人類大腦的角度 來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大腦而言,剛開始聽到一種說話聲音的時候。 它既要分辨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藉此推測出話語中的涵意。 還要追上說話聲音的速度, 避免漏聽了其中的任何一句話。 這其實是一件「相當費力」的事情。 所以主觀上來說,只要是大腦認為:「這段說話聲音很好理解」。 就會被視為一種「很習慣聽到的聲音」,而容易被貼上「好聽」的標籤。 反過來說,只要是大腦認為:「這段說話聲音很難以理解」。 就會被視為一種「很粗糙、像是雜音一般的聲音」,而容易被貼上「難聽」的標籤。 那麼以客觀上來說,具有甚麼條件的語言「很容易被視為好聽?」 這部分請先參考以下網址:https://goo.gl/4ZKF4w 就本人目前的觀察來看, 「*信息密度」越低的語言就越是好聽。 因為大腦要理解同樣一句話,所花費的力氣相對比較少,在語言的聲音結構上,也相對來 的簡單。 (*字部份,請參考網址中的圖表對照) 但是,為了彌補信息密度太低而產生的缺點(也就是一句話裡面的資訊量太低),所以只好 加快說話速度。 這也使得日文很容易有「因為說話速度太快,而聽不清楚」的現象。 根據網址中的圖表來看: 目前最好聽的語言是「日語」,其次是「西班牙語」。 而最難聽的語言則包括了「普通話」(請注意:普通話≠繁體中文)。 除此之外,「越南語」也很難聽,但是因為它並沒有被列在表格上,所以這點就由大家自 行去做判斷了。 然而,也因為人類的大腦比較喜歡「標準化」、「富有規律」、「結構簡單」的語音。 所以就一般來說,只要是「口音太重」的語音,就很容易被大腦視為是「難聽」的聲音。 這也導致口音很重的聲優, 或是歌手數量相對稀少。 就結果來說:「日本會成為聲優大國」,其實並不讓人意外 。 因為聽、說的優美性,正是日文最大的優勢。 至於繁體中文的讀、寫優勢, 因為目前還在搜集資料, 以後有空再詳細撰述了。 感謝各位的收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208.2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47260665.A.B81.html

01/12 10:49, 5年前 , 1F
推有相關的書嗎?
01/12 10:49, 1F
《語音聲學:說話聲音的科學》作者:鄭靜宜。 參考網址如下: https://goo.gl/AthGWd 圖書館好像有這本書, 可以去借來參考一下。

01/12 10:57, 5年前 , 2F
所以日語是很好聽的聲音排名前幾?
01/12 10:57, 2F
目前是第一。 至於有沒有更好聽的語言, 就要有人去做類似的實驗, 才會知道了。

01/12 11:24, 5年前 , 3F
講一堆還不是靠主觀想法去分 你說好理解就好理解?
01/12 11:24, 3F
文章中有參考網址, 實驗內容也有貼出數據。 總比空口說白話, 沒有任何資料來的可信的多。

01/12 11:35, 5年前 , 4F
我不覺得日語好聽,女生都用假音說話,男生粗魯語氣
01/12 11:35, 4F

01/12 11:35, 5年前 , 5F
超難聽
01/12 11:35, 5F

01/12 11:48, 5年前 , 6F
那個網站很多文章的內文跟結論都很詭異 也沒附出處
01/12 11:48, 6F

01/12 12:03, 5年前 , 7F
不要拿內容農場網站當作引用好嗎= =
01/12 12:03, 7F

01/12 12:03, 5年前 , 8F
這個論文一定被當= =
01/12 12:03, 8F

01/12 12:40, 5年前 , 9F
這串看了半天 那個說日文天下第一的那篇學術論文到底在
01/12 12:40, 9F

01/12 12:40, 5年前 , 10F
哪邊?
01/12 12:40, 10F

01/12 12:40, 5年前 , 11F
怎麼都沒人貼
01/12 12:40, 11F

01/12 13:09, 5年前 , 12F
就個人的看法:容不容易理解≠好不好聽。當然也不認為
01/12 13:09, 12F

01/12 13:10, 5年前 , 13F
「信息密度」越低的語言就越好聽。半夜狗吠吵死人,白天
01/12 13:10, 13F

01/12 13:13, 5年前 , 14F
雞鳴也是擾人清夢。(純粹個人看法)
01/12 13:13, 14F
實驗比的是人類語言, 當然不能拿其它的東西去計算。 狗吠聲、雞鳴聲、雨滴聲、 雷鳴聲、音爆、超音波。 這些都不屬於人類語言的東西,是要怎麼計算「訊息密度」? 就算你成功算出來了,那些聲音是要怎麼拿來做「動畫角色配音」? 那些聲音,觀眾是怎麼聽的懂?

01/12 13:15, 5年前 , 15F
就你文中「很習慣聽到的聲音」,而容易被貼上「好聽」的
01/12 13:15, 15F

01/12 13:17, 5年前 , 16F
標籤。這句來看,明明就 母語 最常聽習慣,最易理解。
01/12 13:17, 16F
理解是一回事,好不好聽是一回事。 雖然生活環境,都是用母語比較多,但是聽歌又是另一回事。 日文歌聽習慣以後,根本很少會去聽中文歌。 中文的音韻不夠柔軟,導致唱起來並不好聽。 如果拿同樣的一句話來比較: “ にっこにっこにー!” “ 妮可妮可妮 ” 兩句話是完全一樣的意思,但是日文版本念起來,就是比較好聽一些。

01/12 14:38, 5年前 , 17F
日文發音你聽日本新聞的那才是正常的
01/12 14:38, 17F

01/12 14:40, 5年前 , 18F
你拿ACG的內容當成正式講話表示根本亂講
01/12 14:40, 18F
沒有錯,一般的對話並不會表現的那麼誇張。 但是無可否認一件事:「日文的聽、說,可以表現的很誇張」。 這一點,中文就模仿不來。 所以才會說,日文的優勢在聽、說的部份。 ※ 編輯: yamiyamiimu (180.217.126.159), 01/12/2019 14:47:28

01/12 14:52, 5年前 , 19F
這篇文章的推論邏輯不對呀
01/12 14:52, 19F

01/12 21:00, 5年前 , 20F
布袋戲了解一下謝謝
01/12 21:00, 20F
文章代碼(AID): #1SELBvk1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0 之 31 篇):
文章代碼(AID): #1SELBvk1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