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再批五年五百億

看板AfterPhD作者 (ggg)時間13年前 (2011/04/25 09:13), 編輯推噓4(409)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2 (看更多)
※ 引述《melkk (melkk)》之銘言: : 我想從另一角度來看教育問題... : 先從國光石化說起... : 台灣地小人稠 天然資源亦不足.. : 因此對於隱藏巨大環保風險與耗費大量天然資源的耗能工業.. : 當然在選擇上能敬謝不敏實為上策... : (所以國家最上位政綱政策即應擬定) 國家最上位政綱政策該由誰訂定? 還不都是政黨鼓動民意? 執政的在上號令, 在野的遊行對抗, 背後動機還不是想霸佔與奪權? 而有權就有錢, 當真是為百姓謀福利? : 在國家政綱上若擬定台灣未來不續發展高耗能工業.. : 那教育方針豈可數十年不變 放任各校各系所隨意培育相關人才 : 而不考慮人才飽合與未來發展.. 造成畢業即失業的社會問題...? : 因此政府教育經費該如何分配 以培育適合未來3年5年10年所需人才 : 或如何政策引導教育人才 以利未來國家建設或個人就業需求 : 應才是教育部(或經建會)所需考量的大問題... : 台灣若確定已不再擴增高耗能工業 或已不適合擴增高耗能工業 : 那大學內工學院系就不應再放任其增班或擴招人數... 增班與擴招, 教育部一向都要求要報部核定, 否則學生的學籍如何被承認? 近來, 大學自主化, 但也只有在總分配名額內自行內部調整, 但這個授權 就讓很多學校長官玩盡把戲, 只要政府以政策將錢放那裡, 就增去搶錢的 部份, 縮沒錢拿的. 大學校長已沒有任何理念, 殊不知那些要用政策鼓勵 的就是前途還不夠明朗, 產業還不知是否起不起來, 有錢就搶, 此時就造 成一窩風亂搶, 而給錢在政策上也是難以一貫, 因為根本就沒有長程規劃, 經費都是拆東牆補西牆, 所以如同各處輪流鬧水災鬧旱災, 最後甚麼也長 不出真正的成果來. 這一切早就是朝令夕改, 亂給錢亂搶錢的亂象. : 甚至對其教學研究方向亦應引導其轉向往低耗能產業所需技術發展... : 更甚者 加強外語能力要求 以利未來在地球村職場具競爭力也很重要.. : 反之 若目前國內人才欠缺且在全球還境中就業亦具競爭力的科院系 : 如醫學院 電資院 管理學院 .... : 則應政策鼓勵擇優予以增班或擴招..以改變國人教育職業專長結構.. : 方能因應國家政綱政策的轉變與配合全球化潮流需求... : 而以有限的教育經費培育出最合適人才 創造出台灣永續發展的環境... 很多事就是瞎指揮, "轉向低耗能產業" 說的好像是這些企業大老板 完全不知如何盈利? 以高雄半屏山的煉油廠為例, 以前煉油塔頂冒火, 那是因為對那些輕裂 解物技術與專技不足, 無法處理, 所以就燒掉以策安全, 但又燃燒不完 全, 以致臭味四溢, 問題是技術不夠, 經費投資設備又不到位, 再加上 公司高階在台北, 工程師在高雄, 在上位的不知周遭民生疾苦, 被鼓動 起來的民眾就圍廠, 逼遷, 拼個網破魚死, 同歸於盡. 要轉移, 那就要一切重建, 那新建的經費那裡來? 還不就是向中央政府 要, 拿這種錢多爽! 去舊佈新, 又不花自己的錢, 錢從那來的? 還不就 是共慘! 那麼多的理工博士解決不了輕裂物的處理嗎? 還引進造了一堆博士不是 嗎? 還是因為只知搶錢掛帥造成的? 像半夜排放廢氣, 這種事真的無從查起, 改進嗎? 當然, 國營企業也如 此蠻幹, 不思改進, 只知分紅拿錢, 不做投資研發, 就給她死. 問題是 全死了也好, 怕的是還更留了一堆要善後的半廢棄物, 廢人要處理. 亂建議容易, 全部配套想好了嗎? 大家都同心這樣一起承擔嗎?

04/25 09:48, , 1F
配套從來就不是重點,最多嘴炮放一下而已。政策也是會
04/25 09:48, 1F

04/25 09:48, , 2F
隨時在改的。是否大家同心願意接受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
04/25 09:48, 2F

04/25 09:48, , 3F
一聲令下,用評鑑、預算分配等工具就可以「說服」下面
04/25 09:48, 3F

04/25 09:49, , 4F
同心協力地配合在上者的意願了。這正是管理控制的殘酷...
04/25 09:49, 4F
台灣的管理有研發出如此有效的方法嗎? 還是受老蔣洗腦, 認為老共就是用批鬥動員, 槍桿子在後壓著所以可像趕鴨子 一樣, 人海戰術不畏炮火困難,衝鋒陷陣? 看看做到的效果是如何? 如此掰法的 老蔣是敗守台灣. 評鑑, 評量, 預算分配都是威脅利誘, 都能誘使好利者有錢搶就上, 但能永遠有 足夠的錢這樣使嗎? 所以就 "損不足以益有餘", 刮弱者貼無能標籤逼死取錢? 到時候, 絕境臨死的會如何反應? 這是搶飯吃, 不是造飯, 不知生出多餘的飯. 最後就是共慘 !

04/25 10:25, , 5F
把五年五百億改成建national Lab 不知道會部會比較有用
04/25 10:25, 5F
很不幸, 國科會下已有一個研究單位 "國家實驗研究院" 就是將 同步幅設, 精密儀器, 高速計算....等 各國家實驗室 合併而成. 看地點, 還不就是中研院, 台大, 清交 在鬧搶地盤, 可是卻搶不出捨造飯吃的成果!!!

04/25 10:32, , 6F
五年五百億是教育部的錢吧, 有可能會放給國家級單位嗎?
04/25 10:32, 6F

04/25 11:13, , 7F
遺憾地,評鑑、評量跟預算分配無關了。
04/25 11:13, 7F

04/25 11:15, , 8F
不用灰心,也許哪一天成果會像樂透彩券一樣開出來的。
04/25 11:15, 8F

04/25 11:48, , 9F
台灣沒有上下配合這種事,只有上下交相賊這種事。
04/25 11:48, 9F
以前在全國教科文 15% 時代, 所有跟研究有關的錢就是統籌各部會的研發案子到國科會 企畫處掛單, 一般的部會經常運作預算則是各部會編列, 照舊居多. 中研院則是總統府 編列. 但跟儀器設備此類新增項目有關的是新增的資本門, 都靠科技研發預算而來. 教 育部當年另有補助給國立大學建築物的資本門預算. 增一個單位就是涉及空間建築, 人 員預算, 儀器設備及將來的運作費用. 後來廢掉 15% 教科文預算又加入必須補助私校, 補助國立大學最大的建築資本經費就 隨之縮水了. 國立大學靠自籌經費來源幾乎要混不下去了, 最後就想出各種名目, 如追 求卓越, 5Y500E 再經校內基金過水才能洗出一些可以自行調整的費用出來. 所以, 這是一個只許少數學校搶用的經費, 弭補以前教育部經費補助的空洞. 5Y500E 掛 的就是要以研究追求卓越, 所以用的都是國科會的論文評量, 但透過教育部掛名, 由教育 部派人追蹤評鑑, 以符合計劃執行要有專案追蹤評估的要求. 整個就是延續以前的資本補 助的老套, 但在校務基金運作下, 涉及國家財產的建築資本就不見名下, 也號稱不補助非 研究相關建物, 但就都靠內部校務基金洗錢運用. 這也就是洗錢後有了股份成為法人化.

04/25 15:02, , 10F
最後一句看不懂。可以請您解釋一下嗎?
04/25 15:02, 10F
法人化就是跟一般的私人企業是一樣的, 但由法人擁有私有資本. 校務基金可以是學校去賺來的, 或募捐得來的, 就如同私人公司賣個服務, 客戶 得到服務就付酬金, 公司拿到酬金就是變成自己可以處理的錢, 學校法人收的錢 就是進校務基金. 私人公司的錢就是錢, 那有不能買那個買這個的限制? 政府的錢常被稱為不是錢, 就因為她會限制可使用的對象,地點與買受物. 譬如收入學雜費進校務基金, 這裡的錢可能有一部份要支付圖儀設備與人事費, 但 現在因有補助研究的錢, 這種支出就儘量用補助的, 甚至以補助的錢租用學校的空 間與儀器設備及人員費用, 收入就進校務基金, 校務基金的錢就不再受補助的合約 限制. 這類招式最早出現在經濟部的兩大財團法人, 最明顯的突出處就是這些財團 法人的領導都是比照美式的高薪待遇. 甚麼時候私人公司賣設備或服務給政府, 公司拿到的錢是不能買這個買那個? 除非 是替國家購置並代理保管, 此時購置的錢與設備所有權不完全歸公司, 有節餘還得 繳庫. 研究也是一種服務項目, 所以才有幾篇 SCI 論文這種產出, 這些都是兩大財 團法人--工研院, 資策會鬧出來的. 大學只是跟進! 若再細看其中的資策會, 就知 道為何軟體研發永遠做不出啥名堂!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5.114 (04/25 18:35)

04/26 01:52, , 11F
現在的教科文預算總共加起來可是突破15%的喔~
04/26 01:52, 11F

04/26 01:52, , 12F
光每年預算就不得低於21.5%,外加特別舉債的預算...
04/26 01:52, 12F

04/26 01:54, , 13F
況且現在依然還是編列預算補助國立大學建新建築呀。
04/26 01:54, 13F
文章代碼(AID): #1DjCh3hu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jCh3hu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