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史上的臺灣人和民族

看板historia作者 (hips)時間1周前 (2024/04/25 13:48), 編輯推噓1(106)
留言7則, 2人參與, 1周前最新討論串14/18 (看更多)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 引述《hips (hips)》之銘言: : : 1. 論ZM的理論 : 你這邊說不討論閾值,當作一個連續參數。 : 那你怎麼判斷什麼程度是真的共同體? : 如果大家本質都是想像的,那zm整串理論試圖連結的宏大敘事就失效了, : 你不要太輕易辜負他的心意好嗎XD 我是social engineering派的 他是心理史學(?) : : 2 論ROCer : : ROCer在中國就算曾有共同體那規模也是很小的 : : 它的核心圈子就是孫逸仙蔣介石以及他們都認識的一小群人 : : 其餘人等都是因利益聚合的軍閥或投機者 : : 或是根本在狀況外的老百姓 : 然後你上面說不討論閾值, : 這邊又很理所當然判定了誰是你承認的共同體, : 立刻前後矛盾。 一碗飯可以是乾飯, 稀飯, 粥, 米湯 有些看就知道了 有些有模糊地帶 : 國家作為共同體有很多擺爛的樣態, : 但透過國家制度的框架與強迫, : 還有人民/知識分子/菁英的想像,獲得聚合的能力, : 這在對日抗戰不就體現了嗎? : 你說的利益聚合產物、還有狀況外老百姓, : 都被綁上戰車,這其實就是民族國家最常見的套路呀。 : 甚至可以說在這種戰爭中,還會強化這個共同體的想像。 我一直是把對外戰爭的能力跟對內凝聚力分開看的 : : 這也是為何45-49年間會像骨牌一樣潰敗 : : 之前討論ROC的潰敗時 : : 我們都把共產黨講得像是外星人入侵一樣 : : 實際上共產黨們也是"中國人" : : ROC這個鬆散的利益聚合體去碰共產黨是以卵擊石,一碰就碎 : 這也更加說明了認同是在國家上。 : 你說鬆散的那個是國民黨,不是ROC, : 共產黨是在打完以後把ROC改名PRC。 : 你的觀念扭曲在這邊就開始顯現了, : 把認同中華民國=認同國民黨=認同共產黨統治的中國。 : 要有所謂的歷史感, : 就要考慮到不同時期對一個概念的理解變化, : 還有不同群體對一個概念不同解讀, : 甚至一個人的思想也可以分層,對一件事都能正反高低看法, : 人就是這麼複雜,不是簡陋遊戲的NPC。 這是ROCer要去煩惱的問題 : : 另,ROCer實際的邊界並不能純粹以省籍區分 : : 因為外省人裡面也有不小的比例已認同台灣的共同體 (實際的生活經驗影響) : : 而本省人裡面也有不小的比例覺得自己是ROCer (教育及宣傳的影響) : : 這也證明共同體的邊界是可以人為憑空想像塑造的 (出生在台灣的精神中國人 比方王炳忠 : : (我的論證並不取決於ROCer是否具有足夠的內在凝聚力能被稱為共同體, : : 而是而是"存在一部分的本省人認為自己共同體的邊界超出台灣"這個fact) : 共同體邊界超出自己國家政權管轄疆界, : 這是在歷史常見的現象, : 既會體現為要求收復失地, : 也會有學著接受現實, : 在這個部分意見不統一本身,並不影響共同體本身的凝聚, : 除非惡化成某種路線鬥爭。 : 接受現實的版本一般會強調某種道統上的正當性, : 中華民國在這個案例中就是民主與文化。 那種覺得民主體制不值得犧牲生命 只想溫飽的呢? 這種想法就是出自某些ROCer 當然也有願意捍衛的 比如你 : : 3. 論垂死掙扎的ROCer們 : : 一旦戰爭發生,無論勝負 : : 他們的"共同體"都將不複存在 : : 所以他們保持自己存在的最佳策略就是盡可能拖延台灣跟中國的showdown : : 反之只要不發生戰爭,台灣新生的共同體就無法成為完全體 : 維持現狀避免戰爭,好像是極大多數台灣人的民意。 : 所以你想像中垂死掙扎的群體,跟主流民意卻吻合,這代表了什麼? 現狀對大家都是value=0 戰勝對TWer=1, 戰敗=-1 戰勝機率是p 戰勝戰敗對ROCer都是-1 這時就會變成TWer支持備戰 投資增加p ROCer則是反戰派 身段柔軟 恢復四個月兵役 九二共識 不投資增加p : 我理解的認同中華民國很簡單,就是認同現在這個國家, : 服從他的法律/軍事義務,就表現了認同, : 這個國家的歷史與統治本來包括了大陸、繼承了中華文化, : 所以這塊招牌我覺得可以精神上滿足。 : 如果發生戰爭之後有必要改名成台灣, : 那我也可以當作中華民國脈絡的延續, : 有困擾但不是太困擾。 : 。。 : 真正的問題是,那你是什麼? : 你用了很多自己的想像來定義ROCer, : 我也反向定義一種特殊的TWer。 : 嚴格來說,這甚至不該代表TWer,而應該只是一種仇恨ROC的產物, : 而這衍生於被壓迫的歷史,以及為了政治動員的宣傳, : 就跟常常被詬病的百年國恥史觀一個模子,但格局更小、 : 更多透過幻想強化親歷的情節。 很大一部分ROCer的認同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若他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那我無所謂 若認為台灣是中國的台灣, 對我而言是準戰爭行為 這邊我不同意innominate說的 可以讓人自由選擇"台灣是不是中國的台灣" 我沒那麼寬容 : 中華民國在地化進入了民進黨,搞得民進黨台獨都不純粹了。 : 卻留下這種舊版TWer努力把矛頭指向虛幻群體的,調整不來路線, : 我只看到這種TWer在垂死掙扎,甚至不容於主流側翼。 : 現在流行的至少也是"民主進步價值派"。 主流側翼的路線是讓ROCer在歷史的進程下自然消失 就像中國有些人覺得統一台灣是美中爭霸的一個corollary 不過你說的倒是 當之前有人說我是台派 我是有點失語 因為我跟他心中的台派不一樣 : 而不是小酒館仇恨某群體派。 :: 終於到我的趴, : 首先你可以搞清楚比喻的界線嗎XD : 好歹要抓住中間傳達的關係,而不是看到一個詞就拿去自己扭曲。 : "說明能力"對你來說只是說故事嗎? : 任何想跟科學沾邊的體系, : 面臨的就是如何建構知識的困難, : 歷史作為人類行為的宏觀體現, : 恰恰是某種程度上複雜性的極致, : 所以跟科學始終有隔閡, : 但也因此必須更注重推論方法上的嚴謹與開放性, 我的本業就是學術研究 論文 跟用模型解釋現象 你在我面前說這些我感到蠻好笑得 不過可以趁此解釋一下 模型要在external validity跟internal validity間做取捨 一個能完美解釋現有dataset的模型(特例過多)在遇到一個新的情況就會啥都說不了 一個能快速定論任何情況的模型 在遇到現存dataset 就會出現各種矛盾 這個取捨的權重就是自由心證以及說故事的部分 取決於你到底要拿這模型來幹嘛 槍砲病菌與鋼鐵 國敗論 或是內部凝聚力論 就是這樣一回事 Fact check之外 你寫論文寫書能多被認可 就是referee的自由心證 除非你能完全improve現有方法 在不損及external validity的情況下增加internal validity(or vice versa) 那就是無可質疑的貢獻 其他的都是主觀的 : : 你們這一方若只是一味的找TWer故事的"漏洞" : : 只會幫助TWer這方把他們的宣傳理得更順 : : 想要維持自己這方意識形態的存續 : : 唯有透過講好自己的故事 : :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我想像不到以你們的處境怎麼講出這種故事 : 不會,其實只要願意往更科學或邏輯融貫的方向讓步, : 事實的敘述就會變得越來越普遍,不再能服務於某個情感敘事, : 當然這個路線也不能完全消除意識形態,尤其是其中偏普世的預設。 : 但首先被削掉的肯定是激情仇恨的內容, : 因為這些東西通常都是被情緒共鳴放大出來的。 你在dummyhistory就是這個套路了 預設別人都是被情緒共鳴放大出來的 你這種就跟 有人喜歡飯 有人喜歡麵 你是吃啥都無所謂 能飽就好 一樣 : : 打太多了 我就以芙莉蓮裡的名言做總結 : : 「想像是魔法的基礎,魔法沒有辦法做到你想像不到的事, : : 而你要是想像得到,那魔法就做得到」 : : 這也是另一個角度詮釋ROCer跟TWer的現狀 : 題外話,其實我判斷芙莉蓮世界蠻唯心的, : 挺不像有一個穩固的物質世界基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3.243.152.215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14024137.A.4DB.html

04/25 14:04, 1周前 , 1F
什麼原來hips板友是100%知識分子 (以學術圈來定義)
04/25 14:04, 1F

04/25 14:07, 1周前 , 2F
對我來說,這意思等於在說您是說文解字的高手
04/25 14:07, 2F

04/25 14:08, 1周前 , 3F
剛好這套我也很愛,有機會再跟您交流 ^^
04/25 14:08, 3F

04/25 22:45, 1周前 , 4F
然後我跟這位fw其實是有middle ground的。他不是台派,他說
04/25 22:45, 4F

04/25 22:45, 1周前 , 5F
我也不是。他說能接受台派最後獲得勝利,阿我也能。只是他
04/25 22:45, 5F

04/25 22:45, 1周前 , 6F
希望這過程是自然生成(現象只能發現? ZM粉…),我則是想
04/25 22:45, 6F

04/25 22:45, 1周前 , 7F
人為加速。
04/25 22:45, 7F
文章代碼(AID): #1cAUx9JR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4 之 18 篇):
文章代碼(AID): #1cAUx9JR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