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台灣為南島原鄉之個人管見

看板historia作者 ( )時間8年前 (2015/10/10 13:38), 8年前編輯推噓13(13050)
留言63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0 (看更多)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南島祖先進入台灣﹐然後在台灣演變出南島各族﹐再遷徙出台灣﹐ : 還是 : 南島祖先已演變出南島各族﹐各族遷徙入台灣之後﹐再遷徙到南島﹐ : 兩者何者為正﹐還是兩者均為正(演變點跨越整個台灣之前到台灣之後) : 還缺乏足夠的証據說服力。 根據中研院語言所李壬癸院士的研究 他的著作《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中提到: 所謂的「出台灣說」(Out of Taiwan model) 最早是1985年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 Robert Blust 提出的 再來是1991年澳洲國立大學 Peter Bellwood Peter Bellwood 將南島民族的遷移分成七個階段: 1 B.C.4000年從亞洲東南部遷到台灣 2 B.C.3000年從台灣開始擴散到菲律賓北半部 3 B.C.2500年前到婆羅洲、蘇拉威西、爪哇、帝汶 4 B.C.1200年前到馬里亞納群島、蘇門答臘、新幾內亞、斐濟、東加 5 B.C.200年到密克羅尼西亞東部、玻里尼西亞中部 6 A.D.300~400年到夏威夷、復活島 7 A.D.700~800年到馬達加斯加、紐西蘭 而「出台灣說」認為,上述的第一階段 南島民族從亞洲東南部來到台灣後,到了第二階段才開始分化 留在台灣的這些人,也繼續分化下去 李院士的這篇文章:http://www.sinica.edu.tw/as/advisory/journal/15-1/59-62.pdf 後半段寫道,留在台灣的古南島民族,是怎麼從台灣西南部擴散到整個台灣的: 台灣南島語言最紛歧的地區在中南部,因此古南島民族擴散的中心 很可能在西南部平原,也就是在嘉南平原那一帶。歷史語言學者都認為 大約在五千年前古南島民族開始分化和擴散出去。 第一批分化出去的是魯凱語群(唯一沒有焦點系統的語言),向東 南方向的山地擴散。第二批分化出去的是鄒語群(有許多不同於其他語 言的語法特徵),向東北方向的山地擴散。第三批分化出去的大概有三 支:向北的就是北支(含泰雅語群、賽夏、巴宰、西部平埔族群),向 南的就是南支(排灣、卑南),向東北的就是布農族。每一階段估計若 相差五百年,第三批就是四千年前了。 第四批大約在三千五百年前,從西南部平原向東擴散的是東支群( 含阿美、噶瑪蘭、巴賽[在大台北地區的平埔族]、西拉雅)。東支大 約在二千年前再向北擴散到大台北地區,一千年前再向蘭陽平原擴散。 至於蘭嶼島上的雅美族,跟台灣本島的語言關係很疏遠,而跟菲律賓巴 丹群島的語言很密切,雅美族大約七百年前才從巴丹群島向北遷移過來。 也就是說,約五千年前一部分人從台灣西南部往菲律賓北部而去 在這之前,古南島民族尚未分化 在這之後,抵達菲律賓的人們繼續擴散,直到西元800年抵達紐西蘭 而留在台灣的人們也如上面的內容所述,繼續分化,形成目前已知的台灣原住民各族。 當然,以上這是以語言學研究為基礎提出的論點 台灣南島語言的特徵就是:一、語言的高度多樣性 二、保存許多古語的特徵。 這個說法也是諸多說法中,目前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共識(相較於其他說法 最有可能) 日後應該有更多其他領域的研究證據,如同這次的太平洋構樹 能佐證這個 Out of Taiwan model : 換句話來說﹐即是﹐台灣在南島各族的歷史上地位是很重要的﹐這點已知。 : 台灣也是南島各族演變鏈上的極重要關節點之一﹐這點無疑。 : 但這個關節點的作用﹐是“繼承”還是“演變”﹐還是“即繼承又有新演變”則未確定。 : 如果是“繼承”﹐那表明南島各族、各語言在進入台灣前就已經有多支系演變﹐ : 然後多支系先後逐次來到台灣﹐進一步生存之後又再擴張遷徙到南島各地。 : 至於進入台灣之前﹐譬如說華南或是東南亞的陸地一帶﹐今天的南島文化不夠多元 : 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後來的幾千年歷史中被漢化、印度化、佛教化、 : 伊斯蘭化﹐從而喪失了他們在語言、在種族上的多樣性。 : 而台灣正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原住民直到很近的時代才被中日兩文化滲透影響)﹐ : 從而起到了保存原先的火種的“繼承”作用。 : 當然﹐這些都是可能性之一而已﹐並不足夠成為事實﹐說到底﹐ : 在台灣原住民早期歷史文化(包括從何而產生出來、最初的形態是怎樣、 : 與其他各族最初形態的同異比較等等)這點上﹐還是有很多進一步探詢考証的空間的。 : 甚至不僅僅是語言與文化﹐動植物的物種是在什麼階段產生的演變這些研究﹐ : 都是大有可為的。期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00.82.1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4455536.A.68B.html

10/10 13:47, , 1F
亞洲東南部算是涵蓋那些區域?這樣看來可以台灣為線再
10/10 13:47, 1F

10/10 13:47, , 2F
分一下東南跟西南了
10/10 13:47, 2F
一般是認為亞洲大陸東南沿海, 但因為還無定論,所以也不好說有哪些切確的地方 您可以打開地圖看看大概的範圍 另外補充一下 如內文中所說,古南島民族從亞洲大陸東南沿海來到台灣 這時尚未分化,抵達台灣之後才開始分化 語言學上稱「起源地」(homeland) 以下是李院士書中所節錄: 「起源地」(homeland)是指南島民族還沒有分化以前, 仍屬同一民族(people),仍操同一種語言時的居住地;      當時也許已分成若干部落,已有方言的差異也不一定,但 大體上仍居住在同一區域,未離開主體而遷移到新居住地 去。起源地或可稱故地、原鄉、原居地。     

10/10 14:55, , 3F
推。 另外可不可以問一下,語言到底是怎麼分化的
10/10 14:55, 3F

10/10 14:56, , 4F
啊?最初第一批講一樣的東西,第二批沒學好越唸越
10/10 14:56, 4F

10/10 14:56, , 5F
不一樣?XD
10/10 14:56, 5F

10/10 14:59, , 6F
推!
10/10 14:59, 6F

10/10 15:03, , 7F
han 你說的情況也有可能啊,跟生物演化的情況有點像
10/10 15:03, 7F

10/10 15:04, , 8F
遷移到一個新的地方去,因為隔離,語言可能稍微變了一
10/10 15:04, 8F

10/10 15:05, , 9F
些或是遺失了某些音或某些語彙
10/10 15:05, 9F

10/10 15:06, , 10F
不說別的,以阿美族為例,可能每個部落的講法都有稍微
10/10 15:06, 10F

10/10 15:06, , 11F
不同
10/10 15:06, 11F

10/10 15:11, , 12F
推 感謝補充
10/10 15:11, 12F

10/10 15:30, , 13F
這麼講好了,上一代台灣人跟現代小孩口音就略微不同,這還
10/10 15:30, 13F

10/10 15:30, , 14F
是有媒體而且傳播容易的狀況下。如果某社群分離去其他地方
10/10 15:30, 14F

10/10 15:30, , 15F
建立據點,年代一久就越來越異化了
10/10 15:30, 15F

10/10 16:19, , 16F
謝謝二位,因為對這方面一直很好奇。古時候較封閉,
10/10 16:19, 16F

10/10 16:19, , 17F
若無外來的刺激,同一群體的異質性應該較低?這樣
10/10 16:19, 17F

10/10 16:19, , 18F
的話要如何生出差異呢?
10/10 16:19, 18F

10/10 16:31, , 19F
時間拉得夠長
10/10 16:31, 19F

10/10 18:23, , 20F
海南陵水石貢遺址已出土了4000多年前一些與南島語族相
10/10 18:23, 20F

10/10 18:25, , 21F
關的遺物。
10/10 18:25, 21F

10/10 18:45, , 22F
海南島的黎語是侗傣語系(Tai-Kadai languages)
10/10 18:45, 22F

10/10 18:46, , 23F
雖然跟南島語族有關聯性,但4000多年前時,南島語族已
10/10 18:46, 23F

10/10 18:47, , 24F
經到了婆羅洲(根據內文中 Peter Bellwood 的說法)
10/10 18:47, 24F

10/10 18:47, , 25F
因此若要說海南島與南島語族的關連性的話,那就是在
10/10 18:47, 25F

10/10 18:48, , 26F
B.C.4000年以前,古南島語族尚未來到台灣的那個時代
10/10 18:48, 26F

10/10 18:49, , 27F
兩者更早的祖先之間,存在著關聯
10/10 18:49, 27F

10/10 18:50, , 28F
語言早就變了,現在是要進行考古
10/10 18:50, 28F


10/10 18:52, , 30F
今天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南島語族起源于大陸東南地區
10/10 18:52, 30F

10/10 18:53, , 31F
然後東遷至臺灣、東南亞諸島,并在太平洋上逐步擴散
10/10 18:53, 31F

10/10 18:54, , 32F
這我是不曉得,但我知道南島語族起源於台灣是主流說法
10/10 18:54, 32F

10/10 18:54, , 33F
原因如我內文及推文中補充的 homeland 定義那一段
10/10 18:54, 33F

10/10 18:55, , 34F
目前就在廣袤的“中國大陸東南地區”尋找真正的起源地
10/10 18:55, 34F

10/10 19:01, , 35F
逆向尋找南島語族的源頭,各類學者從波利尼西亞島開始
10/10 19:01, 35F

10/10 19:01, , 36F
二戰時期國際學術界認為源頭是在菲律賓,之后往北走,認
10/10 19:01, 36F

10/10 19:02, , 37F
為源頭是臺灣,然后再往陸地上走,目前就與福建陸地上
10/10 19:02, 37F

10/10 19:03, , 38F
的考古現場相呼應起來了。目前國際學術界的觀點認為
10/10 19:03, 38F

10/10 19:04, , 39F
以福建沿海為中心的中國沿海區域是南島語族最早的發源地
10/10 19:04, 39F

10/10 19:05, , 40F
沒有喔,自Bellwood以後,源頭在台灣是大多數學者的
10/10 19:05, 40F

10/10 19:05, , 41F
主流共識
10/10 19:05, 41F
※ 編輯: shinshong (122.100.82.143), 10/10/2015 19:06:13

10/10 19:06, , 42F
推堅持出台灣說 打倒出福建說
10/10 19:06, 42F

10/10 19:06, , 43F
我不知道你這說法是哪裡來的,也許是少數派?
10/10 19:06, 43F

10/10 19:07, , 44F
既然是學者研究的結果,出台灣說是主流共識
10/10 19:07, 44F

10/10 19:07, , 45F
沒有什麼堅持什麼打倒的,請yuriaki別反串
10/10 19:07, 45F

10/10 19:08, , 46F
我這篇內文和推文也列出了李院士的看法,請參考
10/10 19:08, 46F

10/10 19:10, , 47F
南島語族自來到台灣以後才開始分化,所以稱台灣為原鄉
10/10 19:10, 47F

10/10 19:10, , 48F
而不是稱亞洲大陸東南沿海為原鄉
10/10 19:10, 48F

10/10 19:11, , 49F
你若想了解,去看相關著作即可,不必在推文中反串
10/10 19:11, 49F

10/10 20:43, , 50F
遷徙過程或經濟演變過程會產生新詞彙,隨地理隔離差異
10/10 20:43, 50F

10/10 20:44, , 51F
會擴大
10/10 20:44, 51F

10/11 13:29, , 52F
台灣人因為出台灣說高興一下有錯? 有人怎麼一直跳腳?
10/11 13:29, 52F

10/13 18:10, , 53F
阿美族語言分山、海、南、北四大支,我的同事一個是海
10/13 18:10, 53F

10/13 18:13, , 54F
岸阿美的泰源方言、一個是海岸阿美的長濱方言,有時候
10/13 18:13, 54F

10/13 18:13, , 55F
講到一半會卡卡,因為某個詞兩邊已經不一樣了。
10/13 18:13, 55F

10/13 20:15, , 56F
南島民族起源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各種說法都有
10/13 20:15, 56F

10/13 20:18, , 57F
http://goo.gl/jqf9Zz 有臺灣學者認為是珠江三角洲
10/13 20:18, 57F

10/13 20:20, , 58F
http://goo.gl/CfLWxL 5000年前臺灣出現稻米種植
10/13 20:20, 58F

10/13 21:33, , 59F
感覺上是 wl大和sh 對原鄉定義不一樣...
10/13 21:33, 59F

10/13 22:28, , 60F
從哪裡起源應為原鄉的定義
10/13 22:28, 60F

10/13 22:33, , 61F
目前分為大陸/臺灣起源和東南亞海島起源兩派
10/13 22:33, 61F

10/14 22:01, , 62F
所以"起源"指的是語言開始分化的時間點嗎
10/14 22:01, 62F

10/14 22:15, , 63F
依語言學的定義是如此,如上面我回一樓的回文
10/14 22:15, 63F
文章代碼(AID): #1M6AHmQB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M6AHmQB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