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東寧國

看板historia作者 (hgt)時間10年前 (2014/02/11 22:39), 編輯推噓-3(0362)
留言6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24 (看更多)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之銘言: : 恕刪大部份。 :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鄭經的別立乾坤是想要以朝鮮為例﹐也即是﹐鄭氏政權放棄作為明的屬臣﹐ : : 放棄明的立場﹐轉而承認“清已取代明”這一滿清立場來作為前提的。 : : 但這恰好說明了這一事件尚未成為事實﹐才會是鄭氏所想要得到的。 : : 在討論歷史問題時﹐我們確實需要從“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入手才是正確﹐ : : 但卻不能混淆了“當事人的實際情況”與“當事人的意圖”。 : : 因為“意圖”不一定是事實﹐而可能是當事人對未來的一種未實現的盼望。 : : 正如二戰時日本“確實曾想征服中國、擊敗美國”﹐但不等於說﹐ : : “當時的事實是日本征服了中國、擊敗了中國”。 : : 因此﹐鄭經曾經想要“依照朝鮮例”﹐不等於鄭經“已經是朝鮮例”。 : : 所以嚴格來說﹐就如我前文所言﹐如果時間再過五十一百年﹐鄭氏與清朝的關系﹐ : : 無疑是一定會從“蜀漢之於曹魏的關系”﹐再變到“蜀漢之於東吳的關系”﹐ : : 再變到“東吳之於西晉的關系”﹐從而真正成為獨立國家的。 : : 但如果考究當時的來往文書與鄭氏自身的態度﹐鄭氏依然尚未達到這樣的 : : 互相承認對方(與清是否承認無關﹐鄭經自身也尚未正式承認、采用“清已取代明 : : 成為唯一天子”這樣的朝鮮立場)﹐更尚未達到最終認為互相平等的各自一國完全 : : 獨立無關(如日本視中國)階段。 : 「照朝鮮例」似乎是另建一國的強力佐證,但實際上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邏 : 輯關係。原因很簡單。「照朝鮮例」並不是鄭經為了建國才提出的談判框架,而是早 : 在鄭成功時代與清和談時就已經提出過的條件。 : 《從征實錄》八年甲午(一六五四)二月:「次日(初七),二使將印敕交收,未開 : 讀。是晚,大賜宴。次早,二使欲回京復命,乞示旨意。藩(鄭成功)云:『兵馬繁多 : ,非數省不足安插。和則高麗、朝鮮有例在焉』。」 : 《鄭氏史料續編》六六〈候代浙閩總督劉清泰密揭帖〉:「今詔使於九月二十九 : 日從間道回延平。臣接手札,據鄭蝦等往復廈門,回稱鄭成功一云先要回府□□□□ : □□水路遊寨,未言陸路;二則不奉東西調遣;三則不受部撫節制。恐如姜瓖、金聲 : 桓等,俱以剃髮後激變。且未與張明徵議妥,又比高麗、不剃髮等語。」 : 如果說鄭成功還在大陸上活動時就已經以「照朝鮮例」做為談判底線與清朝來往 : ,那這裡的「照朝鮮例」只能說是純粹的談判條件,和自己建不建國壓根不必綁在一 : 起。 《續明紀事本末》(卷之七 閩海遺兵) : "使柯平、葉亨來泉;令自 角門入,不可,曰:『國無大小,使者一也』。相持數日, 天顏為策,使會於至聖廟中。平、亨不得已,自東門入;仍持議如朝鮮" 我想"國無大小,使者一也"這句已經很明白 鄭經到底有無建國 到底跟鄭成功是不是一樣的意識形態了 : 另外,基於政治人物本身通常不是大文豪的先天限制,這些人當中的大部份所留 : 下的文書其實多半是旁人捉刀代筆的,這點王夫之早就說過,基本上現在也是如此。 : 因此從這類文書能得出的任何「本人意願」,我覺得都要打折扣。一個人有什麼主張 : 是一回事,那個人有沒有足夠的文字、學識、思想來與外界溝通,且不說說服或傳播 : ,又是另一回事。就此而言,在鄭經本人的意願上糾結,不客氣的說我覺得有點好笑 : ,天曉得那是不是他寫的,還是文膽寫完以後他覺得意思到了就放行,連錯字都沒改 : 到的。 : (幫陳水扁寫演講稿的機會我在台南文化局的時候也有過一次,難道那篇講稿可以 : 代表阿扁的意見嗎?事實是他整場都脫稿演出,和我寫的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他的 : 脫稿演出當時沒有實況錄播下來,我的講稿卻有文檔保留下來。所以我這篇講稿到底 : 有沒有反應史實的價值?但是和陳水扁的個人意願無關這應該可以確定。這不是在荼 : 毒以後的歷史研究者嘛。) : 這也是為什麼先前我說從思想資源提供(同時也限制)的思路框架來著手比較好的 : 原因(在這裡,是思想資源怎麼提供並型塑合法性給政權的問題)。個人意願渺不可見 : 捉摸不定,思想資源卻是在不間斷的交流中逐漸獲得可做為共識基礎的意涵,因而也 : 是相對好掌握,意義可確定,無論是在史實上抑或事過境遷幾百年以後仍然比較可以 : 耙梳確認的。 : 而當時思想資源能提供的國際權力框架,有可能建構出現代某些台灣人所孜孜矻 : 矻的現代國家體系嗎?實際上,現代國家的基本要素「主權」,理論上無論對內對外 : 都是最高的合法性的來源,那和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體系是很不同的;被納入這 : 個體系當中的政權,不是避免被更高的權威支配、維持其主權的獨立性,而是尋求一 : 個更高的權威的承認。換言之,對現代國家來說最重要的自主權,在東亞的朝貢體系 : 中沒有那麼大的優先性。 : 而在中國思想框架下的所謂「國」,國之所以為國,有他另一套文化的邏輯:國 : 之存亡,主要看的是宗廟社稷,圍繞的是祭祀的問題。《春秋》義法,所謂「滅」, : 是圯平別人的宗廟使其絕祀;相對的,重新立祀,即所謂復國。此所為「國之大事, : 唯祀與戎」是也。實際上,鄭經的文書之所以提到箕子,與箕子保存殷祀的故事大有 : 關係,不能因為現代人不看重這點而忽略它。 明珠:"貴藩遁跡荒居,非可與外國之賓臣者比" 鄭經:"朝鮮亦箕子之後,士各有志,未可相強" 從鄭經回答來看 恐怕他不是看到箕子保存殷祀 只是要說明 中土之人並非不能建新國 自立自強 其實對箕子朝鮮我今天本來也想說說: 不論PRC或ROC史觀都好 明明人家鄭經是自比箕子朝鮮 為何硬要說他是明鄭?? 那為何PRC ROC教科書不說箕子朝鮮是"商箕" "商箕軍政團體" "商之朝鮮" "商之領土"?? 而東寧國卻要稱之"明鄭"? 好歹你也得稱呼"鄭氏東寧" "鄭氏台灣"吧 你中國人史觀要如何吹我管不著 但起碼標準要一致 不要碰到台灣 就像白海豚一樣 哇 都會急轉彎大轉彎 要稱明鄭 那就把箕子朝鮮改成商箕 這才有道理 何況箕子可是"商正統宗室" 怎麼沒人說朝鮮是"商之朝鮮" "商之領土"? : 討論當時意義下的國,至少從這個角度來切入,恐怕比較符合當時思想資源所能 : 提供的意義承載上限。忽略這層思想內涵的同時卻執著於一個空洞的詞彙,那給某些 : 意識形態解讀提供可乘之機,不也是理所當然。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5.22.95

02/11 23:28, , 1F
為這串獻上首噓~開紅一下
02/11 23:28, 1F

02/11 23:30, , 2F
基本上沒人在懷疑鄭氏的東寧還是鄭氏的冬瓜不是獨立國家~
02/11 23:30, 2F

02/11 23:32, , 3F
會用明鄭從頭到圍還是用延平王印在發號施令~在他底下的朝臣
02/11 23:32, 3F

02/11 23:32, , 4F
你有再看文嗎? 那明鄭是啥東西?
02/11 23:32, 4F

02/11 23:33, , 5F
應該也不會腦袋想離開把公文送到寧王爺手頭上
02/11 23:33, 5F

02/11 23:34, , 6F
明鄭是他加發號施令的旗子~這個旗子根本不是原本的明
02/11 23:34, 6F

02/11 23:34, , 7F
論理不如人 那就加強自己的證據 搞甚麼噓很可笑
02/11 23:34, 7F

02/11 23:35, , 8F
他一直說自己是東寧 哪個史料說他自稱明鄭??
02/11 23:35, 8F

02/11 23:36, , 9F
明鄭是後世史家自己給加上
02/11 23:36, 9F

02/11 23:36, , 10F
他家族真心一桶中元~或讓以前的甚麼葫蘆糖貴~寧波年糕絕種
02/11 23:36, 10F

02/11 23:36, , 11F
鄭克塽投降清朝是以「招討大將軍」、「延平王」身分
02/11 23:36, 11F

02/11 23:37, , 12F
可不是甚麼東寧王或是東寧國主
02/11 23:37, 12F

02/11 23:37, , 13F
時人家就會替他分類成新名字了~問題是他家還拿者哪個旗號
02/11 23:37, 13F

02/11 23:38, , 14F
我叫他明鄭有哪裡不對了?
02/11 23:38, 14F

02/11 23:38, , 15F
投降清朝 那是甚麼身分 就由清朝定 哪有鄭克爽自己說話的分
02/11 23:38, 15F

02/11 23:39, , 16F
意圖真的是反清復明還是清明掃墓根本不重要
02/11 23:39, 16F

02/11 23:40, , 17F
鄭氏三代沒用過「招討大將軍」、「延平王」以外的稱號
02/11 23:40, 17F

02/11 23:40, , 18F
他們不用這稱號投降用啥投降
02/11 23:40, 18F

02/11 23:41, , 19F
司馬家掌權時只要魏國皇帝還沒下台~究還是魏國的史~
02/11 23:41, 19F

02/11 23:42, , 20F
中華民國也說溥儀是偽滿洲國皇帝 他自己會說是偽滿洲?
02/11 23:42, 20F

02/11 23:42, , 21F
zeumax最好看看史料 不要自我感覺發言
02/11 23:42, 21F

02/11 23:44, , 22F
你才自我感覺發言~你一直怕別人拿明朝的劍砍現代的人幹嗎?
02/11 23:44, 22F

02/11 23:45, , 23F
真的是扯很遠,有點難溝通......
02/11 23:45, 23F

02/11 23:46, , 24F
他家就是拿延平王印蓋來蓋去了~當出門避邪用的東西
02/11 23:46, 24F

02/11 23:46, , 25F
內文已說明很清楚 教科書上的史觀根本是雙重標準
02/11 23:46, 25F

02/11 23:47, , 26F
結果你還跳進去這框架
02/11 23:47, 26F

02/11 23:47, , 27F
他有沒有打算替讓朱宗室回歸大概也是司馬昭之心了~但他打
02/11 23:47, 27F

02/11 23:48, , 28F
的旗號就是明延平王的旗~要招討清匪恢復中原的口號~來行手
02/11 23:48, 28F

02/11 23:49, , 29F
我兵權的實~我叫他明鄭甚麼時候犯錯了?
02/11 23:49, 29F

02/11 23:50, , 30F
你拿有延平王印的書信給我看看XD
02/11 23:50, 30F

02/11 23:51, , 31F
東寧稱明鄭不妥我已說明白 你不看我也沒辦法
02/11 23:51, 31F

02/11 23:53, , 32F
人家鄭經一直講東寧 卻要一直硬扯明鄭延平
02/11 23:53, 32F

02/11 23:54, , 33F
不然你找任何鄭經書信 有自稱 大明 明鄭 明延平王的給我看看
02/11 23:54, 33F

02/11 23:54, , 34F
三藩之亂的時候鄭經的檄文還有"我明"咧
02/11 23:54, 34F

02/11 23:56, , 35F
你稍等~我記得有文書~
02/11 23:56, 35F

02/11 23:56, , 36F
那是要號召中原人參戰啊 不然他說"我東寧.."誰知道 誰要來?
02/11 23:56, 36F

02/11 23:56, , 37F
對清朝為何不用明? 對清不是更要名正言順?
02/11 23:56, 37F

02/11 23:57, , 38F
你也知道他是打著明朝的號招呀
02/11 23:57, 38F

02/11 23:57, , 39F
他在台灣的時候也是打著明朝藩王的名義
02/11 23:57, 39F

02/11 23:58, , 40F
你就知道對外號召要用個名頭了~不然他沒事供個寧王幹嗎?
02/11 23:58, 40F

02/12 00:00, , 41F
他對清朝就說東寧了 在台灣會用明?? 那他對清為何不用明?
02/12 00:00, 41F

02/12 00:01, , 42F
他對清朝就是用明呀......
02/12 00:01, 42F

02/12 00:02, , 43F
曹丕也供著劉協啊 那他還是漢?
02/12 00:02, 43F

02/12 00:02, , 44F
終於知道為啥你的底下都沒人推文了= =
02/12 00:02, 44F

02/12 00:02, , 45F
名字不過就是個旗子~其實沒這麼重要~只要能力求維持現狀
02/12 00:02, 45F

02/12 00:03, , 46F
所以說你根本沒看我引鄭經的話 就來推文討論
02/12 00:03, 46F

02/12 00:03, , 47F
他要叫自己海賊王其實都不會介意的
02/12 00:03, 47F

02/12 00:04, , 48F
老蔣都知道對PRC他要用中華民國 結果鄭經不知道要用明?
02/12 00:04, 48F

02/12 00:04, , 49F
他打清朝的時候自稱明,不打的時候說"希望"依照朝鮮
02/12 00:04, 49F

02/12 00:04, , 50F
那鄭經真蠢XD
02/12 00:04, 50F

02/12 00:04, , 51F
就代表他還不是像朝鮮那樣
02/12 00:04, 51F

02/12 00:04, , 52F
我看了~怎麼沒看~你才沒看別人怎麼說哩~
02/12 00:04, 52F

02/12 00:05, , 53F
不要再自我感覺甚麼打不打清朝 看看我的引言吧
02/12 00:05, 53F

02/12 00:06, , 54F
不是感覺喔,鄭經的確是打過去了
02/12 00:06, 54F

02/12 00:07, , 55F
如果說他今天跟中國斷絕一切關係還可以說,但他都打著明的
02/12 00:07, 55F

02/12 00:07, , 56F
請你自己找出他回應清朝的書信 有自稱明的 再討論吧XD
02/12 00:07, 56F

02/12 00:07, , 57F
名號殺過去了
02/12 00:07, 57F

02/12 00:07, , 58F
最後投降還是交出延平王印~然後接收滿清冊封當旗人海澄公
02/12 00:07, 58F

02/12 00:09, , 59F
難不成延平王印也是配合滿清去重新刻一顆喔?
02/12 00:09, 59F

02/12 00:09, , 60F
還在延平王印XD 延平王印連鄭成功都沒在用了XD
02/12 00:09, 60F

02/12 00:10, , 61F
你是在作夢嗎?鄭成功沒號稱延平王?
02/12 00:10, 61F

02/12 00:10, , 62F
啊明朝給鄭成功的啊 那為何要丟掉? 收著不用也不行?
02/12 00:10, 62F

02/12 00:11, , 63F
有沒有用你自己可以查吧 幾百年的事了 也不會變
02/12 00:11, 63F

02/12 00:11, , 64F
我覺得一直在繞圈圈~我先專心找文書...
02/12 00:11, 64F

01/28 17:57, , 65F
仇敵噓
01/28 17:57, 65F
文章代碼(AID): #1I-ZO4Rf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6 之 24 篇):
疑問
1
1
疑問
21
111
疑問
5
34
文章代碼(AID): #1I-ZO4Rf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