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為什麼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廢除漢字會造成麻?

看板gallantry作者 (太極螺旋)時間10年前 (2014/06/14 15:58), 10年前編輯推噓15(15037)
留言52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15 (看更多)
※ 引述《neomozism (好風入室)》之銘言: : ※ 引述《dioseven (沒道理)》之銘言: : : --我常常想 還在拿刀筆+竹簡那個時代的古人 如果看到一隻拉布拉多 : : 他要怎麼紀錄? 如果要他刻拉布拉多四個字 我估計他會拿刀自殘... : 其實古人多半是用 寫 的 : 毛筆的發明非常之早 : 我們之所以會看到那麼多刻的,是因為刻的保存比較久 : 古人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愚鈍, : 明明可以沾東西寫字,還硬要用刀刻 : 而且文字是記錄語言的, : 如果在語言裡只有一個詞彙,一個字就夠用了 : 如果造了兩個字,表示這個語言裡 : 這兩種馬本來就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 或是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累積出來的 : 絕對不是看到不同的馬就造不同的字 我比較有疑問的點是 如果毛筆在秦朝發明 紙在東漢發明 那為何白話文在民國以後才出現? 因為文言文的目的就是為了簡化作業時間 在紙筆發明之後已經不須再用刻的了 速度已變快 結果仍然用文言文直到民國前?所以文言文本身有優勢是嗎? : : 造就大量的文盲 : : 用方塊字的國家 文盲比率就高 這是鐵的事實 沒什麼好爭辯的 : : 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人 看著國家被西方列強欺侮 : : 想方設法 要降低文盲 提高識字率 : : 注音/拼音/簡體字 都是方法之一 : : 當時的學者專家教授 文學素養絕對不輸現在的人 : : 中國週遭的國家為什麼要紛紛放棄方塊字的真正原因也在此 : 但後來事實證明 這是個錯誤的假說 : 章太炎就有反駁過,中國文盲多不是因為中國字難學 : 而是因為沒有義務教育 : 而後來識字率普及的原因 : 的確是義務教育的強迫推行 : 而不是拼音化或文字簡化 漢字難寫的事實基本上日本和韓國都承認 所以他們才用自己的50音及40音 不過這的確不是造成學習困難的主因 我認為主因根本是中國的統治者 不希望人民太有知識 所以根本不願推廣教育普及 反拿繁體字當藉口 最好的證據就是台灣教育普及 識字率一樣達9x% 說中國文字或宗教有問題 好幾年前就已經是老梗了 http://blog.yam.com/kung99/article/29988369 : : 胡適提倡白話文 高喊:"我手寫我口" : : 這是第一步 但是方塊字是個障礙 : : 方塊字讓很多人無法我手寫我口 : : 不然你叫閩南人寫(喇賽)這個詞的漢字出來 : : 如果這是考題 90%的閩南人無法寫出這二個漢字 : : 那我是不是可以說有90%的文盲? : 這也不是方塊字造成的障礙 : (嚴格說,這不是"意音文字"造成的障礙) : 一樣是有沒有義務教育的問題, : 如果90%的人都有受過教育部台語推薦用字的義務教育 : 就能寫出 抐屎 兩個字 不過日文和韓文的確都是我手寫我口 英文也算但不是100% 中文不是我手寫我口 非母語人士似乎比較容易有學習障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66.6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allantry/M.1402732700.A.803.html ※ 編輯: souldragon (111.240.166.62), 06/14/2014 16:01:24

06/14 16:06, , 1F
紙筆墨都不便宜 而且文言白話都隨時間改變
06/14 16:06, 1F

06/14 16:06, , 2F
我知道的說法也是白話文運動跟工業革命有關@@/
06/14 16:06, 2F

06/14 16:06, , 3F
古時的「白話」比你想像還更文言
06/14 16:06, 3F

06/14 16:08, , 4F
簡單說就是以前紙很貴當然要用文言做最大應用,可是現在
06/14 16:08, 4F

06/14 16:09, , 5F
用e-mail了就算整篇顏文字也沒關係 :P
06/14 16:09, 5F

06/14 16:10, , 6F
韓國我不知 日本近代前的文言可是和漢文交雜使用的鬼東西
06/14 16:10, 6F

06/14 16:11, , 7F
離白話又更遠了
06/14 16:11, 7F

06/14 16:12, , 8F
因為文言文溝通比白話文有效率。大片土地上存在那麼多種語
06/14 16:12, 8F

06/14 16:13, , 9F
言,用白話文產生的歧異遠比文字精煉過的文言文還要多。舉
06/14 16:13, 9F

06/14 16:15, , 10F
個例子,香港白話文跟台語白話文,沒學能懂得有多少?但用文
06/14 16:15, 10F

06/14 16:16, , 11F
言文,把文字濃縮過後,歧異大幅消除,就能溝通了。
06/14 16:16, 11F

06/14 16:23, , 12F
所以中國能維持多數時期統一的狀態,文字書寫系統與口語交
06/14 16:23, 12F

06/14 16:27, , 13F
談系統脫鉤是關鍵,因此文書交流無障礙政令才能正確宣達。
06/14 16:27, 13F

06/14 17:34, , 14F
所謂白話跟文言只是相對而言的
06/14 17:34, 14F

06/14 18:24, , 15F
四大名著相對於文言文來說已經算很白話了...
06/14 18:24, 15F

06/14 19:10, , 16F
四大名著只有三國比較文言啊,其他三個都算很口語了
06/14 19:10, 16F

06/14 19:23, , 17F
中國已經算是政府最沒在限制人民知識的國家了吧?相對於西
06/14 19:23, 17F

06/14 19:25, , 18F
方幾乎只有貴族識字,中國好歹農人也可以學識字考秀才
06/14 19:25, 18F

06/14 21:13, , 19F
文言文精簡,容易維持共通的規則通行不同區域
06/14 21:13, 19F

06/14 21:15, , 20F
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在當時應該是淺顯易讀的作品了
06/14 21:15, 20F

06/14 21:40, , 21F
所以三國演義流通最廣啊!越白話的小說流通越有其限制,比如
06/14 21:40, 21F

06/14 21:43, , 22F
紅樓夢,終至清末流通地區還是以江北為主,南方少人知道。
06/14 21:43, 22F

06/14 21:57, , 23F
古代要完全用白話文寫有其限制,因為書寫系統後來發展成獨
06/14 21:57, 23F

06/14 21:58, , 24F
立的一套系統,很多口語中的發音無字可用,所以古代的白話
06/14 21:58, 24F

06/14 21:59, , 25F
文只能說接近於口語而不是完全的口語。現在的白話文再發展
06/14 21:59, 25F

06/14 22:01, , 26F
過程中自然遇到這問題,回頭去看這套白話文發展過程,不少
06/14 22:01, 26F

06/14 22:01, , 27F
文章存在同意異字的狀況。不過這套語言畢竟是使用許久的官
06/14 22:01, 27F

06/14 22:03, , 28F
話,問題比較少。現在發展中的台語白話文問題反而大。
06/14 22:03, 28F

06/14 23:18, , 29F
想到第一部以蘇白(蘇州方言白話文)寫成的海上花列傳
06/14 23:18, 29F

06/14 23:19, , 30F
出了蘇杭一帶就根本像天書一樣沒幾人看得懂
06/14 23:19, 30F

06/15 03:23, , 31F
話本的出現 應該就代表宋朝就開始有白話文 只是一開始不入流
06/15 03:23, 31F

06/15 17:20, , 32F
古代臺灣人會寫臺語白話文?還是這幾年才有的產物?
06/15 17:20, 32F

06/15 18:52, , 33F
清末就有歌仔冊的印行了,這些白話文學的特色就是錯別字
06/15 18:52, 33F

06/15 18:55, , 34F
特多,很多借音字... 敦煌變文也是錯字連篇,因為白話文學
06/15 18:55, 34F

06/15 18:58, , 35F
一開始都是粗通文墨的說唱藝人寫的,高級知識份子寫的是
06/15 18:58, 35F

06/15 19:02, , 36F
典雅 有身份的古文,不太願意寫通俗文學的
06/15 19:02, 36F

06/15 22:30, , 37F
歌仔冊錯字多除了上述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我說的,口
06/15 22:30, 37F

06/15 22:31, , 38F
音無字,所以寫的人只能用借音字表達。eastpopo大提到的海
06/15 22:31, 38F

06/15 22:32, , 39F
上花列傳也有這種情形,香港白話文這種情形更是氾濫。台語
06/15 22:32, 39F

06/15 22:34, , 40F
現在發展的狀況也差不多,很多字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她最
06/15 22:34, 40F

06/15 22:35, , 41F
得理,為了那個字才對爭得面紅耳赤。即便是教育部頒布的台
06/15 22:35, 41F

06/15 22:36, , 42F
語字典蒐羅的字,不服的也所在多有。這種情形其實國語白話
06/15 22:36, 42F

06/15 22:38, , 43F
推動時也發生過,但北京官話發展久,爭議的字沒其他方言多
06/15 22:38, 43F

06/20 23:23, , 44F
不只是節省時間,前面說的地大語雜是正解
06/20 23:23, 44F

06/20 23:34, , 45F
漢語跟拉丁語對照應該很有意思
06/20 23:34, 45F

06/22 03:28, , 46F
說件有趣的事,我用文言文寫的句子丟翻譯軟體去翻成日文,
06/22 03:28, 46F

06/22 03:30, , 47F
準確度遠比我寫白話文去翻還精確。當初試驗時驚嚇滿大的。
06/22 03:30, 47F

06/23 10:53, , 48F
文言中有固有成語的早一步建立了相對的譯文, 所以如此.
06/23 10:53, 48F

06/23 10:54, , 49F
如果中日直接對翻, 不經由英文, 效果自然佳.
06/23 10:54, 49F

06/23 10:57, , 50F
至於白話字限於地域與族裔, 全面推廣有困難. 不如純文言的
06/23 10:57, 50F

06/23 10:57, , 51F
方便.(也是包袱)
06/23 10:57, 51F

06/30 13:14, , 52F
明朝那些小說就是用白話寫的 以現在標準還是有點文言吧
06/30 13:14, 52F
文章代碼(AID): #1Jd02SW3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4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Jd02SW3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