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朱天心憂:台灣不相信純文學了

看板book作者 (大口)時間10年前 (2014/02/28 08:16), 編輯推噓12(13157)
留言71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19 (看更多)
我本來是貼在facebook上的, 不過看到book板上有討論,直接貼過來。 臺灣五六十歲上下(或可更廣一些)的作家群,像是白先勇、朱天心、簡媜等人,撐起臺灣 文學的典範,追隨者前仆後繼。 這些人的筆下相當明確,濃厚的自溺,以文學製成脆弱的骨架,看似傲氣卻一碰即碎。嗯 ,就如同某作家(我實在沒興趣記是誰)所說的,在臺灣,要搞文學,就必定得要憂鬱症才 行。 那是我的高中時代; 有一次坐公車,聽到有女孩在說,高中時代都會覺得自己很憂鬱,還上網填憂鬱症測量表 ,下意識的覺得自己越慘越好。另一個高聲附和,而我心中笑著: 「的確啊,我高中也是這樣。」 無論是讀吳繼文的《天河撩亂》,還是白先勇的舞台劇《孽子》,我都覺得回到了那時: 文字虛浮而不著邊際,層疊而慌張的文字探求不了心底最深的痛。 這就叫作濫情。但這的確是那個時代的印記。 朱天心寫的,《台灣不相信純文學了》。 雖然她拿來對比的是類型文學,而我也一直相信我是個純文學讀者──只是她定義的純文 學,對我已成過往: 依此,我總笑稱臺灣文學是高中生在念的。這種說法當然極為偏頗,吳明益、張耀升都很 明確的不是這種作家。但是,臺灣文學的典範,其實都是。那些,就留給濫情的過往就好 了。 臺灣不念純文學了嗎?不,臺灣只是不念你們那種純文學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60.216

02/28 08:37, , 1F
試問子集與純文學之關連
02/28 08:37, 1F

02/28 11:45, , 2F
02/28 11:45, 2F

02/28 13:08, , 3F
推憂鬱症
02/28 13:08, 3F

02/28 13:55, , 4F
02/28 13:55, 4F

02/28 15:00, , 5F
怪怪的臉書文
02/28 15:00, 5F

02/28 15:01, , 6F
純文學與風格憂不憂鬱無關
02/28 15:01, 6F

02/28 15:02, , 7F
應該是指較不類型化與通俗化
02/28 15:02, 7F

02/28 15:06, , 8F
上屆台積電賞第一名是以部落格描寫動漫文化 朱是評審
02/28 15:06, 8F

02/28 15:07, , 9F
所以她並不是在意風格憂鬱否 即使是描寫動漫文化也行
02/28 15:07, 9F

02/28 15:09, , 10F
而且朱的近期小說不是傳統白先勇那種有情節對話的典型
02/28 15:09, 10F

02/28 15:10, , 11F
而是較後現代的百科全書式與去情節的風格
02/28 15:10, 11F

02/28 15:11, , 12F
她姐姐朱天文荒人手記更是早出現在1994年
02/28 15:11, 12F

02/28 15:12, , 13F
也就是說朱的風格其實是很貼近現代台灣的潮流
02/28 15:12, 13F

02/28 15:13, , 14F
我想朱是希望能有更多嚴肅的創作
02/28 15:13, 14F

02/28 15:14, , 15F
至於風格或技巧形式 應非她此次發言的重點
02/28 15:14, 15F

02/28 15:16, , 16F
朱一向有焦慮的傾向 所以自然會有點誇大純文學沒落
02/28 15:16, 16F

02/28 15:17, , 17F
對藝術較堅持甚至無限上綱的作家 通常會如此
02/28 15:17, 17F

02/28 16:09, , 18F
如果忽略朱天心本身對類型文學的態度
02/28 16:09, 18F

02/28 16:12, , 19F
他應該只是在憂心台灣文學作品類型比例的問題吧
02/28 16:12, 19F

02/28 16:13, , 20F
另外我覺得憂鬱確實是很多藝術家的養分阿 放諸四海皆準
02/28 16:13, 20F

02/28 16:18, , 21F
t外台灣那一輩的還有像黃凡這種黑色幽默高手
02/28 16:18, 21F
所閱讀的西方作家,印象中沒有誰是特別「憂鬱」的。 即使是描寫憂鬱症的書如《瓶中美人》, 會從文字中感覺到主角(也應該作者本身)的荒亂,但不是憂鬱。 此外,像村上春樹一類的作家, 低迴的筆法也是在語調,而不若臺灣作家喜歡以層疊筆法寫作。 「憂鬱」對那個年代的臺灣文學是個典型, 而這種層疊的筆觸卻泛及所有情緒性的作品。 自此,臺灣的作品其實很多都充斥情緒,而通常都不是這麼「正面」。 我覺得這或許與中國傳統文學的憂懷或以物寄情的影響頗深。 朱天心最近期的書我看的是荷花那本(不好意思不太記得書名但懶得查), 無論是否憂鬱,也都是那個時代的層疊筆法寫成的。 簡言之,那就像一層霧一樣,旋繞半天,很美,讓人迷惑,卻難以直指核心。 ※ 編輯: DAKOU 來自: 220.129.60.216 (02/28 16:44)

02/28 16:57, , 22F
你大概沒讀懂孽子
02/28 16:57, 22F
不,是沒讀過。 我上文已經說了,這是我看舞臺劇的想法,而裡面有一些句子是白先勇的原句。 我是看句子,不是看文章。

02/28 17:22, , 23F
台灣文學的典範不只白、朱罷,黃春明、王禎和、王文興、七
02/28 17:22, 23F

02/28 17:22, , 24F
等生、陳映真等等,豈是憂鬱一詞可一帶而過的
02/28 17:22, 24F
這的確很詭異,因為臺灣文學其實滿廣泛的。 但為什麼到後來的作者大多都擺脫不了苦情路線? 這是因為文學獎的關係嗎?還是什麼? 此外,「典型」,不代表全部。 而我也說了我的說法極為偏頗,這不贅言。 ※ 編輯: DAKOU 來自: 220.129.60.216 (02/28 17:35)

02/28 17:36, , 25F
就像選舉也在比哪個比較苦
02/28 17:36, 25F

02/28 17:37, , 26F
只能說這種東西是有那個價值嗎 人ㄔ問才在那邊苦情至上
02/28 17:37, 26F

02/28 17:37, , 27F
事實上卻毫無意義
02/28 17:37, 27F

02/28 17:38, , 28F
後期的作者更多元罷,張萬康、賀景濱、花柏容、何致和、伊
02/28 17:38, 28F

02/28 17:39, , 29F
格言、高翊峰、王聰威、甘耀明,或如你所說的張耀升、吳明
02/28 17:39, 29F

02/28 17:39, , 30F
益等等,何來擺脫不了苦情路線
02/28 17:39, 30F

02/28 18:39, , 31F
這篇是很偏頗沒錯
02/28 18:39, 31F

02/28 18:50, , 32F
要拿孽子出來批評,好歹也先看過原著吧...........
02/28 18:50, 32F

02/28 18:51, , 33F
另外你到底是要批評什麼?批評台灣文學作品情緒不夠正
02/28 18:51, 33F

02/28 18:53, , 34F
向?還是批評他們無法反映一代人的心理狀態?
02/28 18:53, 34F

02/28 18:54, , 35F
另同hacedor,哪來的後來的作者都擺脫不了苦情路線呢
02/28 18:54, 35F

02/28 18:57, , 36F
甚至你一開始舉的簡媜,也沒人會以憂鬱苦情描述他的風
02/28 18:57, 36F

02/28 18:59, , 37F
格吧。"臺灣文學的典範都是"要說出這樣的話,你恐怕得
02/28 18:59, 37F

02/28 19:00, , 38F
舉出有點力的證據呢
02/28 19:00, 38F
我探的底限是駱以軍、陳雪與陳玉慧,不過我總覺得拿他們當例子不太道德, 畢竟他們是真的都有得到憂鬱症的人,再往下的作家我認識的大多也有憂鬱症, 如許佑生。 我想這些人應該很難直接拿來當作例子, 不過我印象我看到的作品還是不乏少數,未記名字。 h版友(應該不會錯認才是)舉的人有些我不認識,有些不太喜歡, 這是另話,於此不贅。 但我想這是取樣的問題。 不過我想也如同吳明益在討論散文時所說: "他寫作知識性散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有別於抒情的散文傳統" 原文有點忘了,我記得更偏激一點,在臉書說過一次,在《浮光》說過一次, 因為不記得語氣所以保守一點。 看的當下我是很震驚的,因為我總以為抒情是散文的本質。 但在我後來看了吳繼文的《天河撩亂》與《孽子》的舞台劇(如上述), 我的記憶點回到了習以為常的過往,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都是, 我常常都會有一種窒息感,這也是到後來我不太接觸後來的臺灣文學的原因。 簡媜老師的名字我在打時有所猶豫,一方面是她是我老師, 二方面是簡媜老師的散文其實挺多元的。 說苦情或許太多,但至少在《水問》中也還是多愁善感的形象。 但不要說苦情,至少是濫情,在臺灣文學中,簡直是俯拾皆是。 甚至成為某種特定的文學呈現, 當然這也是很現代主義的。 ※ 編輯: DAKOU 來自: 220.129.60.216 (02/28 20:30) ※ 編輯: DAKOU 來自: 220.129.60.216 (02/28 20:32)

02/28 22:45, , 39F
感謝分享
02/28 22:45, 39F

02/28 23:00, , 40F
所以你要講的是你不喜歡大量描述抒發負面情緒的作品
02/28 23:00, 40F

02/28 23:03, , 41F
至於要以濫情自溺來評價哪些作品作者甚至整個台灣文學
02/28 23:03, 41F

02/28 23:05, , 42F
只能說單以個人喜好頗為薄弱,尤其在許多作品被認為是
02/28 23:05, 42F

02/28 23:07, , 43F
直指某一代某一族群生命狀態的時候。或是刻意忽略許多
02/28 23:07, 43F

02/28 23:08, , 44F
堪稱典範的他人,緊抓著幾個人或那個人單一部作品的時
02/28 23:08, 44F

02/28 23:17, , 45F
候。喬伊斯、赫拉巴赫等,西方作家都沒有充滿憂鬱情緒
02/28 23:17, 45F

02/28 23:19, , 46F
的嗎?其後應該賣的還不錯,當時我老看到它名列個通路
02/28 23:19, 46F

02/28 23:19, , 47F
你拿簡媜大學時代的作品水問來說她苦情,那她大學畢業
02/28 23:19, 47F

02/28 23:20, , 48F
排行榜上,台灣人真的有不再看這類作品嗎?其實就只是
02/28 23:20, 48F

02/28 23:20, , 49F
以後的二十幾年寫作生涯,你是直接無視嗎? 真是武斷又
02/28 23:20, 49F

02/28 23:21, , 50F
看你刻意挑誰忽略誰再下個台灣文學都怎樣的評價而已。
02/28 23:21, 50F

02/28 23:22, , 51F
粗暴的分類.這篇文章也顯的輕薄而自以為是
02/28 23:22, 51F

02/28 23:24, , 52F
你真的認為孽子是這樣?還只是因為幾個句子就能下定義?你
02/28 23:24, 52F

02/28 23:24, , 53F
真的是在看小說?
02/28 23:24, 53F

02/28 23:46, , 54F
作家有憂鬱症跟作品有沒有憂鬱症是兩回事,再說吳明益刻意
02/28 23:46, 54F

02/28 23:46, , 55F
要區分別散文的抒情傳統,跟小說憂不憂鬱症也是兩回事,散
02/28 23:46, 55F

02/28 23:47, , 56F
文自有其發展脈絡,不宜跟小說混為一談
02/28 23:47, 56F

02/28 23:48, , 57F
再說濫情不是什麼傳統,想要作品有更好表現的作者通常會自
02/28 23:48, 57F

02/28 23:48, , 58F
覺的去壓抑濫情的傾向,而且濫情與現代主義有何關連?現代
02/28 23:48, 58F

02/28 23:49, , 59F
主義的幾位大家王文興、郭松棻、歐陽子、七等生、舞鶴等等
02/28 23:49, 59F

02/28 23:50, , 60F
哪一位有濫情的傾向?再來沒有讀過孽子的文本就下判斷對文
02/28 23:50, 60F

02/28 23:50, , 61F
本來說並不公平,再來以少數作家就要推論整個台灣文學的狀
02/28 23:50, 61F

02/28 23:51, , 62F
況,跟朱天心只憑幾篇文學獎作品就發出台灣年輕人已不相信
02/28 23:51, 62F

02/28 23:51, , 63F
純文學的發言同樣失之於偏頗
02/28 23:51, 63F

02/28 23:52, , 64F
孽子的舞台劇歡樂得亂七八糟耶,這點被張小虹痛罵XD
02/28 23:52, 64F

02/28 23:55, , 65F
要批評什麼就先弄懂什麼吧,朱天心有這種奇怪發言是
02/28 23:55, 65F

02/28 23:56, , 66F
因為不讀書,我們也別跟朱天心一樣不讀書呀。
02/28 23:56, 66F

03/01 01:16, , 67F
以任性為出發點也是某種自溺啊 我懂天心姊(咦?!)了^_<
03/01 01:16, 67F

03/01 06:18, , 68F
的確 與其說不相信純文學 我認為她在擔心失去自己的舞台
03/01 06:18, 68F

03/02 01:42, , 69F
憂鬱?濫情? 我倒是覺得人本來笑過之後空虛大於一切
03/02 01:42, 69F

03/02 01:43, , 70F
才會本來認為哀傷比較具有延續的力道。
03/02 01:43, 70F

03/02 01:44, , 71F
但我也不懂什麼是朱所定義的純文學
03/02 01:44, 71F
文章代碼(AID): #1J3zL7xy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19 篇):
文章代碼(AID): #1J3zL7xy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