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沒有暢銷小說家?

看板book作者 (sading7)時間12年前 (2012/02/25 20:39), 編輯推噓4(4021)
留言25則, 7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6/17 (看更多)
問題出在市場取向 說實在的純文學本來就不是實用的 更別提必要的 純文學本身有部份是為藝術而藝術 如果不是對小說技藝有研究和喜愛的人 對純文學不感興趣也是正常的事 而台灣又是藝術極度不發達的國家 稱為文化沙漠也不為過 那些會紅的小說或作家都是膚淺通俗是件合理的事 這裡應說明一下,通俗是什麼意思? 通俗就是一種普遍性,一種復製, 一種曾經有過或風行或普遍存在的東西的再現 一種公式化或模式化 由於已經存在於讀者腦袋過 所以某種程度的再現便容易理解 而藝術的最高目地之一就是創新 實際上就是反通俗 當然為了市場都會做一定程度的妥協 而有些人是沒有能力達到一個藝術高度 要通俗遠比要藝術簡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13.118.106 ※ 編輯: sading7 來自: 101.13.118.106 (02/25 20:50)

02/25 23:13, , 1F
沙漠之中的讀者會認為作品"不通俗"是作者的責任
02/25 23:13, 1F

02/25 23:14, , 2F
於是反通俗的作者們 只能與少數讀者對話
02/25 23:14, 2F

02/25 23:15, , 3F
這大概是反通俗的作者要面臨的一種覺悟
02/25 23:15, 3F

02/25 23:46, , 4F
當你把文學用書的形式販賣出去的時候,就進入了市場競爭,
02/25 23:46, 4F

02/25 23:47, , 5F
市場上的消費者當然是符合他們口味的東西。
02/25 23:47, 5F

02/26 02:00, , 6F
我認為將"藝術"和"通俗"對立是誤解
02/26 02:00, 6F

02/26 02:01, , 7F
好的創作者是可以讓藝術目的和通俗同時達到的
02/26 02:01, 7F

02/26 02:01, , 8F
而通俗不一定就等同於庸俗
02/26 02:01, 8F

02/26 02:01, , 9F
未必也一定要"創新"的藝術才有高度
02/26 02:01, 9F

02/26 02:03, , 10F
很多好的文學作品 都是易讀且細膩的
02/26 02:03, 10F

02/26 02:10, , 11F
我覺得這幾年來 吳明益的作品就可以做到這樣耶~
02/26 02:10, 11F

02/26 08:40, , 12F
沒辦法,所謂藝術的目地就是要表達新的東西,而新的東西對
02/26 08:40, 12F

02/26 08:41, , 13F
大眾來說就是難以理解的東西(同時也是沒必要理解)
02/26 08:41, 13F

02/26 08:43, , 14F
當然事實上沒有人會用完全新的方式表達,那是沒人會看的
02/26 08:43, 14F

02/26 13:10, , 15F
推吳明益,不耍特技,用跑100公尺的姿勢表情打動你。
02/26 13:10, 15F

02/27 17:57, , 16F
推genim,其實說通俗比藝術簡單的人多半是嘴砲。
02/27 17:57, 16F

02/27 17:57, , 17F
通俗很難,非常難,媚俗的暢銷小說不是想寫就寫得出來的。
02/27 17:57, 17F

02/27 17:58, , 18F
要說通俗簡單前最好先試著寫寫看再說。
02/27 17:58, 18F

02/27 20:20, , 19F
我想我沒必要跟你解釋通俗的性質和創造通俗的方法
02/27 20:20, 19F

02/27 20:21, , 20F
當然暢銷小說不是想寫就能寫,但媚俗小說卻真的是較容易寫
02/27 20:21, 20F

08/12 19:45, , 21F
好的創作者是可以讓藝術 https://noxiv.com
08/12 19:45, 21F

09/14 17:56, , 22F
市場上的消費者當然是符 https://daxiv.com
09/14 17:56, 22F

09/14 20:32, , 23F
這大概是反通俗的作者要 https://daxiv.com
09/14 20:32, 23F

11/06 15:11, , 24F
而通俗不一定就等同於庸 https://daxiv.com
11/06 15:11, 24F

12/31 02:47, 5年前 , 25F
//daxiv.com https://noxiv.com
12/31 02:47, 25F
文章代碼(AID): #1FIDQ4c3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IDQ4c3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