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兵農合一是不是就等同於全民皆兵

看板Warfare作者 (calebjael)時間9年前 (2015/01/19 16:17), 9年前編輯推噓12(12028)
留言40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9/72 (看更多)
※ 引述《qkeeptalk123 (賣克GG)》之銘言: : : 推 teyao: 這串有一個很常見的推論:45萬以動員率而言太多。先不論動y 01/18 00:51 : : → teyao: 原率的問題,就沒人想過一般推估戰國人口只有2~3千萬估太少 01/18 00:53 : : → teyao: 了嗎?葛劍雄就想過這個問題。至於他推估的數字,他又是怎 01/18 00:55 : : → teyao: 算的,請讀他的《中國人口史》。 01/18 00:56 : ^^^^^^^^^^^^^^^^^^^^^^^^^^^^^^^^^^^^^^^^^^^^^^^^^^^^^^^^^ : : 推 Swallow43: 推teyao大的看法 01/18 01:39 : : 推 Hartmann: 推teyao大的看法+1 01/18 08:51 : : → sitai: 現在科技發達 但中國實際人口一定多於官方統計 何況古代? 01/18 10:15 : 我想請教teyao大 : 推文指的是"葛劍雄"著的<中國人口發展史>, 還是"王育民"著的<中國人口史> ? : 如果是<中國人口發展史>, 葛劍雄在書中第四章第一、二節說戰國人口史料缺乏, 推估 : 2000萬以上的說法可以接受 : 而其在另一本著作<西漢人口地理>中估計西漢初人口為1500~1800萬, 因此在楚漢相爭前的秦朝人口應在2000萬或更多一些 : 而王育民的<中國人口史>第一章第三節則是反駁梁啟超估的3000萬過高, 下修為2000萬 : 無論如何, 不論是葛劍雄或王育民, 在書中都沒有認為2~3千萬估太少的描述 : 那teyao大看的又是哪一本?何以認為2~3千萬估太少, 又拿出葛劍雄背書? 原文長恕刪。 葛劍雄對秦朝人口的推估是基於提出了這樣的新的理由﹕ 按史記有寫的記載﹐ 始皇34年﹐在從匈奴奪得的河套榆中到陰山一帶﹐新設44個縣(也有說是34縣)﹐ 強制移民充實這些縣。 葛劍雄推估每縣遷入500-1000戶﹐這個數字不算大﹐那麼總共移民約3萬戶。 35年﹐移民3萬戶到麗邑﹐5萬戶到雲陽(兩地均是關中)﹐ 葛劍雄推估﹐這8萬戶應該是26年從六國遷到咸陽那12萬戶中的一部分﹐ 因此34年與26年不應兩者重復計算﹐取其一即可。 36年﹐又移民到榆中、北河一帶3萬戶。 此外其他移民南越、吳越、琅琊台、蜀地的﹐葛劍雄認為當地已經有一定的糧食提供 能力﹐因此暫且不計。 但河套一帶新拓土﹐最初一兩年必然無法自足﹐需要官府組織移民並提供糧食。 關中原先的土地已經開發﹐而遷六國富戶是用於方便監督﹐秦國也不會直接 奪取舊秦民已有的耕地給六國富戶﹐富戶或者自己開拓﹐或者購買。 因此這部分新增人口也必然增加當地的糧食需求。 在不計路途損耗的情況下﹐在這麼多不計的情況下﹐這三項已經相當於動員百萬人口。 相當於秦政府需要額外提供這些人的糧食需求。 要提供給百萬人口(且不少是移民那麼遠的帝國邊陲)的糧食﹐ 那不得至少又要兩三百萬人在路上各種短程接力的勞役運輸﹖ 而還沒有統計北伐匈奴的常駐軍、南征南越、修建阿房宮驪山、修建長城等等。 如果秦朝的人口不過1000多萬的話﹐那這個動員率(而且不是短期幾個月﹗)爆表 到連我相信趙國出得起40萬人打長平的人都不敢相信秦朝能動員這麼多人。 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秦朝時的人口﹐並不如之前各版本所估計的那麼低。 然後葛劍雄再根據資料比較豐富的後代戰亂﹐漢末三國、隋唐、金南宋、明清之交等﹐ 人口都要減少50%以上﹐旁証如果采用原先數據﹐秦末大亂到西漢初立幾乎人口 沒有下降多少(西漢初立1500-1800萬算是比較公認的數據)﹐這是不合理的。 所以葛劍雄修改自己的推估數﹐認為秦始皇時期人口應當有4000萬。 我這說得比較簡略﹐葛劍雄是用了不小篇幅去論証4000萬這個數的。 我這裡祗是簡單講下teyao大所提到的葛對“原先對人口估計太少”的想法的由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248.147.17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1655437.A.2DA.html

01/19 16:27, , 1F
01/19 16:27, 1F

01/19 16:35, , 2F
01/19 16:35, 2F

01/19 16:38, , 3F
01/19 16:38, 3F

01/19 16:52, , 4F
所以這是種新理論 先不論準確與否 是否能從中推出長平時
01/19 16:52, 4F
如果秦剛統一六國時的人口有4000萬左右﹐那麼長平之時全國有3000-3500萬人口 是合理的。前述我的計算即取3000萬﹐算得趙國人口450萬左右不為過。 ※ 編輯: calebjael (58.248.147.173), 01/19/2015 16:55:55

01/19 16:54, , 5F
戰國總人口 以及趙國人口呢?又 推出趙國人口後 再除45萬
01/19 16:54, 5F

01/19 16:55, , 6F
得到之動員率是否合理 這又有很多討論空間了
01/19 16:55, 6F

01/19 17:20, , 7F
照C大推論人口數與參戰人數,動員率10%在戰國時很合理
01/19 17:20, 7F

01/19 18:26, , 8F
葛劍雄大略是如此說 而且葛劍雄還直接說王育民的估計是錯的
01/19 18:26, 8F

01/20 19:13, , 9F
不論總人口二、三、四千萬,各家採用之證據皆是史記等傳統
01/20 19:13, 9F

01/20 19:15, , 10F
史料之數據,因此透過人口論斷長平之戰動員率是否合理,不
01/20 19:15, 10F

01/20 19:16, , 11F
免陷入循環論證之困境。真正該問的問題,是為何會有這些戰
01/20 19:16, 11F

01/20 19:17, , 12F
功數據,以及這些數據是否可信。
01/20 19:17, 12F

01/20 19:18, , 13F
在秦發動統一戰爭之前的戰役紀錄沒有戰功數據,之後也罕見
01/20 19:18, 13F

01/20 19:19, , 14F
,而各項數據亦只見戰功不見戰損,理由皆在於秦獨特的首功
01/20 19:19, 14F

01/20 19:20, , 15F
與軍爵制度。奪取首功,獲取爵位,便有經濟與法律之特權。
01/20 19:20, 15F

01/20 19:21, , 16F
從〈封診式‧奪首〉對首級的爭執與劾驗,便可見秦人對首功
01/20 19:21, 16F

01/20 19:22, , 17F
之重視,絕非後世以一當十、虛報戰功可比。
01/20 19:22, 17F

01/20 19:24, , 18F
至於秦能否動員60萬,趙能否動員40萬,亦可從戶籍資料作為
01/20 19:24, 18F

01/20 19:25, , 19F
旁證。里耶秦簡有相當豐富的戶籍資料,已成為當前研究秦漢
01/20 19:25, 19F

01/20 19:26, , 20F
史的熱門議題。從這些戶籍資料不難想見秦對戶口的控制力。
01/20 19:26, 20F

01/20 19:27, , 21F
秦甫統一七國,便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戶口遷徙、繇役,亦可
01/20 19:27, 21F

01/20 19:28, , 22F
見六國的戶籍制度應不會和秦差距太遠。
01/20 19:28, 22F

01/20 19:29, , 23F
而以軍械而言,尹灣漢墓出土武庫簡所見庫存,僅以常見武器
01/20 19:29, 23F

01/20 19:30, , 24F
矛、弩等便可武裝五十萬人(李均明統計。欲知詳細數字請讀釋
01/20 19:30, 24F

01/20 19:32, , 25F
文)。這雖是西漢時數據,但至少可見二百餘年間政府評估可動
01/20 19:32, 25F

01/20 19:33, , 26F
員的能力不會差距太遠。數十萬人的動員固然是孤注一擲(如七
01/20 19:33, 26F

01/20 19:34, , 27F
國亂時吳王之舉措),但也絕非不可想像之事。
01/20 19:34, 27F

01/20 19:35, , 28F
不過話說回來,我相信趙國能動員45萬人,但我倒不盡信白起
01/20 19:35, 28F

01/20 19:36, , 29F
一口氣坑殺40萬人。坑殺和取首功不一樣,從《水經‧沁水
01/20 19:36, 29F

01/20 19:37, , 30F
注》引《上黨記》秦人收攏頭顱築臺,這樣的處理和〈封診
01/20 19:37, 30F

01/20 19:39, , 31F
式‧奪首〉保存首級作為獲取功爵的方式就全然不同。40萬人
01/20 19:39, 31F

01/20 19:40, , 32F
這則被坑殺的數據應不能用對待首功的心態輕易採信,而該與
01/20 19:40, 32F

01/20 19:41, , 33F
項羽在鉅鹿之戰後坑殺的20萬人等同觀之。
01/20 19:41, 33F

01/20 20:00, , 34F
t大這串資料埋沒在推文好可惜 應該另外回文一篇
01/20 20:00, 34F

01/20 20:21, , 35F
修改一下,不是武庫「簡」,那是木牘不是簡。
01/20 20:21, 35F

01/20 22:33, , 36F
推推文 在有限資料下的各說並陳 才是歷史的樂趣
01/20 22:33, 36F

01/20 22:44, , 37F
推t大推文個人支持這說法
01/20 22:44, 37F

01/20 22:45, , 38F
推teyao的解釋
01/20 22:45, 38F

01/20 22:50, , 39F
推teyao的解釋
01/20 22:50, 39F

01/21 20:44, , 40F
推原PO,也推teyao
01/21 20:44, 40F
文章代碼(AID): #1KlBsDBQ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9 之 72 篇):
文章代碼(AID): #1KlBsDBQ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