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科學史 (伍) 後現代數學狀況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恩典)時間13年前 (2011/06/07 17:15), 編輯推噓6(6065)
留言7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 引述《MathTurtle (恩典)》之銘言: : 標題: Re: [分享]科學史 (伍) 後現代數學狀況 : 時間: Sun Jun 5 15:33:11 2011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86.30.200.58 : 推 somedoubt:請問你這說明哪裡來的? 06/07 12:11 : → MathTurtle:我是根據前面 demantia 提的說明加以發展一下, 06/07 14:55 : → MathTurtle:再加上我對 Tarski 東西模糊的記憶而來... 06/07 14:55 : 推 somedoubt:為什麼一定要把being true當作一階述詞? 06/07 15:58 : 推 fw190a:我也看不太懂,不過感謝你的補充XD 06/07 16:01 : → MathTurtle:你說不當成一階述詞的意思是什麼? 06/07 16:42 : → MathTurtle:是指當成二階述詞還是當成概念而非述詞呢 06/07 16:43 : → somedoubt:我的意思是truth assignment function有沒有包含在你的 06/07 17:00 : → somedoubt:語言內?對一個初階系統來說,可證的與可滿足的這兩個 06/07 17:03 : → somedoubt:性質都算是該系統內的合法述詞嗎? 06/07 17:04 你的意思應該是類似於, 在給出一階邏輯的語意時, 我們用了truth-assignment 或類似的東西, 那不就用了真理概念了嗎? 這有點複雜, 現在我們在給語意時, 多半是跟隨著Tarski的腳步, 也就是說我們直接拿satisfaction 來定義 truth in a language, 就純形式語意而言這麼做並沒有什麼問題。 而上面的那個論証中所要証名無法在對象語言(object langauge)自身給出的truth, 是指要滿足 T-axiom: 'P' is true if and only if P 的truth, 則和一階語意怎麼給比較沒有關係。 回到歷史脈絡來看, 其實當出 Godel 在陳述不完備性定理時, 並沒有用到真這個概念, 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我們現在有了Tarskian semantics之後都很方便地將完備性理解為 「for any P, if P is true then P is provale」, 而將不完備性理解為「there is some truth which is unprovable」, 但這裡就會牽涉到你怎麼理解truth這概念, 而這是在 Tarski 建立起語意真概念之後才被認為是沒有問題的。 Godel 的不完備性定理原本的式子是: 「there is some P such that neither P nor ~P is provable」 而這裡沒有用到真理概念, 因此避開了你提到的那個疑惑。 : → somedoubt:如果不是,為啥為真算是該語言系統內的述詞? 06/07 17:0 : → somedoubt:有語誤,應該問我可以找到對應的述詞來表達可證與可滿 06/07 17:0 : → somedoubt:足這兩個性質嗎? 應該說, 如果「可滿足」被要求拿來定義「真」, 而「真」要符合 T-scheme, 則該論証証明了在系統內找不到這樣的述詞, 我想你說的是沒錯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6.30.200.58 ※ 編輯: MathTurtle 來自: 86.30.200.58 (06/07 17:18)

06/07 17:19, , 1F
所以為真,可證,可滿足應該算是對象語言的後設性質,
06/07 17:19, 1F

06/07 17:20, , 2F
yap...你說的沒錯..而我認為這正是 Godel-Tarski 的重
06/07 17:20, 2F

06/07 17:20, , 3F
無法在對象語言內找到相對應的述詞有啥好大驚小怪?
06/07 17:20, 3F

06/07 17:21, , 4F
要貢獻。
06/07 17:21, 4F

06/07 17:22, , 5F
所以你在5774中的第一點應該不值得被拿出來大鞭特鞭吧?
06/07 17:22, 5F

06/07 17:23, , 6F
不好意思,我說的是那些看到黑影就開槍的學者
06/07 17:23, 6F

06/07 17:23, , 7F
那是因為我們現在接受了 Tarski 的語意學, 所以很自然
06/07 17:23, 7F

06/07 17:23, , 8F
地認為對象語言與後設語言的區分使得真理屬於後設語言
06/07 17:23, 8F

06/07 17:24, , 9F
但在當時, 那點正好是Tarski要發展語意真概念的動機啊.
06/07 17:24, 9F

06/07 17:25, , 10F
我先承認,我的邏輯素養肯定沒你高,但我還蠻想向你請教
06/07 17:25, 10F

06/07 17:26, , 11F
其實我對這段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入, 所以很多我也不確定
06/07 17:26, 11F

06/07 17:26, , 12F
在自然語言中對角化引理還成立嗎?
06/07 17:26, 12F

06/07 17:27, , 13F
如果不成立,前述那些東拼西湊的對於真理批評還作數嗎?
06/07 17:27, 13F

06/07 17:28, , 14F
對角化引理預設了一個deductive system,
06/07 17:28, 14F

06/07 17:28, , 15F
我不是批評你喔,我說的是你整理的那些前人的批評
06/07 17:28, 15F

06/07 17:29, , 16F
而自然語言中不是很清楚那個deductive system是什麼
06/07 17:29, 16F

06/07 17:29, , 17F
如果它是數學中的proof的話, 那對角化引理在自然語言中
06/07 17:29, 17F

06/07 17:30, , 18F
所以大家都是看到黑影就開槍打稻草人吧~
06/07 17:30, 18F

06/07 17:30, , 19F
也是成立的, 但那只是表示它是在數學系統中成立...
06/07 17:30, 19F
也不完全是稻草人啦... 因為即便在 Tarski 之後, 還是很多人主張「真」這個概念可以被 T-axiom "P" is true if and only if P 給補捉, 而對 Tarski 的處理最大的批評之一也在於, 當在日常語言中使用「真」述詞時, 我們不容易區分對象語言與後設語言。(我想這應該是你想表達的) ※ 編輯: MathTurtle 來自: 86.30.200.58 (06/07 17:33)

06/07 17:31, , 20F
你說的是用自然語言表達的數學系統嗎?
06/07 17:31, 20F

06/07 17:32, , 21F
那在請問,即便是以自然語言表達的數學系統,可滿足與
06/07 17:32, 21F

06/07 17:33, , 22F
可證這兩個性質也可以在該系統中找到相對應的述詞嗎?
06/07 17:33, 22F

06/07 17:34, , 23F
那好像就不行...but I am not sure..
06/07 17:34, 23F

06/07 17:38, , 24F
""P" is true if and only if P"理解為
06/07 17:38, 24F

06/07 17:45, , 25F
某語句為真若且為若該語句所述之事態存在或成立不是更
06/07 17:45, 25F

06/07 17:45, , 26F
直觀?
06/07 17:45, 26F

06/07 17:47, , 27F
那就回到符應論了。
06/07 17:47, 27F

06/07 17:48, , 28F
不過的確有此爭辯, 爭論Tarski的semantic truth是不是
06/07 17:48, 28F

06/07 17:49, , 29F
一種correspondence theory, 印象中Hartry Field有討論
06/07 17:49, 29F

06/07 17:49, , 30F
在t-axiom中,只是"p"可以被理解為語句,命題或陳述之類
06/07 17:49, 30F

06/07 17:50, , 31F
的東西,既然"p"是語句,你有啥理由說p也代表語句?
06/07 17:50, 31F

06/07 17:50, , 32F
過這個問題。 所以的確可以這樣解讀, 但也有人不滿意
06/07 17:50, 32F

06/07 17:53, , 33F
那些不滿意的人也許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詮釋是不是錯了
06/07 17:53, 33F

06/07 17:57, , 34F
會不滿意的主要考量是形上學的...也就是說他們不認為
06/07 17:57, 34F

06/07 17:57, , 35F
我們可以找到「事態」或「事實」來對應到語句。
06/07 17:57, 35F

06/07 17:58, , 36F
Davidson有一個slingshot論証, 不過我不是覺得很有理
06/07 17:58, 36F

06/07 17:59, , 37F
不過這扯遠了...總之這裡有一堆文獻在談, 我也只略知一
06/07 17:59, 37F

06/07 18:00, , 38F
二, 對於 Deflationism 怎麼談的真的是不甚清楚。
06/07 18:00, 38F

06/07 18:02, , 39F
對於已經沒在學院裡唸書的我,也只是發發牢騷,同學你
06/07 18:02, 39F

06/07 18:02, , 40F
加油,希望能順利取得教職(還是你其實是學長)
06/07 18:02, 40F

06/07 18:05, , 41F
很感謝你的問題啊...我覺得它們都是很難的哲學問題
06/07 18:05, 41F

06/07 18:22, , 42F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你以任何一本後設邏輯課本對於
06/07 18:22, 42F

06/07 18:23, , 43F
Tarski's definition of truth來讀T-schema,你應該會同
06/07 18:23, 43F

06/07 18:25, , 44F
意"p"指設的是語句,而p指設的是assignment
06/07 18:25, 44F

06/07 23:33, , 45F
我對H. Field不熟 對Tarski還算知道一點 當初Tarski有考
06/07 23:33, 45F

06/07 23:34, , 46F
慮過"某語句為真若且為若該語句所述之事態存在或成立"之
06/07 23:34, 46F

06/07 23:36, , 47F
類的看法 這樣的看法在於"所述"這個字 塔斯基認為這是個
06/07 23:36, 47F

06/07 23:38, , 48F
談論語意的字 但是塔斯基希望"若且為若"的右邊完全不使用
06/07 23:38, 48F

06/07 23:39, , 49F
談論語意的字 所以這樣的看法就被他拒絕了
06/07 23:39, 49F

06/07 23:48, , 50F
至於"p"和p的差別 其實是需要澄清的 因為T-schema被引用
06/07 23:48, 50F

06/07 23:49, , 51F
得太頻繁 多少也有濫用的狀況 原本的T-schema是這樣的:
06/07 23:49, 51F

06/07 23:51, , 52F
"x為真若且為若p,其中p是一個句子,x是p的一個名字" 在
06/07 23:51, 52F

06/07 23:53, , 53F
這個式子裡 x和p都是變元 兩者之間的關係塔斯基丟給後設
06/07 23:53, 53F

06/07 23:55, , 54F
語言去處理 很多人將x直接寫成"p"的原因大概是這樣的 在
06/07 23:55, 54F

06/08 00:01, , 55F
英文裡 我們約定俗成將"p"視為p的名字 在這樣的假設下
06/08 00:01, 55F

06/08 00:03, , 56F
"p"的指涉(reference)是p p的指涉...就要看你的理論了 在
06/08 00:03, 56F

06/08 00:05, , 57F
有些理論裡 p的指涉是真或假 但是如果你在符應論的脈絡下
06/08 00:05, 57F

06/08 00:06, , 58F
p的指涉也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06/08 00:06, 58F

06/08 01:44, , 59F
我想偷偷問個小問題以顯示我下午混淆:
06/08 01:44, 59F

06/08 01:45, , 60F
請問T-schema的左邊應該是放語句還是語句的名字?
06/08 01:45, 60F

06/08 01:45, , 61F
語句的名字可以有真假可言嗎?
06/08 01:45, 61F

06/08 01:46, , 62F
我應該將下午用的指設一詞換成代入比較恰當。
06/08 01:46, 62F

06/08 13:33, , 63F
當我們說""p"為真"的時候 這整個語句的""p""為主詞 "為
06/08 13:33, 63F

06/08 13:35, , 64F
真"是述詞 有真假可言的是""p"為真"這個語句還有""p""的
06/08 13:35, 64F

06/08 13:36, , 65F
指涉(一樣,reference) 就像"蘋果是紅色的"這個語句 我們
06/08 13:36, 65F

06/08 13:38, , 66F
不會說"蘋果"一詞是紅色的 而是這個詞的指涉 也就是蘋果
06/08 13:38, 66F

06/08 13:38, , 67F
這種東西 是紅色的
06/08 13:38, 67F

06/10 04:34, , 68F
香氣、顏色、成份等特性偶然的耦合在一起,成為蘋果的指
06/10 04:34, 68F

06/10 04:36, , 69F
涉,"它是蘋果"這個宣稱的真實性在於,上述特性之間的
06/10 04:36, 69F

06/10 04:39, , 70F
"關係",所以"蘋果"這概念有真實的指涉,可是它並非指涉
06/10 04:39, 70F

06/10 04:39, , 71F
物體本身是真實的,而是指涉其特性之間的關係是真實的。
06/10 04:39, 71F
文章代碼(AID): #1DxUn0iq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xUn0iq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