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台灣教育的失敗,首推二大功臣,

看板Teacher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2/03 00:27), 編輯推噓14(140117)
留言131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9 (看更多)
※ 引述《zamp (燙衣板)》之銘言: : 推文戰不過癮,回文來戰。 : ※ 引述《smartken ()》之銘言: : : 作者: smartken () 看板: Education : : 標題: Re: [分享] 台灣教育的失敗,首推二大功臣, : : 時間: Tue Jan 31 16:45:57 2012 : : 我先說我的結論,我也不認同人本和部分教改理念,尤其是中產性格和過於 : : 理想化的問題,但是把目前所有教育和教改的責任推到李遠哲和史英身上的說法 : : 是錯的。這完全忽略實際上教育政策還是來自教育部和師範體系官學兩制的人所 : : 制訂的。教改會與民間教改團體對教改有影響,但是他們並沒有掌權。 : : 臺灣的教改責任不在李遠哲身上,李遠哲當時擔任教改會召集人是被政府抬 : : 出來回應民間壓力的神主牌。李遠哲既沒有參加1987年以後的民間教改運動,在 : : 之後對於教育政策的實務涉入也不深。教改會結束後新任的教育部長吳京並不認 : : 同教改諮議報告書的結論,走一套自己的教改路線。史英、黃武雄等人對教改會 : : 與諮議報告書上的影響力很低,四一〇教育改造聯盟(1996)甚至出了一本自己的 : : 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批評教改會政策審議的結果,和教改會的改革建議撇清關係 : : 。人本體系對教育部比較有影響力是2000年以後的事,可是距離掌握大權還有很 : : 遠一段路。 : 李遠哲並非被別人抬出來的神主牌, : 而是他媽的使命感讓他出來為大家做事。 : 他想為台灣奉獻使命感令人感動, : 但外行領導內行的教育改革的確是失敗的。 過去民間教改運動的源起與構成,還有當時的氣氛 可以參考 薛曉華 (1996). 臺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 國家與社會的分析. 臺北市, 前衛 李遠哲早先並沒有參加人本甚麼的 1987年解嚴後因為社會因素和新聞開放等關係 教育的問題越來越多浮上檯面,大家都在問教育怎麼了 410大遊行當時整體的民間氣氛和輿論並不信任教育部 政府必須宣示有教改的決心 請出李遠哲當召集人,李遠哲也願意出來 你說的跟我說的有衝突嗎? 接下來改來改去就是有趣的大雜燴 410喊完口號(很少有具體政策訴求)以後,先開了一個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 裡面就是教育部回應民間訴求的政策,把壓著案底不管好不好的方案通通端出來 然後行政院再找李遠哲當教改會召集人,曾憲政當執秘 大學教授+校長+師範學者+官員+校長+老師+其他,開了兩年的教改會 看起來好像有共識,但其實當時是大家分組各自討論各的再拼起來 怎麼拼的,既然你也會查網路,網路上面都有會議記錄,各位都可以去看 教改會的會議記錄和研究報告非常完整 後來教改會的報告出爐,好像終於有共識 但是實際的情況最後是,民間教改團體不爽,教育部也不爽, 民間教改團體自己出了一本改革建議 黃武雄、史英、王震武、林文瑛等人並不認同多元入學的改革 不認同以技專升格大學的方式來括張大學,用綜合高中擴張高中勉強接受 教育部吳京接棒時並不想聽命於教改會的報告,說教改會是「太上教育部」 所以教改會也不爽教育部的改革方向 接下來的改革,就是在這三方人馬吵吵鬧鬧,有時不滿有時妥協的方向進行 : 失敗之處請自行參閱下方連結。 : 透視教改總諮議報告書: :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42.htm : 評「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 http://blog.xuite.net/hanchiang/education/5199989 : 我第一次讀教改諮議報告書大約是2000年的事, : 讀完之後就發現許多不切實際之處, : 教改委員立意是好的,但完全不懂民情,不知現實, : 施行起來怎麼會成功? : 例如報告書中建議廣設技術大學提升技職地位, : ok,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的確倍數增長了, : 但技職的地位有提升嗎? : 反而讓高職技術教育的部分瓦解,大家一窩瘋拼升學。 : 反正四技科大很多,有學校可以混就繼續混, : 教育資源的浪費更為明顯。 : 依目前看來,教改委員的建議真是爛透了。 : s大若仔細讀完諮議報告書,再對照目前教育制度的亂象與困境, : 就知道李遠哲一定要擔起教改失敗的擔子了。 你似乎不太了解教改諮議報告書的定位,他是原則性的指導建議 我們可以在原則上辯論,用執行層面批判報告書是錯位的 擴張高等技職教育的壓力的建議一直有,但是那是在1990後才慢慢鬆 1990以前只有台灣技術學院(118前身)確實太少了 但是到吳京任上的關鍵問題是沒有好好把關,放得太快 這是執行面的問題,可以參考林大森(2002)的博論 「台灣技職教育轉型的社會學分析」 有很多訪談記錄可以看 教育部弄了很多科技大學說我們有照著教改團體說的廣設大學 可是黃武雄這批人也不認同這條廣設大學路線 : : 很多人都在罵教育,可是如果試著讀以前的資料,就會看到很多現在的教育 : : 問題以前早就有了。王震武和林文瑛(1996:39)早期做過一篇剪報研究,統計1976 : : 到1993年來中時和聯合出現教育事件報導的次數頻率,我簡單摘給大家看: : : 學校或教師違規 暴力與犯罪 學生自我傷害 學生違規 合計 : : 1976~1978 15 134 25 13 187 : : 1979~1981 11 24 2 4 41 : : 1982~1984 16 16 : : 1985~1987 25 17 42 : : 1988~1990 35 122 27 10 194 : : 1991~1993 61 203 25 4 293 : : 其中要提醒大家,1987年解嚴後民間教改運動團體開始蓬勃發展,然後大概 : : 在90年代後,當時教改的聲音就越來越強,最後就是1994年的四一〇教改大遊行 : : ,以及為期兩年的教改諮議會。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從剪報次數可以推知當時 : : 的輿論對教育的現況是越來越不滿的,最後就出現了大家期望卻又失望的教改。 : : 很多人都說教改讓教育現場失序,尤其是零體罰讓校園秩序更混亂,對這個觀點 : : 我一直抱持著保留的態度,因為即使是過去有體罰的時代,校園內外都還是有層 : : 出不窮的暴力事件。這篇剪報統計告訴你的就是過去還沒有教改運動與教改時, : : 一樣有一堆校園教學現場的問題,把這些問題「都」推給史英和人本是錯的。我 : : 反而認為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這群人出來是有助於刺激社會面對和討論教育問 : : 題的。(即使他們提出的藥方未必真的好,實際上被採納的也很有限。) : 恕我愚昧,s你提這數據是要證明什麼? : 有最近這10年的數據嗎? : 校園秩序更混亂是許多第一線基層教師的觀察, : 對了,你不是教師,所以持保留態度我可以接受啦! : 若對教育事物這麼有興趣,歡迎親自到後段高中職見識一下。 看清楚我的說法,我主張目前教育現場的混亂並不是「都」是人本的錯 或是由你不妨證明一下「都」是人本的錯 對了,我不接受個案陳述,請用嚴謹的社會科學告訴我,借別人文獻引述也行。 : : 再回來談談教改,我認為現在大家把教改當成過街老鼠在打,反而無法理解 : : 教改的問題在哪,實際上教改到最後應該要看成是官民互相妥協的改革產物,教 : : 育部有自己的一套改革計劃,教改會有另一套,民間教改人士又和前二者的主張 : : 不一樣。當初教改會政策審議階段,主要是由李遠哲當神主牌召集人,一群教育 : : 學者、大學教授和基層學校校長共同議定出來的結果。許多民間教改人士的參與 : : 程度反而相當低。這些教改會政策審議記錄都相當完整,網路上都查的到。但是 : : 錯亂的是,這些並沒有真的掌權發聲的人,卻在2003年被反教改陣線的宣言(重建 : : 教育連線聯盟,2003)打成黑五類。那一年周祝瑛(2003)或是黃光國(2003)各自寫 : : 了一本書直指教育改革的問題都是李遠哲、黃武雄和史英等人的錯,認為當時許 : : 多教改政策的問題很大一部份都是沒有師範體系學者的參與,這完全是錯誤的。 : : 當時不僅有幾位教改委員是出身師範體系,而且許多政策研究建議或溝通也都是 : : 有師範體系的學者參與。這部份還可以參考何明修(2011)的討論,就會知道目前 : : 大家把教育的問題全部推給當初這些民間教改運動參與者或是神主牌是錯的!我 : : 建議大家可以讀一讀一些民間教改人士對於教改責任問題的答辯,例如黃武雄(2007 : : 、2010)或是王震武、林文瑛(1999)的文章,不盡然全對,但是算是一個說明與交 : : 待,把部份的責任問題重新釐清。 : 講那麼多幹嘛。 : 教改委員31人,師範體系的學者有幾人你說說看? : 「許多政策研究建議或溝通也都是有師範體系的學者參與」這句話說的更曖昧了! : 溝通參與?我記得報告書一出來時,我念師大大二, : 當時教授們在課堂上批評教改委員不尊重專業, : 師範體系的教授認為萬萬行不通的建議,教改委員還是硬要寫上報告書中。 : 難怪後來大家都拒絕溝通了。 : 溝通時不理會師範體系學者的專業意見, : 出了問題又說有專業學者背書, : s大你的文章頗得箇中精髓啊。 來來來,要不要說說是誰,甚麼議題,說了甚麼? 我旁邊就有教改會會議記錄,我幫你查查看? 當時教改委員中數的出來的跟教育有關的學者或官員或校長: 陳伯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校長 簡茂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 黃炳煌,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楊國賜,教育部常務次長 黃鎮台,教育部常務次長 曹亮吉,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副主任 萬家春,台北市西湖國中校長 周麗玉,台北市中山國中校長 林明美,省立嘉義女中校長 另外溝通組我知道的還有 陳舜芬與副組長潘慧玲,這些也都是師範體系學者 很多議題也會請到一些教育學者或官員來參與諮詢 你跟我說教育專業的意見沒有進去我是完全不相信這種鬼話的。 我現在把這些寫出來不是點名叫這些人負責, 我只是要說,教改會或是教改的推動,都是由官民等一群人妥些出來的結果 : : 隨便舉一些政策為例,其實都可以看到教育部仍然是主導教改的最重要推手 : : 。就廣設高中大學來講,廣設高中裡面完全中學和綜合高中的政策,其實都是教 : : 育部提出的政策,在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被提出,不是教改人士的想法。廣設大 : : 學變成現在看到的專科學校大量浮濫升格成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抱歉,這也是 : : 教育部的政策,出自吳京的兩條國道。多元入學的改革方案也不是教改人士的點 : : 子,是在1990年前後由大考中心曹亮吉和黃炳煌等人規劃的。大考中心的資金來 : : 源也是在教育部。 : 教育政策的推手當然是教育部,這有什麼好說的。 : 不然還有那個單位有能力規劃與執行? : 但是執行者聽誰的?政策的走向是教育部長就能決定的嗎? : 廣設高中大學是教改諮議報告書裡白紙黑字的內容,怎麼跟教改無關? : 吳京「兩條國道」的技職國道,也是報告書中明確點出的建議, : 還在第3頁的前言中呢! : (我猜s大你沒看過教改諮議報告書吧) 我身旁有一套耶。 廣設高中大學是410喊的口號,但是沒有明講怎麼作 廣設高中的部份第七次全教會說調整3:7 由設立高中、綜合高中、完全高中的方式來做 410陣線希望的是估算成本後廣設公立高中 教改會的意見是認為應該要高中7,高職3 但是由於教育部先提了綜合高中的意見卡位,黃武雄是後來喊的 所以綜合高中變成改革高職擴張高中的一個手段 廣設大學裡面,教改會說的要增加大學和技術學院,但沒說增加多少 1990後其實已經開始有增加了,吳京任內開始爆增(鬆綁條件,比如說校地、師資等等) : : 我並不是站在非此即彼的立場上,認為現在的教育問題不是教改人士的錯, : : 那就都是老師或是學者的錯。而是認為目前對教改人士的指責已經過於離譜偏離 : : 事實原貌。在這意義下,我試著為這些被定在十字架上形成長久偏見的民間教改 : : 人士辯護。我認為「教育改革」只是一個定義不清的大包裹,包裹下的每一道政 : : 策,都應該仔細拿出來討論檢驗,不是看到「教育改革」就直接連結到這些民間 : : 教改人士身上,這種偏見反而阻礙了溝通,阻礙繼續讓教育變好的可能性。 : 你乾脆說你是為史英辯護就好了, : 幹嘛隱藏自己真正的意圖。 : 我從你的推文中,看到很多史英的調調。 哈哈哈 : : 參考資料: : : 四一〇教育改造聯盟 (1996). 民間教育改造藍圖 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 臺北市, : : 時報文化. : : 王震武、林文瑛 (1996). 敎育改革的臺灣經驗 國民敎育的政策及行政措施分析. 臺北市 : : , 業強 : : 周祝瑛 (2003). 誰捉弄了台灣教改? 台北市, 心理 : : 黃光國 (2003). 敎改錯在哪裏? 我的陽謀. 台北縣中和市 INK印刻出版 : : 重建教育連線聯盟 (2003) "「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育」宣言." : : 何明修 (2011). 教育改革運動的政策回應. 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 : : 主義. 何明修、林秀幸. 台北市, 群學 : : 黃武雄 (2007). 學校在窗外. 台北縣新店市, 左岸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 : 黃武雄 (2010). 教改中的左與右. 秩序繽紛的年代. 吳介民、范雲、顧爾德. 台北縣新 : : 店市, 左岸文化: 173-212 : : 王震武、林文瑛 (1999). 另眼看教育改革. 台北市, 桂冠 : 你列了洋洋灑灑的參考資料,真的有認真看嗎? : 不然怎麼會寫出莫名其妙的文章? : 你所謂的「民間教改人士」應該就是「410教改聯盟」吧。 : 我們來檢視他們喊得響亮的主張(你的第一本參考資料有,自己翻一下吧): : 1.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 : 2.廣設高中大學 : 然後再思考現在教育現場的困境 : (這點對你可能有點難,因為你不是老師), : 你就會發現為什麼史英也應該站出來扛擔子了。 : 史英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有錯, : 因為他沒到過惡劣的教育現場執行他的人本理念過。 : 所以這邊我也不強求你了。 : ---------------------------------------------------------------- : 來個結尾吧。 : 1. 要到教師板戰,請先把資料讀熟讀通。 : 連教改諮議報告書都沒認真看過,跟人家談什麼李遠哲對教育的功過。 哇哇,原句奉還,你發文可以附個參考資料嗎? 我上述說的有關民間教改人士的答辯,書目都在前一篇裡面 更詳細的我就不列了,過冗 : 2. 要護航史英就大方點,不要用「民間教改人士」來包裝, : 更不要規避「人本」遺留的禍害 因為大家都忘了人本的功勞,而只覺得都是人本的錯 對我而言,人本的問題在於太過中產階級,相信自由的教育理念 而且不把技職教育看在眼裡(被習慣性忽略) 廣設高中大學的議題上 我本人抱持的立場是改革高職資源不平等優先 如果放在教改時空脈絡下是比較接近劉源俊等人的說法 (可以看看「教改通訊」,這網路上也有) 劉源俊 (1995). "從終身教育看教育分流--析論高職改為高中之議 " 教改通訊 10: 17-21. 3:7確實該檢討,但是另一個該重視的是政府對高職的歧視 而不是寄望透過廣設高中來解決高職問題 : 3. 我也不認為教育環境變得這麼惡劣,就是李遠哲、史英害的, : 李遠哲、史英只是時代的產物, : 社會往極端的資本主義傾斜,菁英階級大搞民粹來維持自己的利益, : 才是國民教育每況愈下的禍首。 : 不過真要找一些人來鞭,除了他們兩個外還要鞭誰? 你顯然只是想找出氣筒 但是我不是來吵架的,我只是來說,很多問題不是標題上的這兩人造成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56.222 ※ 編輯: smartken 來自: 140.112.156.222 (02/03 00:34)

02/03 00:31, , 1F
02/03 00:31, 1F
※ 編輯: smartken 來自: 140.112.156.222 (02/03 00:36)

02/03 00:44, , 2F
盡信書不如無書 噗
02/03 00:44, 2F

02/03 00:49, , 3F
我想看1993~2011的........光速逃)
02/03 00:49, 3F

02/03 01:12, , 4F
你忽略了意識形態轉變對社會的影響。制度是轉變後的
02/03 01:12, 4F

02/03 01:13, , 5F
結果 社會學的思考確實不應歸咎於個人 但人本團體今
02/03 01:13, 5F

02/03 01:13, , 6F
日會如此囂張 史英與媒體環境都責無旁貸。就跟醫病關
02/03 01:13, 6F

02/03 01:15, , 7F
係一樣 現在的對立情況就是使得醫師(教師)人人自危
02/03 01:15, 7F

02/03 01:16, , 8F
明哲保身 健保局教育局許多方針 最後真正該受益的病
02/03 01:16, 8F

02/03 01:17, , 9F
人or學得到什麼生呢?
02/03 01:17, 9F

02/03 01:17, , 10F
剛剛看到一份有趣的資料 關於教官退出校園
02/03 01:17, 10F

02/03 01:17, , 11F

02/03 01:17, , 12F
人or學生得到什麼呢?坦白而言,對版上的教師而言,誰該
02/03 01:17, 12F

02/03 01:18, , 13F
出來扛教改責任根本不是重點,也無須多費唇舌 我們只
02/03 01:18, 13F

02/03 01:18, , 14F
連署人數讓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lll
02/03 01:18, 14F

02/03 01:18, , 15F
希望真有人正視問題 提出解決之道 改善惡劣教育環境
02/03 01:18, 15F

02/03 01:21, , 16F
畢業之前我修了教育學程,雙修社會係,專題也跟教育社
02/03 01:21, 16F

02/03 01:21, , 17F
會學相關.但當我踏入教育現場,馬上感受到專家學者的
02/03 01:21, 17F

02/03 01:22, , 18F
自以為是,以及專研於摸不著癢處的教育問題之可笑之處
02/03 01:22, 18F

02/03 01:23, , 19F
但在那之前,我也曾對這些著作奉若聖經大表嘆服.
02/03 01:23, 19F

02/03 01:24, , 20F
扯遠了.不過希望那些改革者也能到中學教三個月書,我
02/03 01:24, 20F

02/03 01:24, , 21F
想他們就會很知民間疾苦了.對老百姓來說,充滿哲思卻
02/03 01:24, 21F

02/03 01:25, , 22F
無法解決問題的辯論都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02/03 01:25, 22F

02/03 01:27, , 23F
內容所述如何姑且不論 "執行面的問題"這種說法...
02/03 01:27, 23F

02/03 01:27, , 24F
所有失敗的 可笑的 荒謬的政策 都可以用這話來推拖
02/03 01:27, 24F

02/03 01:28, , 25F
我同意啊 彈現在這樣的仇恨發洩也無助於改進 不是嗎
02/03 01:28, 25F

02/03 01:29, , 26F
第一線教師大概對所有的教育政策最厭惡的託詞就是這
02/03 01:29, 26F

02/03 01:29, , 27F
其實s大把2人導至2"團"(或多團) 減輕其壓力沒啥問題
02/03 01:29, 27F

02/03 01:30, , 28F
對啦所有的問題都是執行面的問題 錯都是執行者的錯
02/03 01:30, 28F

02/03 01:31, , 29F
反正所有的錯誤到最後沒法辯解都能說是執行者的錯
02/03 01:31, 29F

02/03 01:31, , 30F
只是2團(或多團)分擔這壓力後依然得面對這問題不是?!
02/03 01:31, 30F

02/03 01:33, , 31F
你可以說當年教改是大雜匯 所以不該由某某或某某負責
02/03 01:33, 31F

02/03 01:33, , 32F
@silly 我想我最初的原文不會反對你的說法的
02/03 01:33, 32F

02/03 01:33, , 33F
我想沒人會真的把所有責任就這樣丟在這2人身上
02/03 01:33, 33F

02/03 01:34, , 34F
但現實就是:有人在沒辦法控制大局的情況下放了一把火
02/03 01:34, 34F

02/03 01:34, , 35F
但是更早的原文是以這種錯誤的連結呈現 更正不為過吧
02/03 01:34, 35F

02/03 01:34, , 36F
然後火燒起來後 再來說"我不是打算這樣燒"或是"這是
02/03 01:34, 36F

02/03 01:35, , 37F
執行面的問題" 被火燒的人聽了這話只會覺得更肚爛
02/03 01:35, 37F

02/03 01:35, , 38F
哪怕這火燒成這樣真的不是原來點火的人的本意so what
02/03 01:35, 38F
還有 53 則推文
02/03 14:12, , 92F
既然有經歷那年代,應該知道根本不是誰帶頭的問題
02/03 14:12, 92F

02/03 14:13, , 93F
因為整個社會氛圍就是要教育改革 只是待人登高一呼
02/03 14:13, 93F

02/03 14:13, , 94F
你怪罪到外行領導內行 那根本是政策制定與執行問題
02/03 14:13, 94F

02/03 14:14, , 95F
再說,很多事都是事後諸葛,就如少子化問題誰能預知
02/03 14:14, 95F

02/03 14:16, , 96F
但就當年情況,高中生不升學怎辦?但國中畢業怎出路?
02/03 14:16, 96F

02/03 14:17, , 97F
多元入學之類的制度因應而生,又能說當初想法有錯嗎?
02/03 14:17, 97F

02/03 14:18, , 98F
很多政策就當年來說無可厚非,回頭找人扛罪真的很糟
02/03 14:18, 98F

02/03 17:00, , 99F
非也非也,當初教改主張一出,就有許多人看出其中問
02/03 17:00, 99F

02/03 17:01, , 100F
題與可能弊端。甚至委員本身也不看好,並非事後諸葛
02/03 17:01, 100F

02/03 17:02, , 101F
這本來就是集體決策的問題之一阿 少數人聲音被忽視
02/03 17:02, 101F

02/03 17:04, , 102F
頂多也只能怪罪教育人士在教改會比例還不夠高
02/03 17:04, 102F

02/03 17:06, , 103F
或是為什麼當時教育人士的反對聲音沒有出來?
02/03 17:06, 103F

02/03 17:07, , 104F
是否有可能是教改會的意見協調機制出了問題?
02/03 17:07, 104F

02/03 17:07, , 105F
非也非也,不是教育人是的反對聲音沒有出來,而是教
02/03 17:07, 105F

02/03 17:09, , 106F
改本身就排拒教育專業人士的參與。
02/03 17:09, 106F

02/03 17:10, , 107F
當初教改人士多半有一個想法:師大師院等教育系統是
02/03 17:10, 107F

02/03 17:11, , 108F
因此這些教育學者或校長不屬於教育專業人士?
02/03 17:11, 108F

02/03 17:11, , 109F
最需要被改革的對象。也因此才會請一堆非專業的委員
02/03 17:11, 109F

02/03 17:14, , 110F
周麗玉校長曾跟我說,在教改會裡,教育專業的聲音不
02/03 17:14, 110F

02/03 17:15, , 111F
我知道有這種問題沒錯 那教改會中明明就有教育人士
02/03 17:15, 111F

02/03 17:15, , 112F
被重視。簡茂發校長也曾經在演講時提到。
02/03 17:15, 112F

02/03 17:16, , 113F
這些都是報告書剛出兩三年的事,當時周麗玉校長還說
02/03 17:16, 113F

02/03 17:16, , 114F
就是教改會意見協調機制有問題阿
02/03 17:16, 114F

02/03 17:17, , 115F
照教改會的主張執行很難成功,只是教育改革是很長遠
02/03 17:17, 115F

02/03 17:18, , 116F
的路,不管怎樣還是要做下去。
02/03 17:18, 116F

02/03 17:18, , 117F
協調機制有問題? 人家認為你小鼻子小眼睛不想跟你協
02/03 17:18, 117F

02/03 17:19, , 118F
嗯嗯 那我大概了解了 感謝解說
02/03 17:19, 118F

02/03 17:19, , 119F
調,當然有問題了。 有幸看到s大提供的會議紀錄,更
02/03 17:19, 119F

02/03 17:20, , 120F
覺得教改會諮議書的形成過程如同兒戲啊!
02/03 17:20, 120F

02/03 17:22, , 121F
唉 不少國家政策的形成都是這種樣子的
02/03 17:22, 121F

02/03 17:23, , 122F
諮詢會議意見僅供參考 當然也可將某些人意見當參考
02/03 17:23, 122F

02/03 17:24, , 123F
那些不喜歡的意見就這樣被排斥出去了
02/03 17:24, 123F

02/03 17:25, , 124F
因此我國立法院會保有黨團協商不是沒有原因的
02/03 17:25, 124F

02/03 17:26, , 125F
它就是要保護那些少數黨的意見 但顯然成效也是有限
02/03 17:26, 125F

02/06 13:50, , 126F
我整篇看下來的感覺 就是你試著在傳達一個訊息
02/06 13:50, 126F

02/06 13:51, , 127F
『教改會沒有實權,當權者又沒言聽計從,錯不在我』
02/06 13:51, 127F

02/06 13:57, , 128F
我反而慶幸當權者沒有照單全收 不然可能更遭
02/06 13:57, 128F

02/06 16:47, , 129F
我原文不是這個意思吧 每道政策請去爬清楚誰影響的多
02/06 16:47, 129F

02/06 16:47, , 130F
教改會 教改人士 教育部誰多誰少 每一件就事論事弄清
02/06 16:47, 130F

02/06 16:53, , 131F
推理性的分析
02/06 16:53, 131F
文章代碼(AID): #1FAhbt53 (Teach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FAhbt53 (Teacher)